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折都卖不动!瑞典豪车在中国跌下神坛,昔日情怀不值钱了?

在新能源车的价格大战里,极星这一步,显得格外刺眼。

10月中旬,上海前滩L+Plaza商场里,一家装修简洁、带着北欧极简风格的Polestar极星门店,悄悄关上了大门。

这家店的落幕,也意味着极星在中国的所有直营门店全部关闭。

就在门店撤出的同时,另一条消息在社交平台上传开,极星的现车开始五折清仓。

五折都卖不动!瑞典豪车在中国跌下神坛,昔日情怀不值钱了?-有驾

双电机版,从原价39.8万元降到22.9万元;单电机版,从33.8万元降到16.9万元。

销售人员直言:“都是库存车,不试驾,签完单直接去仓库提。”

从曾经的北欧高性能豪华电动车,到如今的仓库直提特价车,极星在中国的存在感,正急速消散。

01

极星最初进入中国,是带着光环的。

2017年,吉利与沃尔沃联合创立极星,品牌总部设在瑞典哥德堡,研发和设计由欧洲团队负责,而生产全部放在中国。

那时的目标是做高性能豪华电动车,瞄准特斯拉Model 3、保时捷Taycan等高端纯电市场。

品牌调性高冷、设计简约、广告拍得像艺术片,极星的展厅也延续这种风格,冷白色墙面、玻璃围合、灯光柔和,连销售员的着装都像时装周模特。

但理想的品牌形象,遇到中国市场的现实,很快就撞了墙,中国的电动车竞争,不讲究高冷,讲究“性价比”和“体验感”。

蔚来拼服务,理想拼家庭场景,小鹏主打智能化,连特斯拉都在打价格战。

极星却始终坚持欧洲定价体系,动辄三四十万的售价,让消费者宁愿去买特斯拉,也不愿冒险买一个陌生品牌。

五折都卖不动!瑞典豪车在中国跌下神坛,昔日情怀不值钱了?-有驾

价格之外,极星的产品节奏也不接地气。

车机系统不支持主流App、语音助手响应慢、OTA更新缓慢、充电接口标准与国内桩不完全兼容……这些问题,让它在中国消费者眼中成了看着高端,用着麻烦的品牌。

02

产品卖不动,渠道自然撑不下去。

极星在中国的直营体系,从一开始就效仿特斯拉,采用品牌体验中心+直营销售的模式。
但不同的是,特斯拉的店里永远人流如织,而极星的店常年冷清。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极星在中国总共卖出69辆车。

这个数字甚至不如一些小众新能源品牌一个月的销量,更夸张的是,4月、5月,极星在中国的销量为零。

今年以来,极星陆续关闭线下门店和体验中心。

7月,北京三里屯的门店关门;8月,广州的门店撤出;到了10月,上海前滩L+Plaza的最后一家也关上了灯。

五折都卖不动!瑞典豪车在中国跌下神坛,昔日情怀不值钱了?-有驾

极星官方给出的解释是战略性调整业务模式,改为线上销售为主,但记者实地验证后发现,官方二维码购车页面已经关闭,试驾服务也全部暂停。

没有线下体验、没有试驾、没有新车发布,所谓的线上销售,更像是给退场找个体面的理由。

03

门店关停的同时,清仓促销也在悄悄进行。

一位销售人员透露,目前在售的都是2024年12月下线的库存车,今年4月开始销售。

厂家为了尽快出清库存,把价格打到了历史最低。

单电机版Polestar 4现价16.9万元,原价33.8万元;

双电机版现价22.9万元,原价39.8万元。

所有车型不提供试驾,签合同后到上海仓库自行提车。

五折都卖不动!瑞典豪车在中国跌下神坛,昔日情怀不值钱了?-有驾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确实是一次超值机会,但对于极星来说,这场清仓,更像是一场静悄悄的谢幕。

背后是长期销量不振、库存积压、资金链吃紧,与其继续硬撑,不如趁早清库存,把资源集中到出口市场。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极星在声明中强调:“此次调整不会影响中国生产和研发部门的正常运营。”

换句话说,它要撤的,是销售,不是生产。

04

虽然零售业务急剧收缩,但极星并没有完全离开中国,而是换了一种方式留下。

它只是换了活法,从在中国卖车,变成在中国造车。

目前,极星的生产布局依然完整:Polestar 2在台州,Polestar 3在成都,Polestar 4在宁波,Polestar 5则落在重庆。

这些工厂现在主要负责出口,生产的车辆大多销往欧洲和北美。

对极星来说,中国已不再是市场,而是制造基地。

它不再讲品牌故事,而是靠产能支撑全球。

五折都卖不动!瑞典豪车在中国跌下神坛,昔日情怀不值钱了?-有驾

一位接近企业的知情人士透露:“极星全球销量接近4.5万辆,大部分都是在中国生产。”

在国际市场上,极星依然维持增长。

2025年前三季度,其全球零售销量达1.4万辆,同比增长13%;前九个月累计销量4.4万辆,同比增长36%。
而在中国,半年只卖出69辆。

这种鲜明对比说明,极星已彻底将中国视为生产基地,而非消费市场。

05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格局正在变化。

当比亚迪、理想、小米都在谈智能化、谈自研芯片的时候,外资品牌的竞争力正在被迅速蚕食。
对极星来说,在中国继续烧钱做品牌、做渠道,几乎没有胜算。

于是,它干脆转身,把中国当成制造中心。

生产成本低、供应链完善、出口通道畅,这些条件,是极星留在中国的真正理由。

它不再想在这里讲故事,而是把中国变成一个高效车间,为欧洲市场供货。

五折都卖不动!瑞典豪车在中国跌下神坛,昔日情怀不值钱了?-有驾

这种思路,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外资电动车在中国市场的普遍尴尬。

除了市场不顺,极星的财务状况也越来越紧张。

截至2024年底,极星的总资产40.54亿美元,总负债73.83亿美元,净资产为负33.29亿美元,已经资不抵债。

2020年至2024年,它累计亏损超过51亿美元,仅2024年一年就亏了20亿。

资本方也在撤,去年,沃尔沃宣布将极星持股比例降至18%,并表示不再提供额外资金支持。

随后,吉利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但更多是兜底而非追加。

五折都卖不动!瑞典豪车在中国跌下神坛,昔日情怀不值钱了?-有驾

上市后,极星股价暴跌九成,最低跌破1美元,收到纳斯达克退市警告。

在这种压力下,极星不得不开始瘦身:裁员、停扩张、关闭门店、精简业务。

这场五折甩卖,其实也是资金链紧绷下的被迫动作。

06

对于消费者来说,极星的现车打折确实诱人。

22.9万元买到原价40万元级别的豪华电动车,听起来划算,但理性看,这更像是一场有条件的捡漏。

你能享受低价,但必须接受售后网点减少、配件供应不稳定、残值风险高的现实。

没有试驾、没有体验、签完单去仓库提车,这种购买体验显然不属于一个正常经营中的品牌。

如果只是短期使用,或者有一定维修资源,这辆车确实能买,但如果你想长期持有、二手转售或依赖官方售后,那可能要三思。

五折都卖不动!瑞典豪车在中国跌下神坛,昔日情怀不值钱了?-有驾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这更像是品牌撤退前的最后一波清货,而非真正的市场优惠。

极星曾经代表的是一种欧洲式理想:高性能、极简主义、克制的美学。

可惜,在中国市场,这样的理想没能变成现实。

如今,门店灯灭、Logo摘下,剩下的只是一句简单的事实,原价39.8万元的车,现在22.9万元。

一切的高冷与理想,都在这张清仓价标签里,落下帷幕。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