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位石女士,买了一辆保时捷TAYCAN,花了整整一百万。结果呢,这车才开了十来天,就出了问题。你说这事儿是不是够闹心?她发现四个车窗都不听话,有时候关不上,有时候压根打不开。开始吧,还以为是偶尔抽风,可慢慢地,这毛病越来越频繁,几乎每次用都会出状况。这不,她为了这个问题已经跑去修了七八回,折腾得人都烦透了。
咱们细说下她的维权经历吧。一开始,她觉得大品牌售后服务肯定靠谱,直接联系杭州西湖保时捷售后部门维修。他们也挺上道,说是马上安排检查和处理。头两次维修,更换了一些零部件,比如车窗导轨、玻璃之类的,看着好像问题解决了点。然而过不了多久,又故态复萌。而且更糟的是,这次的问题出现频率比以前还高。从原来的偶尔犯病变成了家常便饭。石女士一肚子火,只能继续找售后理论。
之后的几轮维修更是让人无语。据说他们把升降器、电机这些关键部件全换了一遍,但依旧没法彻底解决。这就奇怪啊,一辆号称豪华电动车的大牌产品怎么会这么难搞?要不是亲身经历,我跟你讲,人真不敢相信这种事是真的!后来,他们又怀疑可能是软件方面的问题,可具体啥原因谁也给不了准话,只说等厂家升级系统。我想问一句,这是在拖延时间吗?
再来说法律层面的事情。这么多次修不好,根据《汽车三包法》,同样质量问题累计修理超过4次的话,是可以申请退换货的。但这里头还有一个坑,因为石女士当初购车的时候,用的是公司名义登记,不符合个人适用条款。所以这法规对她来说一点作用都没有,你说气人不气人?反正就是钻漏洞,让消费者吃哑巴亏呗!
最离谱的是厂家的态度。他们一边强调硬件已经全部替换完成,一边又含糊其辞,说需要进一步检测并等待技术支持。他们甚至建议用户少开窗口,以减少麻烦您听听,这是什么逻辑?!堂堂百万级别豪华轿车,到最后竟然沦落到连基本功能都不能正常使用,还要求客户主动规避风险!我跟你讲,要搁我身上,我非得怼回去不可!
所以现在情况卡住了,那怎么办呢?石女士当然没打算善罢甘休,她明确表示,如果软件更新还是治不好这个顽疾,那她一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不管有没有三包政策限制,总归不能让自己白白受委屈,对吧?
其实这背后的问题值得深思。一辆价值百万元的顶尖车型,却因为小小的质量缺陷弄得用户焦头烂额。本该享受极致驾乘体验的人,现在却天天为几个破窗户操心。这说明什么?高端品牌虽然卖得贵,但未必可靠。有些企业表面光鲜亮丽,却在核心服务和管理环节掉链子。当这种现象被曝光出来,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所谓大牌的真正价值。
那么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又能做些什么来保护自己呢?从购买到维权,每一步都有学问。在选购之前,多了解相关型号历史评价;签合同的时候尽量避免公司名义;发生纠纷后保存所有证据,包括维修单据、沟通记录等等。同时,也可以借助媒体舆论力量施压,让企业无法轻易敷衍塞责。当然啦,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不要忍气吞声,该争取就必须争取,否则最终吃亏的一定还是自己。
眼下看起来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如果厂商真的愿意站出来拿出诚意解决问题,那么或许还能挽回一些形象。但如果继续拖拉模棱两可,那恐怕只会越发激起公众的不满。毕竟大家掏钱买东西图个安心,而不是添堵,对吧?
关于未来的发展,现在谁也不好断言。不过从目前来看,高端品牌不仅要提高产品质量,更应该重视消费者反馈与权益保障。如果连基础服务水平都达不到,再大的名声也是空谈。不知道你怎么看待这样的事件,会不会影响以后对类似品牌的信任感呢?
参考信息来源:搜狐新闻,《杭州女子买保时捷100万提新车 10天内发现多个故障 售后7份工单仍无法彻底修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