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瑞虎9号称“新公路之王”,为何销量遇冷?

如果一辆车号称要“重新定义中型SUV”,把底盘、安全、舒适全都标榜到极致,甚至敢叫板汉兰达、冠道这些老牌选手,结果上市一年多,月均销量却还不到四五千台——你会不会也忍不住问一句:它到底差在哪儿?

这不是一个产品力不足的故事,而是一个典型的“叫好不叫座”的困局。奇瑞瑞虎9,从技术角度看,几乎挑不出大毛病:CDC电磁悬架、全地形系统、L2+级智驾、540度全景影像、ANC主动降噪……配置表拉出来,连三十万级别的合资车都得抖三抖。可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当一台车把所有“高分配置”都堆上身,却没能讲出一个让消费者心动的故事,技术堆砌反而成了负担。

奇瑞瑞虎9号称“新公路之王”,为何销量遇冷?-有驾

我们先看数据。2024年全年,瑞虎9累计销量约5.8万辆,月均不足5000。对比同级的途观L(年销超15万)、汉兰达(年销近8万),差距明显。更尴尬的是,在奇瑞自家产品线里,它也没能复制瑞虎8的辉煌。要知道,瑞虎8曾靠着“大空间+低价格”杀出重围,而瑞虎9走的却是“高端化”路线——这本是自主品牌向上突破的必经之路,但市场显然没那么轻易买账。

奇瑞瑞虎9号称“新公路之王”,为何销量遇冷?-有驾

为什么?因为消费者要的不只是“参数赢家”,而是“价值认同”。

举个身边的例子。我朋友去年想换车,预算20万左右,看了瑞虎9也看了冠道。他试驾完瑞虎9,点头说:“底盘真稳,隔音也不错,配置高得离谱。”可最后他还是选了冠道。我问他为啥,他说:“你说它哪儿都好,可我朋友问‘这什么车’的时候,我报名字还得解释一遍‘奇瑞的高端系列’,不像本田,名字一出大家都知道啥水平。”

奇瑞瑞虎9号称“新公路之王”,为何销量遇冷?-有驾

你看,这就是品牌力的落差。你可以用技术追平产品,但很难用配置买来认知。瑞虎9出生在一个尴尬的时间点:自主品牌集体冲高,但用户心智里,20万以上的SUV仍是合资的“领地”。比亚迪用DM-i技术破了局,吉利靠设计+沃尔沃背书站稳脚跟,长城用坦克300打出差异化……而瑞虎9呢?它的卖点太“标准答案”了——稳、静、安全、舒适,像一个考试满分但没有性格的学生。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它的“高端感”是断裂的。内饰用料确实不错,但车机系统反应慢半拍,语音识别还停留在“听懂关键词”的阶段;智能驾驶辅助在高速上表现尚可,可一到城市拥堵路段就频繁退出。这些细节上的落差,让原本期待“越级体验”的用户,反而产生“不过如此”的失落。

奇瑞瑞虎9号称“新公路之王”,为何销量遇冷?-有驾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它太想当“全能选手”,结果失去了记忆点。 你能想起汉兰达的哪一点?“开不坏”。理想L系列呢?“奶爸车”。坦克300?“硬派越野”。可瑞虎9呢?它什么都想代表,结果什么都没能成为标签。一个没有鲜明性格的产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注定容易被淹没。

奇瑞瑞虎9号称“新公路之王”,为何销量遇冷?-有驾

当然,也有人为它鸣不平。毕竟,20万内能买到CDC+全地形的SUV,除了瑞虎9,几乎没有第二家。它的被动安全结构、车身刚性,甚至在中保研测试中表现优于不少合资车型。可问题是,普通消费者不会去查测试报告,他们只记得“奇瑞=修车排队”的刻板印象还在隐隐作祟。

这就引出一个更值得思考的方向:当技术不再是最难的事,讲故事的能力反而成了决定生死的关键。 比亚迪能靠“电比油低”掀起价格战,理想可以用“家庭需求”重构产品逻辑,小米即便没交付多久也能让门店排起长队——因为它们都在输出一种“价值观”。

奇瑞瑞虎9号称“新公路之王”,为何销量遇冷?-有驾

而瑞虎9呢?它像一个沉默的技术宅,埋头造车,以为“只要够好,总会被看见”。可现实是,这个时代不缺好车,缺的是让人愿意主动分享、讨论、甚至“站队”的车。

奇瑞瑞虎9号称“新公路之王”,为何销量遇冷?-有驾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瑞虎9为何销量平平?

不是它不够强,而是它太“正确”了——正确到缺乏惊喜,强大到让人忘记它叫什么名字。

奇瑞瑞虎9号称“新公路之王”,为何销量遇冷?-有驾

未来,奇瑞或许该问的不是“怎么堆更多配置”,而是:“我们想让用户记住瑞虎9的哪一刻?”

是过减速带时那一下柔顺的回弹?

奇瑞瑞虎9号称“新公路之王”,为何销量遇冷?-有驾

是长途驾驶时副驾一句“这车真安静”?

奇瑞瑞虎9号称“新公路之王”,为何销量遇冷?-有驾

还是朋友第一次坐进来,脱口而出的那句“这车不像是奇瑞”?

奇瑞瑞虎9号称“新公路之王”,为何销量遇冷?-有驾

如果连这些瞬间都没有,再多的“公路之王”称号,也不过是自说自话的回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