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比亚迪巴西工厂的首车在2025年7月1日正式下线时,里约热内卢市长爱德华多·帕埃斯站在生产线旁感叹:“我曾经是比亚迪的员工,非常了解这家企业,它带来的不仅是汽车,更是一场技术变革。 ” 这座从破土到投产仅用15个月的工厂,正将中国制造的电动车源源不断送往南美街头。 而在地球另一端,德国高速公路上的迈巴赫、韩国首尔街头的现代、美国硅谷的特斯拉,突然发现后视镜里出现了一抹中国红。
你可能会问,中国凭什么在百年汽车工业史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答案藏在2025年1-8月429.2万辆的汽车出口数据里,藏在巴西港口万吨巨轮卸下的万辆比亚迪车队中,更藏在欧洲消费者对比亚迪ATTO3“加速平稳顺滑”的评价里。 当中国汽车出口量在2023年以491万辆登顶全球第一时,世界终于意识到,汽车工业的版图正在重构。
比亚迪的出海故事更像一部逆袭史诗。 2025年上半年,其海外销量达47.22万辆,同比激增132%,这个数字甚至超过去年全年总量。 在泰国罗勇工厂,工人们每小时下线40台新能源汽车;在乌兹别克斯坦的车间里,宋PLUS DM-i车型正满足着中亚市场的需求;而匈牙利基地的投产,让比亚迪的欧洲总部深深扎进了汽车工业的腹地。 李云飞在成都车展上透露,如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进入112个国家,海外销量占比从2022年的个位数攀升至2025年6月的近30%。
但比亚迪并非孤军奋战。 奇瑞汽车的海外用户复购率达到42%,在俄罗斯建立的24小时道路救援网络让车主维诺格拉多夫称赞中国汽车是“称心之选”;吉利向马来西亚宝腾输出技术标准,助力其新能源汽车市占率涨至25%;长城汽车在阿曼的经销网络和岚图品牌登陆欧洲的故事,共同编织着中国汽车出海的群像。
支撑这场全球扩张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大的技术根基。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何海林指出,中国已形成持续创新积累的技术品牌优势、完善配套的产业链优势、超大市场推动的规模优势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 全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全球占比超过60%,宁德时代、比亚迪等6家企业跻身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累计建成充电基础设施超900万台,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超过1.4万家,这些数字均位居全球首位。
在泰国市场,中国汽车产业链的“集群效应”已然成型。 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供应,从充电设施到电池回收,整个生态体系正在东南亚复制。 而比亚迪的8艘滚装船组成的运输舰队,不仅运送国产车辆,还将泰国工厂的车型运往欧洲,实现全球产能调配。 这种“本地化研发+智能制造+生态共建”的模式,让中国汽车出海从单纯贸易升级为深度产业融合。
消费者认知的转变尤为明显。 菲律宾汽车销售员杰伊·杰雷发现,客户试驾中国汽车后彻底改变了对“中国制造”的印象;日本经济新闻社对比亚迪ATTO3的评价是“比续航里程相近的日本产电动汽车便宜,且高科技装备亮眼”;在智利博主Soy Nico的短视频里,他举着自拍杆感叹:“中国电动车是世界上最好的”。
价格力的跃升见证了中国品牌的向上突破。 海关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均价从2021年的1.95万美元提升至2023年的2.38万美元。 在德国、巴西等市场,比亚迪车型的定价普遍高于国内水平。 这种溢价能力源于技术创新,刀片电池、e平台3.0等硬核技术成为竞争力核心,云辇-A空气悬架、智能驾驶系统等配置让中国产品与国际豪华品牌同台竞技。
区域市场的深度耕耘展现了中国策略的灵活性。 在俄罗斯,中国汽车品牌份额已攀升至50%;在欧洲,新车注册量中5.1%为中国品牌;南美洲市场占比达6.7%且持续增长。 比亚迪将海外业务聚焦于东南亚、中南美洲和欧洲三大区域,李云飞解释选择标准是“这些市场的经贸友好程度非常不错”。
2025年上海车展成为全球技术的秀场。 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企业参展,展出面积超36万平方米。 荷兰媒体人直言“中国电动车比欧洲更好”,智利博主在展台前录制赞叹的短视频。 这场展会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的活力:2025年1-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68.7%,较上年同期上升8.1个百分点。
“易三方”技术实现2.0T发动机与三电机组合,带来3.9秒零百加速体验;35.4米刹车距离和云辇-A空气悬架保障乘坐舒适性[原文]。 这些技术细节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连续9年全球产销第一的积累。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占全球销量比重超过60%。
在柬埔寨,比亚迪计划年内建成覆盖全国的10家销售服务门店;在日本,比亚迪纯电动车销量已超过丰田纯电动车。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透露,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定在80万辆,腾势D9将于四季度在欧洲上市,腾势Z9GT等车型也将陆续投向海外市场。
墨西哥国家地理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墨西哥进口汽车中中国制造占比约23.5%,中国成为该国进口汽车第一大来源国。 在泰国,欧拉好猫从罗勇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下线;在卢旺达,吉利几何E成为消费者的性价比之选。 这些场景共同勾勒出中国汽车在180多个国家的足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8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153.2万辆,同比增长87.3%。 这种增长源于产业体系的完善,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出货量全球占比超过70%,弗迪动力等电驱电控企业市场规模全球领先。 从电池回收网络到充电基础设施,中国构建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生态。
当比亚迪在2023年第四季度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超越特斯拉时,外国媒体评论这显示出“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上的实力”。 而2023年比亚迪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302万辆,首次跻身全球汽车销量前十。 这些里程碑事件,正在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规则。
: 中国汽车“出海”新范式_央广网
: 中国汽车万里拓新章-太原新闻网
: 中国汽车加速“出海”与世界共赢 展现出促进共赢发展的魄力_中国网
: 自主品牌加速超越 重塑汽车产业格局-太原新闻网
: 半年海外销量超去年全年,比亚迪全球化战略按下加速键 — 新京报
: 访比亚迪李云飞: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80万辆 正加速海外布局 - 今日头条
: 车展对话|李云飞:比亚迪深化全球化战略,腾势D9将在欧洲上市 — 新京报
: 工业和信息化部:四方面优势构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_部门动态_中国政府网
: 【立足比较优势 造福世界人民,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述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补充图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