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中国一城一店试点,经销商门店缩减,售后维修市场变化

推开门,门框上的灰还没来得及擦,屋子里漏着点冷气。店里的挂钟指向下午三点,那个据说是丰田新政策试点城市的唯一门店。此时一位刚刚失业的销售正练习着比以前更加虔诚的笑容,因为这笑容将决定他能否成为“唯一”里还算重要的一部分。这片区域,以前有三家丰田4S店,一家已经关门、另外一家在等着合并裁员。空气里一种不合时宜的寂静,把过去依靠“金字招牌”攒下的底气,抽得只剩下了尴尬的余韵。

丰田中国一城一店试点,经销商门店缩减,售后维修市场变化-有驾
丰田中国一城一店试点,经销商门店缩减,售后维修市场变化-有驾

有人习惯将这种场景归咎于周期、趋势,或是市场的选择,仿佛丰田在中国试行“一城一店”,仅仅是规模收缩、业务精简。但如果你足够有闲,仔细观察那些末班店的工作日志和保养记录,会发现连丰田自己都开始对这个“合资车金身”的破碎产生了点好奇。到底是“主动为之”,还是“被动求生”,这个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丰田中国一城一店试点,经销商门店缩减,售后维修市场变化-有驾
丰田中国一城一店试点,经销商门店缩减,售后维修市场变化-有驾
丰田中国一城一店试点,经销商门店缩减,售后维修市场变化-有驾

先来理一理案发现场。丰田在中国十城试水“一城一店”,核心逻辑表面看是为了“优质服务”和“资源聚合”,但专业视野提醒我们,这是一场带着“证据链”味道的试验。几十年合资体系,靠着两条腿——一腿是南北丰田那几乎雷同的车,一腿是扎堆的经销商网络和4S门店。分工重复、资源割据、服务体验高度依赖本地管理水平。如今市场下行,地盘太多、车太少、客太挑,把原本“多点支撑”的旧框架推向了冗余。用一句有点法律味儿的大白话,叫证据显示:金字招牌已经不灵了。

早些年,大众、丰田们习惯用“被全球淘汰”的型号在中国挣最后一桶金。比如速腾本土量产,宝来还能撑起销量的门面,雅力士、威驰明里暗里退出历史舞台,皇冠沦为进口身份,汉兰达这个加价神车也得靠降价卷销量。往事如烟,现时如刀。加速沦陷的不只是老字号,大众、别克、雪佛兰再到本田,合资车整体在中国市场对阵自主品牌,结局基本把“头部合资”变成“边缘合资”。

这里最讽刺的一幕,在于维修市场的裂变。中国汽车修理厂地毯式扩张,品牌专营店和本地汽修店的技术门槛逐渐抹平。用户一旦熬过质保期,去哪修已经不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合资专营店默认选项。毕竟,说价格优势和专业水平,民间修理店早习惯把4S店按在保养表上摩擦。这一切意味着——“售后利润空间被蚕食”,留给4S门店和合资车企持续扩张的理由越来越少。

再说更痛一点的事实。新能源汽车这片战场,自主品牌压着合资打,尤其是纯电车型几乎被国产瓜分。中国消费者的购车观念已完成从“燃油信仰”到“电动潮流”的迁徙,南北丰田们在纯电方面既无技术绝对优势,也缺乏销量破圈能力。眼看一群新玩家在搞定用户体验、智能配置、价格下沉之后,合资车企想翻盘,只能在“体制”层面复盘怎么节省成本,维持经营,少输为赢。

至于丰田“一城一店”这种“瘦身”动作,其实背后门道不少。本质上是告别“伪双车战略”。这些年,丰田与中国合作方的两家合资厂,一模一样的零部件供应商,技术标准也如复制粘贴,区分只在“外形覆盖件”。卡罗拉和雷凌、凯美瑞和亚洲龙、锐放和锋兰达、荣放和威兰达,以前用类似车挂两块牌子坐收渔利,现在反而需要集中资源,合并网点,减少冗余。说得难听点,以前你逛了南丰田、北丰田,买到的本质上是同一台车。现在的玩法,是把本来就两条腿的生意剪剩下一条,还寄希望于本地客户别太敏感。

如果站在合资旋涡的更高处,把大众、别克、本田们一并拉进来,“一城一店”未必是灵丹妙药,但确实是“迫不得已”的妥协。这样做节约资源,不至于在低迷时期做更多无意义的扩张。对于习惯了“大而广,多而散、吵而乱”的合资车企结构,不管是否愿意,丰田的收缩动作也许是值得借鉴的止血方案。

当然,理性逼问下,这类调整的最终效果,还得看消费者是否真正在意本地服务网络的无限多样性。也许对于新势力和自主品牌用户来说,“线上下单+线下交付+远程维修”才是潮流。老一辈丰田车主更关心“师傅的手艺”和“配件库存”的充足程度。合资的门店瘦身,是主动伤筋动骨,还是等市场进化强制割肉,很难一概而论。

不得不承认,这种“无奈的智慧”在今天的中国车市已经成为常规操作。话说回来,也许五年前的丰田门店还在为“加价提车”而偷着乐,如今的负责人则在琢磨如何复用工位,兼并服务岗,顺带把“冗余人手”安稳送走。大型合资的职业经理人们也学会了自嘲:以前是客户为我们选品牌,现在是我们等候客户选择剩下的自己。一边感慨“金字招牌不灵”,一边在研讨会上小声打听市区汽修店的折扣行情——黑色幽默在这些日常琐事里层层渗透,贴地得很。

对消费者而言,这或许是“去冗余、简流程、优服务”的机遇。对于那些还在合资体系里挣扎的技术工人、客户经理来说,这更像一场被动转型,不适应就是出局。

留下的问题也许永远被悬挂在门店的墙上——如果“服务聚合”真的能优化客户体验,接下来的竞争是不是还只看门店数量和覆盖率?合资车企另寻出路,是选择更专注,还是在变革里继续摆烂?毕竟,每一次结构调整都要赌明天的生意。你会在这种一城一店的模式下,成为忠诚的丰田客户吗?或者你只是路过,下次准备进别家的门?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