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急了,加速国产化,全面电动化转型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奔驰、宝马、奥迪这三个德国品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BA,在咱们心里的地位那可是相当高的。

谁家要是能开上一辆,那不仅是出行的代步工具,更是身份、面子和成功的象征。

那闪闪发光的车标,似乎都在告诉别人“这家人混得不错”。

可是,风水轮流转,最近这两年,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好像没那么“神气”了,甚至能从它们的各种动作里,感受到一股子浓浓的焦虑。

BBA急了,加速国产化,全面电动化转型-有驾

它们在中国市场到底遇到了什么麻烦,以至于急得团团转,不得不放下身段来做出改变呢?

这事儿得从咱们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变化说起。

过去十几年,中国可以说是BBA的“福地”和最大的“金矿”。

每年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都来自中国,这片土地给它们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和无上的荣耀。

它们在中国建立起了密密麻麻的4S店网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忠实的粉丝,品牌形象可以说是深入人心。

然而,就在它们以为可以一直这样高枕无忧地赚钱时,一股强大的新势力崛起了,这股力量就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像比亚迪、蔚来、理想这些国产品牌,它们不按常理出牌。

BBA还在跟你强调它们的发动机技术多么先进,底盘调校多么有“德味儿”的时候,国产品牌直接把一块比平板电脑还大的智能屏幕放在了车里,告诉你我的车能自己找车位、能像个贴心管家一样跟你聊天、还能在车里唱卡拉OK。

这种全新的玩法,一下子就抓住了现在年轻消费者的心。

大家买车,不再仅仅是看重机械性能,更多的是在乎一种科技体验感和智能化的服务。

这种变化,对BBA来说,简直就是一场“降维打击”。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根据统计,去年咱们国家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有时候一个月里头,十辆新车就有四辆是电车。

这个趋势还在不断上涨。

这意味着,BBA的潜在客户正在被大量地分流。

更让它们头疼的是,连自己辛苦经营多年的“阵地”——经销商,也开始出现动摇。

很多4S店老板发现,卖国产新能源车不仅不愁卖,而且顾客进店量大,利润也挺可观。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些原来只卖BBA的经销商,开始在旁边开辟一个新的展厅卖国产品牌,甚至有的干脆就“改换门庭”,直接加盟了新能源品牌。

BBA急了,加速国产化,全面电动化转型-有驾

一边是客户跑了,一边是销售渠道也开始“叛变”,你说,这BBA能不着急上火吗?

面对这种四面楚歌的局面,BBA最开始的应对方法非常直接,就是“降价”。

这也是它们最熟悉、最顺手的招数。

于是,市场上就出现了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的景象:奥迪A4L的优惠幅度大到快要和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一个价位了;宝马3系动不动就给你优惠个七八万;就连一向高傲的奔驰C级,也放下了架子。

这一招在短期内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以价换量,让它们的销量报表看起来不至于那么难堪,算是暂时稳住了市场份额。

但是,降价这杯“毒酒”,虽然解了近渴,后劲却非常大。

豪华品牌之所以是豪华品牌,卖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是一种品牌价值和身份认同。

持续不断的大幅降价,严重损害了它们的品牌形象。

这会让那些原价购买的老车主觉得自己成了“大冤种”,心里很不舒服;同时也会让新的潜在客户觉得,原来这个所谓的豪华品牌,也不过如此,品牌的光环在一点点褪色。

而且,价格战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来,你降我也降,大家一起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里。

BBA很快就明白了,靠打折促销这条路,是走不长远的,必须得从根本上想办法。

痛定思痛之后,BBA终于下定决心,开始了两条腿走路的自救之路,而且步伐迈得非常大,那就是拼命加快“国产化”和“电动化”的进程。

先说国产化,这可是一步实实在在的好棋。

为什么这么说呢?

道理很简单,把原来需要进口的车型,直接放到中国来生产,好处太多了。

首先,能省掉一大笔高昂的关税和跨国运输的费用,车子的成本一下子就降下来了,定价自然就有了更大的空间。

其次,可以直接利用中国完善又高效的汽车供应链,采购零件更便宜,反应速度也更快。

最关键的一点是,国产化之后,可以更加方便地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喜好来对车辆进行“量身改造”。

在这方面,奥迪算是先行者,早就通过A6L这种加长轴距的“中国特供车”尝到了巨大的甜头。

BBA急了,加速国产化,全面电动化转型-有驾

现在,它更是把以前纯进口的A7和Q6也拿过来国产,目的就是用更亲民的价格和更丰富的产品线,来重新吸引消费者。

而宝马则上演了一场堪称完美的国产化逆袭,那就是宝马X5L。

以前的进口X5,价格高高在上,很多人都觉得遥不可及。

国产之后,价格下来了一大截,而且宝马非常聪明地把后排空间给加长了,完美地迎合了中国家庭用户对于大空间的追求。

结果就是,宝马X5L的销量一路飙升,成了现象级的爆款,让奔驰和奥迪看得眼馋不已。

奔驰虽然动作慢了一些,但也宣布了要国产GLE车型。

不管谁快谁慢,这三大巨头都已经达成了共识:必须把更多的好车拿到中国来生产,用中国人喜欢的样子和价格,来保住自己的地盘。

如果说国产化是BBA相对熟悉的领域,那么电动化对它们来说,就是一场异常艰难,但又必须打赢的硬仗。

它们之前推出的那些电动车,比如奔驰的EQ系列、宝马的i系列,在市场上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惨淡,经常被大家吐槽是“油改电”,也就是拿燃油车的架子硬塞进去一套电池和电机,缺乏诚意。

开起来的感觉和智能化水平,跟我们的国产品牌相比,差距非常明显。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没跟上。

传统车企的造车理念,核心是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机械部件,追求的是驾驶的质感。

而新能源时代的造车理念,核心是电池、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追求的是科技体验。

BBA就像一个武功高强的老师傅,还在钻研拳法和内功,可对手已经直接用上了各种高科技武器。

所以我们看到,它们的电动车在智能语音交互、车机系统的流畅度、自动辅助驾驶的体验上,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销量不好,自然在情理之中。

但是,BBA会就此放弃电动车吗?

答案是绝对不会。

它们比谁都清楚,汽车的未来一定是电动的,现在如果认输,那未来就真的没得玩了。

所以,尽管第一波产品失败了,它们依然在投入巨额的资金搞研发,建立全新的纯电动车平台,就是为了能造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

这个过程无疑是痛苦和漫长的,充满了不断的试错和自我否定,但这是它们唯一的出路。

面对中国市场的风云变幻和中国品牌的强势崛起,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国豪华巨头,是真的着急了,它们正在用尽全力,试图跟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