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万车主断网自救!哪吒汽车流量停供,免费承诺成空谈[第一财经2025.09.11]。一场突如其来的“断网潮”,让曾为新势力销冠的哪吒汽车再度站上风口浪尖。9月11日,大量哪吒车主收到一条署名为“合众汽车”的短信,明确告知:因第三方服务商停止服务,车辆已无法联网,需车主自行购买流量恢复功能。这意味着,曾经购车时承诺的“三年免费车联网服务”彻底失效,车主被迫自费充值才能使用远程控车、空调启动等基础智能功能。
此次事件背后,是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与车联网服务商广东联想懂的通信有限公司(简称“联想懂的”)之间的服务协议破裂。联想懂的在同期发布的声明中指出,合众汽车因经营困难长期拖欠服务费用,经数月协商未果,最终触发系统停机机制,自9月起对所有欠费车辆陆续断网[联想懂的官方声明2025.09.11]。这一举措直接影响全国近50万名哪吒车主的日常用车体验,也揭开了新势力车企在资金链断裂后用户权益保障的深层危机。
事实上,断网并非首次发生。早在2024年4月,已有车主反映哪吒APP无法远程解锁、启动空调,系统提示“车辆网络暂时断开”。当时问题在数日后恢复,但隐患早已埋下。如今,随着官方正式通知发布,断网从偶发故障演变为常态化服务中断。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车主在收到短信前,车辆已断网多日,导航更新失败、语音助手失灵、手机APP远程控制完全瘫痪,智能汽车退化为“传统代步工具”。
为应对危机,联想懂的推出“哪吒车主流量保障计划”,通过“懂的车联”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提供四种流量包选项:基础功能包5.9元/月、月享丝滑包29.9元/月、全年无忧保299元/年、三年尊享包699元[懂的车联平台数据2025.09.11]。其中,29.9元套餐包含1个月基础车联网流量及20GB娱乐流量,相当于每月不到30元即可恢复大部分智能功能。尽管价格看似不高,但问题核心在于——这本应由车企承担的服务,如今转嫁至消费者头上,违背了购车初期“三年免费”的明确承诺。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哪吒汽车早已陷入全面经营困境。2022年,哪吒以15.2万辆的年销量登顶造车新势力榜首[乘联会数据2022],风光一时无两。然而随后因战略摇摆、研发投入不足、品牌定位模糊等问题,销量迅速下滑。2024年起,多地工厂传出停工停产消息,经销商网络大面积收缩,售后服务响应迟缓。至2025年6月30日,合众新能源管理人正式发布《重整意向投资人预招募公告》,标志着企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合众新能源公告2025.06.30]。截至2025年5月1日,公司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设备、知识产权及应收账款,但流动性枯竭已成事实。
在这种背景下,车联网服务欠费只是压垮用户体验的最后一根稻草。作为智能电动车的核心功能之一,车联网不仅关乎娱乐体验,更涉及远程诊断、OTA升级、紧急救援等安全相关服务。一旦中断,车辆的智能化价值大幅缩水。有车主表示:“花十几万买的智能车,现在连天气预报都刷不出来,感觉像被抛弃了。”更有技术爱好者尝试通过第三方工具破解,却发现底层通信模块依赖厂商授权,普通用户几乎无法绕过系统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哪吒并非首个因资金问题导致服务中断的新势力。此前威马、拜腾等品牌均出现类似情况,但哪吒的特殊性在于其庞大的用户基数——近50万车主构成了国内新势力中罕见的“存量困局”。这些用户多数购车时间在2021至2023年间,正处于原厂服务承诺期内。如今车企无力履约,服务商单方面停服,法律层面责任界定尚不清晰。部分车主已组建维权群,计划集体诉讼,主张车企违约赔偿。
从行业角度看,此次事件暴露了新势力商业模式中的致命软肋:过度依赖“免费服务”吸引用户,却缺乏长期运营能力。哪吒当初以“三年免费流量”作为营销卖点,本质上是一种成本前置、收益后置的策略。当企业现金流断裂,这部分持续投入的运维成本便首当其冲被砍掉。而车联网服务链条复杂,涉及车企、通信商、云平台多方协作,一旦中间环节断裂,终端用户成为唯一买单者。
对于仍在使用哪吒汽车的车主而言,现实选择有限。目前最可行方案是通过“懂的车联”平台自费购买流量包。测试显示,充值后平均30分钟内可恢复联网,远程控制、在线导航、音乐播放等功能逐步恢复正常[第一财经实测2025.09.11]。但长期来看,这种模式可持续性存疑。若未来哪吒品牌彻底退出市场,通信服务商是否继续支持?车载系统能否独立运行?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
此外,二手车市场已受波及。多位二手车商表示,近期哪吒车型估值普遍下调15%-20%,尤其搭载智能网联系统的高配版本折价更严重[二手车平台瓜子&人人车比价数据2025.09]。买家担忧后续服务中断风险,即便价格低廉也不敢接手。这对于早期投资哪吒品牌的用户而言,无疑是双重打击。
9月12日,合众新能源将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标志着破产重整进入实质阶段。潜在投资人是否会接盘品牌?能否恢复车联网服务?这些都将决定近50万车主的未来用车命运。在此之前,自费买流量成了唯一出路。一个讽刺的现实是:人们曾以为智能汽车会越用越聪明,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越用越“ dumb ”——不是技术落后,而是服务断供。
这场由一条短信引发的断网风波,不只是哪吒一家企业的危机,更是整个新势力行业的警钟。当资本热潮退去,谁能真正为用户长期价值负责?当“免费”承诺变成“自费”现实,消费者的信任又该如何重建?在电动车从“电动化”迈向“智能化”的关键阶段,服务的可持续性或许比参数堆叠更重要。毕竟,一辆不能联网的“智能汽车”,终究只是一具钢铁躯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