德媒:我们对中国的期望过于理想,德国如今的困境完全是自作自受

德国车,是真不行了吗?还是说,他们压根就没把咱们当回事,才闹到今天这步田地?

这事儿得从一个让人下巴掉地上的新闻说起。大众,那个曾经教我们怎么造车的德国巨人,居然反过来给中国的小鹏汽车交了7亿美金的“学费”。你没听错,就是为了用人家的技术平台和智能系统,合作开发两款挂着大众标的电动车。这画面,就好像你家楼下教了你三十年怎么烙饼的老师傅,突然跑来问你,小伙子,你这电饼铛怎么用的?借我研究研究。

德媒:我们对中国的期望过于理想,德国如今的困境完全是自作自受-有驾

这事儿一出,圈子里都炸了。德国人自己估计也懵圈了,怎么一觉醒来,世界就变天了?其实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出“拜师学艺”的大戏,根子早就埋下了,而且还是他们自己亲手埋的。

德媒:我们对中国的期望过于理想,德国如今的困境完全是自作自受-有驾

这就要说到大众内部那场惊天动地的“软件劫”了。大概在2020年,大众的老大赫伯特·迪斯雄心勃勃,砸下重金搞了个叫CARIAD的软件公司,想给整个大众集团,包括奥迪、保时捷这些豪华品牌,都装上一个统一的“超级大脑”。想法是好的,未来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一台电脑嘛。

可谁能想到,这事儿最后搞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据德国媒体自己爆料,CARIAD内部简直就是个宫斗剧现场,管理一塌糊涂,技术路线吵来吵去定不下来。结果就是,软件开发进度一拖再拖,本来应该靠着新软件闪亮登场的奥迪Q6 e-tron、电动版保时捷Macan,硬生生被拖到黄花菜都凉了,上市时间改了又改。

德媒:我们对中国的期望过于理想,德国如今的困境完全是自作自受-有驾

这下可好,前线等米下锅的将军们急得跳脚,后方粮草却迟迟送不上来。迪斯自己也因为这场豪赌的失败,黯然下台。你看,问题根本不是出在外部,而是他们自己的“心脏”出了毛病。这种自己给自己挖坑的操作,找谁说理去?

内部的技术崩盘,直接就在市场上演了一出“大败局”。你看看保时捷,那个曾经让无数人魂牵梦绕的品牌,它的电动跑车Taycan,前三个季度在中国的销量,还不如人家蔚来一款ET7卖得多。保时捷老板在财报会上还一脸无辜地说,“中国用户的口味变得太快了”。

德媒:我们对中国的期望过于理想,德国如今的困境完全是自作自受-有驾

这话差点没把台下的中国记者给气笑。大哥,不是我们口味变快了,是你们的车机系统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啊!语音唤醒个导航,跟树懒过马路似的,反应慢得能让你怀疑人生。这年头,连十万块的国产车,车机都做得跟iPad一样流畅了,你这百万豪车,用户体验还不如个老年机,还好意思怪用户?

奔驰那边也差不多,电动旗舰EQS,全球销量还不到特斯拉Model S的一个零头。为了省钱,直接宣布要裁掉好几万人。德国的工人们不干了,举着小旗子上街抗议,上面写着“我们要工作不要调休”,看着都让人心酸。

德媒:我们对中国的期望过于理想,德国如今的困境完全是自作自受-有驾

所以说,德国人不是输给了对手,是输给了自己的傲慢和迟钝。他们总觉得电动化就是换个发动机,结果中国这边直接把操作系统、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全给你整成了“高考必考题”。德国车企呢,还在那儿琢磨怎么把选修课的分数提一提,结果发现人家已经卷到博士后了。

市场上的惨败还没完,供应链上又被人狠狠地扎了一针。这事儿就更魔幻了,简直就是一出黑色幽默剧。荷兰有家公司叫安世半导体,你可能没听过,但它生产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芯片,控制着全球七成汽车的车灯和车门锁。几年前,这家公司被中国的闻泰科技全资收购了。

德媒:我们对中国的期望过于理想,德国如今的困境完全是自作自受-有驾

当时德国人压根没当回事,觉得不就是个生产低端芯片的小厂子嘛,中国人买了也就收收房租,能掀起什么风浪?结果呢?今年荷兰政府突然跳出来,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要冻结中方的管理权,还想把中国派去的经理给踢出局。

荷兰那边以为自己拿捏住了命脉,一个远程操作,就把安世东莞工厂的系统给黑了,工资都差点发不出来。他们想得挺美,觉得这样一来,生产线就得停摆,德国的大众、宝马就得乖乖听话。

德媒:我们对中国的期望过于理想,德国如今的困境完全是自作自受-有驾

谁知道中方团队根本不按剧本走。连夜就把所有服务器从荷兰搬到了阿里云上,工资直接用人民币秒发到账。整个过程,东莞的生产线连口气都没喘。这下轮到德国人傻眼了,大众仓库里的芯片库存直接亮起红灯,只够撑两周;宝马更惨,顶多十天就得停工。

这感觉就像什么呢?就像你每天出门刷的小区门禁卡,突然被物业给注销了,你回头一看,家门也被物业反锁了,钥匙还在物业手里。满大街跑着的德国车,一半的“神经系统”都在别人的服务器里。你说这事儿闹的,是不是自己找的?当初要是多长个心眼,何至于落到今天这个被人卡脖子的地步。

德媒:我们对中国的期望过于理想,德国如今的困境完全是自作自受-有驾

企业层面的混乱,其实只是冰山一角。往上看,德国政府内部对待中国的态度,简直就是一场“精神分裂”。总理朔尔茨,代表着德国强大的工业界利益,深知跟中国市场脱钩就是自寻死路,所以顶着压力,一次又一次地带着庞大的商业代表团访问中国,姿态放得很低。

但他的搭档,外交部长贝尔伯克,是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天天把“价值观”挂在嘴边,主张对华强硬,要“去风险化”。一个踩油门,一个踩刹车,这辆叫“德意志”的战车,就在十字路口左右摇摆,搞得底下开车的企业们都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了。

德媒:我们对中国的期望过于理想,德国如今的困境完全是自作自受-有驾

这种高层的内耗和政策的不确定性,让德国企业在制定长期战略时束手无策。一方面眼馋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另一方面又害怕国内的政治风向突变,自己成了牺牲品。前脚保时捷刚在合肥悄悄开了个研发中心,后脚奔驰就把电池研发团队整个搬到了北京。这种既想合作又怕被骂的矛盾心态,贯穿始终。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报告说得很直白,德国汽车工业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严峻的结构性挑战。更残酷的现实是人才的流向。柏林工业大学,德国工程师的摇篮,去年毕业的电动汽车专业的学生,八成的简历都投给了中国车企在欧洲设立的分部。

德媒:我们对中国的期望过于理想,德国如今的困境完全是自作自受-有驾

有个德国小哥在社交媒体上发牢骚,说他的教授还在课堂上讲化油器的原理,而隔壁的中国公司面试时,已经让他设计800V高压快充平台了。这种降维打击,让人连反抗的力气都没有。

所以,当大众低下高贵的头颅,向小鹏“拜师”时,其实一切都已经注定了。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个时代落幕的序曲。

德国车,曾经是工业精神的图腾,如今却像一个步履蹒跚的巨人,被自己绊倒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