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车市血战:比亚迪如何以71%完成率,凭20年‘笨功夫’领跑特斯拉?

说真的,这“金九银十”一过,榜单出来的时候,我都有点儿懵。喧嚣过后,那份冷冰冰的成绩单往桌上一拍,你看着那数字,真的,有点儿让人后背发凉。

有的车企,嘿,那叫一个春风得意,前九个月就把全年KPI干了七成多,就差年底开香槟了。可另一头呢?惨不忍睹。有的别说冲刺了,连一半的及活线都还没够着。这差距拉得,就像百米赛跑,有人都撞线了,有人可能才刚起跑。

真的,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中国这市场,一年卖出去快三千万辆车,这是个什么概念?这已经不是蓝海了,是血海。在这么一个成熟得不能再成熟的战场上,能拉开这么大的身位,你要跟我说是靠运气,那我第一个不信。这水底下,到底藏着什么?为什么有的车就能一路狂飙,有的就像老牛破车,在转型的坡上,怎么踩油门都上不去?

你把销量榜摊开看,排前面的那几个,比亚迪、上汽、吉利,姿态都出奇地一致。稳,一个字,稳得可怕。比亚迪前三季度卖了326万辆,上汽319万,吉利也干了217万。数字好看是一方面,更要命的是,这几家完成率都过了70%。

全球车市血战:比亚迪如何以71%完成率,凭20年‘笨功夫’领跑特斯拉?-有驾

很多人都说,哎呀,比亚迪这是踩中了新能源的风口。我觉得吧,这词儿用得太轻了。这哪是踩中风口,这根本就是自己造了一场风。你现在看它风光无限,可谁还记得,2003年,对,就是那个连智能手机都还没影的年代,当咱们聊车,谁提新能源啊?都觉得是天方夜谭吧。比亚迪那时候就一头扎进去了。

这二十多年,它干了多少“笨功夫”啊。从电池开始,一点点死磕,然后搞芯片,搞自研。硬生生把一条产业链最要命的那几个环节,都牢牢抓在了自己手里。你说这底气哪来的?就这么来的。所以当新能源的浪潮真的拍过来时,人家不是冲浪,人家是开着航母出来的,几乎没有弱点。这就像是,人家在晴天的时候,就已经把过冬的柴火、粮食全都备得足足的,等寒流真来了,当然比谁都活得滋润。

当然了,也不是人人都像比亚迪这么一条道走到黑。你看吉利,人家玩得就花了。整个一“品牌联合国”,领克给你,专门套牢那些追求个性的年轻人;极氪给你,满足你对高端智能的所有想象。这么一来,风险就散开了,鸡蛋不搁一个篮子里。就算今天这个市场不景气,明天那个细分领域遇冷,总有别的品牌能站出来顶一下。这不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嘛,抗风险能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奇瑞的故事,就更有意思了。就在大家还在国内杀得眼红的时候,奇瑞这哥们儿,早就溜达到国外去了。而且人家不是简单地把车运过去卖,那太初级了。人家是真正在当地扎根,建工厂,搞研发,研究透了当地人要什么。比如东南亚那边热得要死,好,空调系统给我往死了优化;欧洲人把安全看得比天大,行,车身结构往坦克上靠。这种精耕细作,让它在海外口碑爆棚,现在海外销量都快占它半壁江山了。这都是一公里一公里跑出来,一个客户一个客户聊出来的,半点虚的都没有。

全球车市血战:比亚迪如何以71%完成率,凭20年‘笨功夫’领跑特斯拉?-有驾

但就在这些老大哥们秀肌肉的时候,整个牌桌,其实已经快被掀了。压力,是从上到下,一层一层传过来的。今年上半年有个数据,你看完都觉得不可思议:全国超过一半的汽车经销商,52.6%,都在亏钱。你想想看,车是卖出去了,但帮你卖车的人,已经快活不下去了。这事儿多吓人。

然后,小米就来了。砰的一声。一个卖手机的,一脚踹开了门,就靠着一款SU7,半年不到,销量冲到15.8万辆,直接干到了高端新能源市场的第三名,把比亚迪都给挤到后面去了。你说这上哪儿说理去?市场的游戏规则,一夜之间就变了。消费者的心思,你越来越猜不透。

连宝马这种老牌豪华贵族,都感觉到了凉意。第三季度,宝马全球都在涨,就中国市场,微跌。虽然它的电车卖得也不错,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本土品牌的攻势太猛了,已经开始抢它的地盘了。

而且,这还不只是在中国市场内部折腾。真正的大戏,是全球性的。以前咱们提电动车,第一个名字就是特斯拉,对吧?神一样的存在。现在呢?你再看看。今年第三季度,比亚迪的纯电动车销量,58.25万辆,比特斯拉多卖了8万多台。这已经是它连续第四个季度,在纯电销量上把特斯拉按在地上摩擦了。前三季度总账一算,多卖了快40万台。全球纯电销冠这个位子,特斯拉怕是坐不稳了。

全球车市血战:比亚迪如何以71%完成率,凭20年‘笨功夫’领跑特斯拉?-有驾

有人笑,就肯定有人哭。那些完成率不到50%的车企,日子肯定不好过。但这也不是说他们就彻底完蛋了,更像是一种……怎么说呢,转型期的阵痛吧,躲不掉的。

我老想起诺基亚,当年的机皇,谁能想到它会倒下?就是在智能手机的门口犹豫了一下,舍不得自己功能机的江山,结果呢?整个时代就把它给扔了。还有柯达,自己发明的数码相机,结果呢?因为舍不得胶卷那点利润,被自己发明的玩意儿干掉了。讽刺不?

现在这些汽车企业,不就站在同一个路口吗?过去舒舒服服卖了那么多年燃油车,现在突然要你掉头搞电动,搞智能,那不仅仅是换个发动机那么简单,是从技术到人才,整个公司的基因都要换一遍。这能快得了吗?慢一点,太正常了。

关键不是暂时的落后,而是落后之后,你看不看得清路,敢不敢一脚油门踩到底去追。就比如那个新能源车购置税新政,明说了,2026年开始,插电混动的纯电续航没到100公里,对不起,您就别想免税了。这就是催命符啊,逼着那些技术还不够的企业,赶紧把研发的活儿给我干起来,不然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

全球车市血战:比亚迪如何以71%完成率,凭20年‘笨功夫’领跑特斯拉?-有驾

所以到头来你会发现,现在大家拼第四季度,冲销量,其实都是在还几年前的债,或者说,在收几年前种下的果。今天那些能领跑的,哪个不是在三五年前,甚至十年前,就已经把真金白银砸进了新能源、全球化这些赛道里?

中国汽车这行,早就过了那个“谁嗓门大谁就牛”的草莽阶段了。现在比的,是谁能坚持做对的事情,做得更久。技术得靠时间熬,市场得靠脚去量,生态得靠心去建。那些走得最稳、走得最远的企业,从来不是靠什么灵光一闪的爆发,而是靠着漫长岁月里的坚持,和对未来精准得近乎偏执的判断。这大概就是这个行业最真实,也最残酷的地方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