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晚,东风集团一纸公告点燃资本市场,子公司岚图汽车将以介绍方式登陆港股,东风集团同步私有化退市。消息一出,东风ADR股价1小时内暴涨超91%,创年内最大单日涨幅!这场“岚图上市+东风退市”的资本腾挪,如何让一家老牌车企上演绝地反击?
第一步,东风集团将岚图79.67%的股权“拆解”分给全体股东,岚图以介绍方式登陆港股。这意味着岚图上市不发行新股、不融资,仅将现有股份挂牌交易。第二步,东风武汉投资公司作为“吸并主体”,向控股股东支付股权对价,向小股东支付现金,最终100%控制东风集团。
关键细节浮出水面,每股收购价10.85港元,其中6.68港元现金当场落袋,4.17港元折算为岚图股权。小股东同时获得现金收益与潜力股,双重保障直击痛点。公告发布后,东风ADR价格从33美元飙升至62美元,盘中涨幅近100%。资本市场的狂热源于东风集团长期被低估的尴尬。
截至7月31日,东风港股股价仅4.74港元,市净率低至0.25倍——意味着市值仅为净资产的1/4。更严峻的是,因估值低迷,东风上市20年未再融资,港股平台已形同虚设。反观岚图,作为东风旗下最优质资产,其估值被长期掩盖。此次分拆上市,投资者终于看清,岚图整体估值达367亿至418亿元,接近东风集团总市值(492亿港元)的85%!
同日发布的半年报揭开了东风退市的另一重压力。上半年东风销量82.39万辆,同比下滑14.7%;净利润仅0.55亿元,同比暴跌92%。合资品牌成为最大拖累:日系、法系等非豪华车销量塌方,利润断崖式下跌。
尽管新能源车销量增长33%至20.4万辆,但自主品牌研发和渠道投入激增,蚕食了利润空间。老牌车企的转型阵痛,在财报中暴露无遗。
2025年1-7月累计销量68,263辆,同比暴涨88%;7月交付12,135辆,创历史新高,实现“六连涨”。更关键的是财务转折:2024年税前亏损收窄至2.43亿元,第四季度已实现单季盈利。产品线成为杀手锏, 梦想家MPV稳居新能源MPV销冠,市占率超33%; FREE+上市半月杀入30万级混动SUV前三。
纯电SUV岚图知音8月底上市,搭载华为ADS 4.0智驾系统。 技术层面,岚图自研的ESSA电动架构、天元智驾系统已落地应用,新发布的岚海智混技术更实现纯电续航410公里、12分钟快充,打破混动技术天花板。
与传统央国企私有化不同,东风创新采用“优质资产上市+母公司退市”联动模式。核心逻辑在于破除估值捆绑,作为控股公司,东风体内燃油车与新能源资产估值逻辑冲突,导致岚图价值被淹没。分拆后,岚图获得独立估值,融资能力彻底释放。
对东风而言,私有化后摆脱港股监管限制,可加速整合资源,关停低效燃油车产能,将人力、资金全面导向新能源赛道。岚图上市募资将用于智能驾驶研发、超充网络建设,以及海外市场扩张,目前岚图已进入40国,计划2030年覆盖60国。
方案中现金占比61.5%(6.68港元),股权占比38.5%(4.17港元),暗藏双重考量。现金部分覆盖中小股东短期收益诉求,避免因私有化引发抵触;岚图股权则绑定长期利益,若岚图上市后估值攀升,小股东将共享红利。对比此前中集车辆、中粮包装纯现金私有化,东风方案更易获得股东大会通过。
两组数据揭示行业残酷现实,上半年总销量82.39万辆,净利润率仅0.1%;同期销量占比不足集团10%,却贡献主要增长动能(新能源销量占比提升8.9%)。 产品毛利率的差距更说明问题:东风集团整体毛利率13.9%,而岚图FREE+等高端车型单车毛利远超集团均值。当合资品牌利润崩塌时,岚图成为东风唯一的造血来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