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购小米赫然现“试验车”标示,管理层道歉,品质控制受质疑

小米汽车“测试车”风波未平,品控大考拉开帷幕? 刚提的新车,后窗上却赫然印着“测试车”三个大字,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心里咯噔一下! 近日,多位小米SU7车主反映,新车玻璃上惊现“测试车”字样,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究竟是品控疏忽,还是另有隐情?难道雷军也要遭遇“新车变二手”的信任危机? 有车主深夜行车,被对面远光灯一晃,才发现前挡风玻璃上也有“测试车”的幽灵标记,瞬间怀疑自己是不是买到了“翻新车”。这消息一出,舆论直接炸锅,各种猜测甚嚣尘上。 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紧急出面道歉,解释称这是工厂例行抽检车辆时留下的静电贴痕迹,并承诺已改良静电贴,不会再出现类似情况。

新购小米赫然现“试验车”标示,管理层道歉,品质控制受质疑-有驾

这种解释,网友们买账吗? 业内人士透露,新车下线后的“静态检测”是行业惯例,旨在确保车辆符合质量标准。 但这次小米汽车的“测试车”风波,显然让消费者对小米的品控产生了质疑。

一个小小的静电贴,折射出的却是消费者对品牌信任的大问题。 回顾小米汽车的崛起之路,可谓一路高歌猛进。

新购小米赫然现“试验车”标示,管理层道歉,品质控制受质疑-有驾

8月份交付量突破3万辆,连续两月创新高,年度目标直指35万辆。 北京亦庄工厂也在马不停蹄地扩建产能。

销量增长的背后,质量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 今年5月,小米SU7就曾被爆出大灯与翼子板接缝处存在鼓包、翘边现象,被专家直指是“设计制造经验不足”。此后,又有所谓“赛车级空气动力学设计”的碳纤维前舱盖,被实测性能提升为零,引发车主强烈不满。

新购小米赫然现“试验车”标示,管理层道歉,品质控制受质疑-有驾

一次两次是“小概率事件”,次数多了,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小米汽车的品控管理体系是否真的完善。 互联网造车,速度重要,但质量才是生命线。

如果一味追求速度,忽视品控,最终只会透支消费者的信任。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小米汽车频频在细节上翻车,难免让人对其整体质量产生担忧。

汽车毕竟是大宗消费品,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消费者最看重的。 如果连最基本的质量都无法保证,再多的营销和情怀也无法挽回消费者的心。

新购小米赫然现“试验车”标示,管理层道歉,品质控制受质疑-有驾

互联网造车,说白了就是一场“信任”的豪赌。 小米凭借着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粉丝基础,在汽车市场迅速站稳脚跟。

但如果不能把这份信任转化为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小米汽车接连出现的问题,也给其他新势力车企敲响了警钟:在追求创新和速度的同时,一定要把质量放在首位。

新购小米赫然现“试验车”标示,管理层道歉,品质控制受质疑-有驾

毕竟,消费者买的不是PPT,而是实实在在的产品。 透过“测试车”风波,我们看到了小米汽车在品控方面存在的短板。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希望小米能够认真反思,加强质量管理,用实际行动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毕竟,汽车行业没有“永远的神”,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话说回来,你觉得小米汽车这次的“测试车”事件,是偶然疏忽还是品控问题?你还会继续选择购买小米汽车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