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计划年产十万,债务重组,老车型出口东南亚

10万产能的“翻盘剧”?威马的这锅“大饼”要怎么烙才不糊

都说故事要讲点反转才精彩,这不,威马汽车最近上演的这出“起死回生”大戏,把网友们的想象力都激发到新高度了。

拆开它在供应商白皮书里写的那些目标,什么2026年年产10万台,瞬间让人梦回刚洗完PPT的汽车圈,网友们一边吃瓜一边乐,直呼“比深夜直播间还会画饼,这操作堪比宝能的产业园往日传说”。

可你要是认真盘一盘,会发现这画的大饼里油水可没那么足——套路深、水也深,敢不敢吃一口,全看你心脏够不够大。

咱捋一下,威马的剧本开头已经透着点悬疑风格。

企业背着260亿的债务大山不说,还能以一手仅有10亿元的“首付”,配合新“马主”翔飞汽车的登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重整”冒险。

威马计划年产十万,债务重组,老车型出口东南亚-有驾

这翔飞啥来头?

去年才登记,这么点股份,还真的快赶上那种“只要首付三成,分分钟给你操盘整个楼盘”的房产套路。

更妙的是,翔飞背后就是宝能那支传奇队伍,江湖上的欠款500亿玩着“无中生有”,大手一挥,打包空手接龙,把威马原来的坏账接过来,打包食品拼拼凑凑,转身又变成资本的“新希望”。

这剧情搁谁身上都觉得是悬疑加黑色幽默,吃瓜群众明明白白——你欠我债,我拿别人的“花呗”来顶上,然后和供应商勾兑几句“咱以后再说”,三步走战略尬得都快能报名KPI扮演课代表了。

你再看这债务规则:欠个十万八万的供应商,说好半年还清,数额一大,立刻打折按比例慢慢摊。

温州生产基地老车型翻新上线,出口东南亚清库存,搞得好像回收站也能直接改装变超级工厂,热闹劲儿跟社区团购似的。

行业内有识之士一看,这还是三句不离“资本回收”那一套,债务风险满满丢到供应链,等资金转两圈又鼓励员工和投资人加油干,这锅大杂烩,韭菜甚至连葱蒜味儿都配齐了。

说到信任,大家谁都知道,这车厂曾经“年薪12亿”大佬翻车热搜一波波,还穿插连环自燃事故、2021年闹过的锁电风波、接着又有欠薪、骗子高管一出出。

威马计划年产十万,债务重组,老车型出口东南亚-有驾

论历史成绩单,威马的车主和供应商分分钟能编出一个《失败的汽车创业指南》。

车主售后至今没人搭理,承诺的赔偿远在天边,剩下“我们会陆续还钱”,这逻辑完全PIN不到产品体验上,俨然一副你请我自愿的“谁信谁傻”既视感。

而行业行情本身已经变天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

新能源的洗牌,早就从“谁敢吹牛”转成了“谁有核武级技术、谁能烧到最后”。

威马计划年产十万,债务重组,老车型出口东南亚-有驾

哪吒当年15万销量说垮就垮,如今惨到一月卖出110辆,要不是亲眼看到数据,差点以为手滑加了个零。

放眼技术迭代,智能驾驶、长续航、人机交互、大屏幕都是必备选项,威马手头准备复活的还是EX5/E5老平台,性能装备早就远被行业主流甩开一大截。

说要复盘挑战前峰的两倍销量,连解说席的老司机都替它尴尬,“照照镜子,确定不是PPT搬运大赛吗”?

威马计划年产十万,债务重组,老车型出口东南亚-有驾

所谓“出海”东南亚,怎么看怎么像清库存的变相说法。

毕竟,主攻低价网约车市场,国外同行同样生猛,拿着半年前技术去拼枪战,最多图个流量热搜,不会有人真的相信单靠搬砖技能能圆原地升天的梦想吧。

消费端、技术端两头都不见得拿得出亮眼成绩,这个饼烙出来是啥味,大家随时都能闻风判断。

更何况,年产10万的目标,展开一算就是得每月8333台,等于一天三班倒要出278台。老底子巅峰时一年才卖了4万多,真要想着硬刚10万,这场操作绝对可以写进《疯狂的筹资学》。

就如同重病病人非得硬上马拉松,没人想提前判断结果,但能坚持几步,全靠天意。

再说这当下的饼到底是虚还是实,所谓的“金融撬杠”早就没啥新意了。

行业变換节奏贼快,前进一寸都靠技术创新比拼,市面上动不动就整800V高压架构、城市级智能驾驶上线,资本已经不再是唯一通行证。

你说靠大资金硬砸,难道就不怕市场说“你几年前讲过的故事今天就还是没啥新料”?

更逗的是,车主买车还得琢磨自己是不是得自带修理工身份,否则售后服务等于看天吃饭。

威马计划年产十万,债务重组,老车型出口东南亚-有驾

“买威马带维修队”、“创始人何时还债”、“按计划还供应商钱”,扎心问题层层叠叠,信任破洞不是刷漆能糊住的。

而且温州市的扶持也不是万能钥匙,地方补贴拉了融资,“大病康复”这剧情我们看多了,真有心再追个结局,还得看它续航能力如何、产品能否一炮而红。

只要瞅瞅类似行业的脚印,别说十万产量,就算五万都不敢轻许诺。

造车这活,到底是硬核科技武林里的血拼,不是随便画个大饼就能把市场糊弄住。

老套路反复回锅,投资人供应商都练就火眼金睛——谁做戏、谁真有底子,群众的眼睛雪亮着。

有人说,这局像不像宝能那个“圈地一时爽,量产一场空”的套餐?

其实不仅像,连“刚画个图纸就能决定前程”的心态都原封不动。

到最后,这一切变数还是躲不开资金链能不能续命、产品力能不能真实带货、终端口碑是否能被拉升。

一句话,真本事要靠实打实的市场验证,谁吹牛吹得漂亮,最后都得掂掂腰包和技术的分量。

就像好友调侃,“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圈,光喊口号不如嗑瓜子”,边吃边看才有看头。

哪天威马真能破局突围,既能高质量搞定供应链,也能诚心诚意补上售后短板,不靠套路而是真干,大家未必不会买账。

但在那之前,大多数玩家还是理智一把,别让自己的钱包当了别人的实验田才好。

这场看似要大翻盘的“复活剧”,嚼劲很大,真金白银的信任一旦透支,哪怕藏着优质资源,没有实在产品,讲故事只会越讲越像二次喜剧。

聊到这里,你怎么看待威马这波十万产量“大饼计划”?有没有人押注它真能烙熟?走心or走钢丝?嗑完瓜子一起聊聊!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