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老工厂卖33亿,旧址要盖起豪宅,一个时代过去了

这事儿有意思了。

33个亿,砸在重庆这片土地上,听着像不像一声惊雷?新闻标题都给你想好了,《重庆史上最大“拆迁富”诞生!》。听着多提气,多有画面感。好像一夜之间,力帆这艘快沉的破船,靠着卖祖产,又换回了一张头等舱的船票。

但你坐下来,倒杯酒,咂摸咂摸这味儿,就觉得不对劲。

这哪是“拆迁致富”的爽文剧本?

这分明是一场体面的葬礼。

33个亿,不是喜钱,是给一个时代、一个梦想买的骨灰盒。而我们这帮看客,正围着这座叫“力帆鸳鸯工厂”的坟头,兴高采烈地讨论着,这坟头草将来能长成多金贵的韭菜。

你说这事儿,魔幻不魔幻?

我敢打赌,现在好多90后、00后,提起力帆,脑子里就是一团浆糊。可能还不如宗申、隆鑫这些摩托牌子来得响亮。但对于我这种在互联网江湖里泡了十几年的老家伙来说,力帆,尤其是那个老爷子尹明善,那可是个符号。

一个草莽英雄的符号。

一个“不信邪、不服输”的年代符号。

你还记得那句口号吗?“到处是丰田,遍地桑塔纳,问问力帆人,要我们干啥”。我第一次看到这标语,是在网上,照片拍得模模糊糊,但那股子劲儿,隔着屏幕都能把我顶个跟头。那是什么劲儿?那是一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匪气,一种“老子就是要从你们这些洋品牌嘴里抢食吃”的狠劲儿。

力帆老工厂卖33亿,旧址要盖起豪宅,一个时代过去了-有驾
力帆老工厂卖33亿,旧址要盖起豪宅,一个时代过去了-有驾
力帆老工厂卖33亿,旧址要盖起豪宅,一个时代过去了-有驾

还有那些“宁可他人负力帆,不可力帆负他人”、“国内赚钱市场好汉,国外获利民族英雄”的标语,现在看起来可能有点土,有点直给,但在那个年代,这就是最朴素的民族工业梦想宣言。

尹明善老爷子,79岁才想着退休,一辈子都在折腾。他想造车,造中国人自己的车。这个梦,对不对?太对了。宏大叙事,家国情怀,要啥有啥。可造车这玩意儿,是天底下最烧钱的游戏,也是最残酷的修罗场。它不像搞房地产,拿块地就能空手套白狼。它需要技术、需要研发、需要产业链、需要品牌,每一样都是拿真金白银和血汗堆出来的。

结果呢?

我们都看到了。力帆的汽车,始终没能冲出低端市场的泥潭。老爷子一腔热血,最终没干过时代的浪潮和资本的逻辑。2018年,力帆亏得底裤都快没了,亏了21个多亿。英雄迟暮,壮志未酬,怎么办?

断臂求生。

鸳鸯工厂这700多亩地,就是他断下来的那条胳膊。33个亿,听着多,但那是续命钱,是还债钱,是给几万名员工找出路的安家费。

力帆老工厂卖33亿,旧址要盖起豪宅,一个时代过去了-有驾

所以你再看“拆迁富”这三个字,是不是觉得特别刺眼?这就像一个战败的将军,被人扒了铠甲,拿去熔了当钱使,旁边还有人拍手叫好:“瞧,这将军多有钱,一身盔甲都值好几斤黄金呢!”

你说,这叫什么事儿。

更讽刺的还在后头。

这块曾经承载着“工业强国梦”的土地,这块曾经轰鸣着生产线、流淌着工人汗水的土地,未来要干什么?

