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汽车:靠着三菱技术起家,如今面临全线停产,合资品牌走向没落

选择SUV,就选SUV大咖推荐

近几年,三菱、讴歌、雷诺等知名合资品牌纷纷退出中国,这显示了汽车市场的残酷与多变。然而,在2023年,东南汽车也悄然退出了市场,与这些高调退市的品牌形成鲜明对比。东南汽车,这个可能不为许多人所知的小众合资品牌,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东南汽车,一个历史悠久的品牌,诞生于1995年的福建省福州市。其背后,福汽集团与台湾中华汽车分别持有50%和25%的股份,彰显了闽台合作的深厚背景。台湾中华汽车隶属于裕隆集团,与纳智捷同宗同源,这使得东南汽车在早期便承载着闽台合资的厚重历史。
但到了2006年,东南汽车面临经营困境,为了自救,决定将部分股份出售给三菱汽车。经过此次股权调整,东南汽车的股权结构变为三菱汽车持股25%,中华汽车持股25%,福汽集团持股50%,从而形成了陆资、台资、外资共存的品牌格局。

然而,这并非东南汽车股权变革的终点。到了2021年,三菱汽车决定退出东南汽车的运营,这使得东南汽车再次经历股权变更,转变为中方主导的品牌。

尽管东南汽车在巅峰时期年销量曾达到15万辆,但与吉利、长安、长城等大型汽车制造商相比,其规模仍然较小,研发投入也相对有限。和许多合资品牌一样,东南汽车在初期主要依赖引入台湾省中华汽车的技术来支撑其产品线。
东南汽车在引入台湾省中华汽车技术的同时,也相继推出了多款车型。其首款车型便是中华旗下的得利卡,这款车型与中华得利卡有着深厚的渊源,其前身正是源自三菱。而紧接着推出的第二款车型,则是RV休闲旅行车——富利卡,这款车同样搭载了三菱经典的4G63 2.0L发动机,彰显了东南汽车与三菱汽车之间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
东南汽车在引入中华汽车技术并推出多款车型后,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其后续推出的轿车系列,更是让东南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例如,2003年推出的东南菱帅,凭借其独特魅力,深受消费者喜爱。2006年,东南蓝瑟的诞生进一步巩固了东南汽车在市场上的地位。2008年,V8菱帅的推出,展现了东南汽车在汽车制造技术上的不断创新。而2009年推出的翼神,被誉为“国产EVO”,更是让东南汽车名声大噪。此后,东南汽车在2012年推出了V5菱致,2013年又推出了V6菱仕,进一步丰富了其产品线。
这些车型均依托于三菱的先进技术,在当时合资轿车价格高昂的背景下,东南汽车以国产车的亲民价格,提供了媲美合资车的精湛技术,赢得了众多国人的青睐。正因如此,东南汽车在2007至2015年间,尽管体量较小,却能保持稳定的月销量,成绩斐然。
而东南汽车的真正崛起始于2016年。那一年,SUV车型已成为众多家庭购车的优选。顺应这一趋势,东南汽车推出了两款SUV——DX7与DX3。其中,DX7以其宽敞的空间设计主打家用市场,而DX3则作为入门级代步工具,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在SUV市场蓬勃发展的那些年,海马S5、北汽幻速S3、众泰T600等车型也曾年销10万台,风光无两。东南汽车推出的DX7与DX3两款SUV,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无疑也搭上了市场的顺风车。因此,东南汽车在2016年实现了近12万辆的销量佳绩,2017年更是突破15万辆大关。

然而,2017年也成为东南汽车的一个分水岭。随着SUV市场的逐渐成熟,以及长安CS35PLUS、宝骏530、奇瑞瑞虎8等新晋车型的涌现,东南汽车在2018年后的销量遭遇了断崖式下滑。具体来看,2018年东南汽车销量跌至不足9万辆,2019年进一步下降3万辆,至2020年仅余1.5万辆,可谓惨淡至极。
东南汽车在SUV市场上的衰落,归咎其根源,主要在于其自身研发能力的不足。我们之前提到,东南汽车最初是借助三菱的技术和平台起步的。然而,在2015年广汽三菱成立后,三菱便停止了对东南汽车的技术支持。
因此,尽管东南DX3和DX7仍然搭载着三菱发动机,但它们的其他开发工作已全部由东南汽车自行完成。然而,随着SUV市场的风口逐渐过去,东南汽车在品控、发动机油耗以及外观设计上的不足开始逐渐显现。同时,其价格并未显著低于一线自主品牌的竞品,这使得东南汽车在市场上难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此外,自2019年起,众多自主品牌纷纷进军新能源车型领域,然而东南汽车因研发实力不足而难以应对转型挑战。同时,品牌知名度不高以及福建省外销售网点稀少等问题进一步影响了其销量表现,最终导致东南汽车销量跌至谷底。
在2021年,东南DX9伴随全新LOGO闪亮登场,然而,由于企业亏损以及东南DX9缺乏显著竞争力,这款车最终未能正式上市。进入2022年,奇瑞商用车与东南汽车的合作规划PPT意外曝光,但遗憾的是,该合作最终未能付诸实践。

转眼来到2023年,东南汽车已全面停产,月销量仅维持在个位数水平,且自9月份起已无法查询到销量数据。

大咖点评
对于国内消费者而言,东南汽车可能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品牌。在新能源车型日益受到市场青睐的今天,东南汽车由于技术积累不足,已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不过,其造车资质仍具有一定的价值,未来仍有可能吸引新能源车企的关注并寻求合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