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紧急召回23万辆车,9成是电动i系列,车主速查

对于很多普通老百姓来说,宝马这个牌子,那个蓝天白云的标志,一直以来都不仅仅是一辆车,更像是一种身份和品质的象征,是很多人努力奋斗的目标。

但是,最近宝马的日子似乎不太好过,一连串的召回事件,把这个百年豪华品牌推到了聚光灯下,让不少车主和潜在的消费者心里都犯起了嘀咕。

特别是最近这次规模巨大的召回,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宝马紧急召回23万辆车,9成是电动i系列,车主速查-有驾

事情得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一则公告说起。

8月8日,这则公告明确指出,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两家公司,决定要召回总数超过23万辆的汽车。

23万辆是个什么概念?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车企好几个月的销量了。

更让人吃惊的是,这次召回的车辆里,有超过九成都是宝马现在主推的纯电动i系列车型。

这就有点意思了,宝马卯足了劲想在新能源赛道上大展拳脚,结果最先出问题的,恰恰就是这些被寄予厚望的电动“新兵”。

我们具体来看看到底是哪些车出了问题。

首当其冲的是国产的宝马iX3,这款车的召回数量高达10.6万辆,生产时间跨度从2020年一直到2024年底。

紧随其后的是另一款国产电动轿车i3,也有9.58万辆需要召回。

再加上进口的i4、i7、iX这些高端电动车型,总共加起来超过21万辆电动车要“返厂维修”。

要知道,这些车的价格可不便宜,iX3的起售价超过40万,i3也要35万多,车主们花大价钱买的是一份安心和信赖,结果现在却要为潜在的安全隐患担惊受怕。

宝马紧急召回23万辆车,9成是电动i系列,车主速查-有驾

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安全隐患,能让宝马下这么大决心进行召回呢?

公告里用了一些比较专业的词,比如“起动器发电机连接松动”、“高压系统误关闭”。

咱们用大白话来解释一下,这基本上就意味着,车辆在开着的时候,可能会突然失去动力,整辆车就像断了电一样“趴窝”。

您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正在高速公路上以一百多公里的时速飞驰,车子突然没了动力,方向盘和刹车都可能变得非常沉重,这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这已经不是小毛病了,是直接威胁到驾乘人员生命安全的严重问题。

对于一个一直把“驾驶乐趣”和“安全”挂在嘴边的豪华品牌来说,出现这样的问题,确实非常不应该。

如果说一次大规模召回是偶然事件,可能是某个批次的零件出了问题,那还可以理解。

但问题是,纵观整个2024年,宝马的召回就没怎么停过,简直成了家常便饭。

就在这次大规模召回之前的5月份,宝马已经召回过一批国产和进口的5系轿车以及X5。

更值得注意的是,8月份这次召回的5系,其实是5月份那次召回的扩大行动,说明之前发现的问题范围比预想的要大,问题可能一直存在,只是现在才被彻底查清。

再往前看,4月份,宝马还因为排放问题召回了X3和X4的一些高性能版本车型。

原因是车载诊断软件的设定标准太宽松,导致车辆的颗粒捕集器如果出了问题,系统不能及时发现并报警,这可能会造成尾气排放超标,对环境造成污染。

宝马紧急召回23万辆车,9成是电动i系列,车主速查-有驾

汽车业务问题不断,宝马的摩托车产品也没能独善其身。

今年以来,宝马摩托车也接连发起了三次召回。

有的是因为转向系统的零件有问题,可能导致转向困难;有的是因为倒车功能模块密封不好,在潮湿环境下容易进水损坏;还有的是因为机油滤清器和发动机不匹配,在高速运转时可能松动。

从四轮汽车到两轮摩托,从燃油车到电动车,从机械硬件到软件程序,宝马的产品线似乎正在经历一场全面的质量考验。

而且,这些问题并非只在中国市场出现。

今年6月,宝马在美国也因为驱动电机的软件缺陷,召回了超过7万辆电动车,涉及的车型同样是i4、iX、i7这些主力电动产品。

这就说明,宝马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可能是全球性的、系统性的,而非仅仅是某个工厂或某个市场的个例。

产品质量频频亮起红灯,市场的反应是最直接、最残酷的。

咱们来看看销量数据。

就在几年前的2021年,宝马在中国市场还是一片歌舞升平,年销量接近85万辆,不仅创下了自己的历史记录,还力压奔驰和奥迪,成为了豪华品牌里的销量冠军。

但好日子没过多久,从2022年开始,销量就开始掉头向下。

到了2024年,下滑的趋势更加明显,今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的销量只有31.79万辆,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了15.5%。

宝马紧急召回23万辆车,9成是电动i系列,车主速查-有驾

销量下滑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方面,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像比亚迪、蔚来、理想等等,技术越来越成熟,产品越来越有竞争力,设计和体验也越来越懂中国消费者,它们正在从中低端市场一路向上,直接冲击到了传统豪华品牌的腹地。

另一方面,当下的中国消费者也变得越来越理性和成熟。

大家买车不再是只看一个车标,而是会综合考虑技术、性能、智能化体验和可靠性。

当花几十万买来的豪华品牌,在质量和安全上都不能让人放心时,那个曾经光芒万丈的品牌光环,自然也就会慢慢褪色。

市场的疲软,最终也体现在了公司的财务报表上。

根据宝马集团发布的财报,今年第二季度,公司的营收和利润都出现了大幅下滑,净利润甚至暴跌了超过三成。

其中,最能反映主营业务健康状况的汽车业务,利润更是下降了四成以上。

这说明,频繁的召回、为了清理库存而进行的降价促销,都在严重侵蚀着宝马的盈利能力。

面对这样的困境,宝马当然也在积极想办法。

比如,他们最近更换了华晨宝马的负责人,迎来了一位在财务和金融领域经验丰富的女高管,希望能从管理上带来一些新的改变。

同时,宝马也宣布将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计划在未来几年推出超过20款新车,并且要把代表其未来技术方向的“新世代”车型,在2026年率先在沈阳的工厂投产。

但话说回来,在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里,在一个消费者的信任度已经受损的背景下,仅仅靠换帅和发布新车,是否足以扭转颓势,重新赢得中国消费者的心,这恐怕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毕竟,对于任何一个汽车品牌来说,质量和安全永远是那条不可逾越的底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