盖豪宅。

文章里分析得头头是道:金开大道富人区、低容积率、改善型需求、周边二手房价格坚挺……每一个词,都透着一股子“贵气”。翻译过来就是,以前那些在厂里造车拧螺丝的兄弟们,以后连从这儿路过,都得加快点脚步,生怕挡了哪位业主宾利车的道。

力帆老工厂卖33亿,旧址要盖起豪宅,一个时代过去了-有驾
力帆老工厂卖33亿,旧址要盖起豪宅,一个时代过去了-有驾

一个生产资料的终点,成了一群人生活资料的起点。

这片土地的记忆,被推土机连根拔起,然后用钢筋混凝土重新浇筑成一个关于财富、阶层和品味的新故事。老的故事呢?没人提了。那些“民族英雄”的标语,早就和砖头瓦块一起,被运到某个不知名的垃圾场填埋了。

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城市更新。

更新,说白了,就是覆盖。用一种更值钱的逻辑,覆盖掉一种不那么值钱的逻辑。制造业的逻辑,辛苦,回报慢,风险高,哪有卖房子的逻辑来得简单粗暴?一平米的地,过去可能只能创造几千块的工业产值,现在盖上房子,一转手就是几万块的利润。

换你你选哪个?

别跟我扯什么情怀,在资本面前,情怀是最不值钱的玩意儿。

所以你看,重庆这几年的土地供应,趋势特别明显:回归核心。观音桥、新牌坊、北滨路……全是以前的老城区、老厂区。这叫什么?这叫“城市的反刍”。把年轻时吞下去的那些粗粝的、不好消化的工业用地,再吐出来,细细嚼碎了,吸收掉里面的“油水”。

力帆老工厂卖33亿,旧址要盖起豪宅,一个时代过去了-有驾
力帆老工厂卖33亿,旧址要盖起豪宅,一个时代过去了-有驾

于是,一个个工厂搬走了,留下大片大片的黄金地块。然后,开发商们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蜂拥而至,建起一栋栋高楼,贴上“XX府”、“XX院”、“XX山居”的标签,卖给那些在金融、互联网、新经济浪潮里赚到钱的新贵们。

这是一个闭环。

一个产业淘汰和财富再分配的完美闭环。

而这个故事里,最耐人寻味的一环,就是所谓的“改善需求”。文章里说,重庆300万以上的二手房成交占比在提升,150平米以上的房子更好卖了。这说明什么?

说明有钱人越来越有钱,他们需要更大的房子来安放自己和自己的财富。而普通人呢?普通人的声音,在这类分析报告里是听不见的。他们的需求,不叫“改善”,叫“刚需”。刚需,就是你得有地方住,至于住多大,住在哪儿,那不是你能说了算的。

风确实来了,但这场风,是给那些能买得起风帆和游艇的人准备的。对于大多数在水里扑腾的人来说,风来了,只能意味着浪更大了。

所以,别再为这33个亿欢呼了。

这笔钱的背后,是一个制造业英雄的落寞退场,是一片土地记忆的强制清除,更是一个城市发展模式的残酷剖面。我们用推土机推平了工厂,建起了豪宅,以为这就是进步,这就是发展。

力帆老工厂卖33亿,旧址要盖起豪宅,一个时代过去了-有驾

可有时候我深夜里会琢磨,当一个城市里,最值钱的东西不再是它能创造出什么,而是它拥有多少可以买卖的土地时,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我们的梦想,从“开上自己国家造的汽车走遍世界”,变成了“在市中心买一套大平层看江景”时,我们到底是进步了,还是迷路了?

我不知道答案。

可能,尹明善老爷子坐在某个地方,看着自己奋斗了一辈子的工厂变成一片工地,他心里那个滋味,比我们这些旁观者要复杂一百倍吧。

力帆老工厂卖33亿,旧址要盖起豪宅,一个时代过去了-有驾

那滋味里,有不甘,有无奈,有悲凉,但或许,也有一丝解脱。

毕竟,梦醒了,总比死在梦里要强。

这事儿,你怎么咂摸这个味儿?来,评论区里碰个杯。

力帆老工厂卖33亿,旧址要盖起豪宅,一个时代过去了-有驾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