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吗?曾经加价排队的燃油SUV,如今正在以“白菜价”甩卖。宝马X1狂降54%,奥迪Q3优惠11万,本田CR-V裸车跌破14万,这场席卷豪华、合资、国产阵营的价格战,已经不再是“清库存”三个字能简单概括。当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50%、国六RDE法规全面落地,传统燃油车似乎正在上演一场绝地求生。消费者一边抢购“史上最低价”的燃油车,一边担忧:今天的抄底,会不会成为明天的韭菜?
豪华品牌放下身段,价格底线彻底失守
奔驰GLA降价39%,宝马X1直接砍掉一半价格,奥迪Q3 Sportback优惠9.48万元,曾经需要加价提车的豪华SUV,如今纷纷加入“价格屠夫”行列。北京某宝马4S店销售透露,宝马X1老款库存积压超过半年,厂家要求必须在本月内清空,否则无法引进新款。
同样,奥迪Q5L Sportback降价11.62万元,沃尔沃XC40优惠8.48万元,就连路虎发现运动版也出现50%的降幅,从19.42万跌至9.19万。这种降价力度,甚至让部分二手车商直接拒收相关车型,因为“今天收车,明天就可能亏本”。
合资阵营自相残杀,日系德系神话破灭
本田CR-V两驱风尚版终端降价5.8万元,指导价20.19万元的车现在16万元就能落地;丰田RAV4荣放混动版直降4.8万元,终结了持续十年的加价史;大众途观L入门版狂降43%,从21.38万元降至12.1万元。更夸张的是,别克推出“买昂科威送威朗”的活动,裸车15万元就能拿下2.0T+9AT的中型SUV。
这种“自相残杀”式的降价,让曾经依赖品牌溢价的合资车彻底暴露软肋,当新能源车型在智能化、能耗成本上全面碾压时,合资燃油车只剩价格这一张牌可打。
国产SUV高性价比突围,配置与价格双杀
面对合资品牌的降价冲击,国产SUV选择正面迎战。哈弗H6优惠4万元,起售价下探至9.89万元;长安CS75 PLUS降价3.2万元,奇瑞瑞虎8系列直接腰斩至5.99万元。这些国产车型在降价的同时,依然保留L2级辅助驾驶、全景天窗等核心配置,形成“安全配置不缩水,舒适配置差异化”的策略。例如,红旗HS5在优惠5万元后,仍标配全液晶仪表和智能网联系统,而同等价位的合资车多数还在使用织物座椅和卤素大灯。
新能源与法规双压,清库存已成生存之战
2025年7月全国实施国六RDE法规,老款燃油车无法达标,经销商被迫亏本清仓。同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比亚迪宋PLUS DM-i月销破3万辆,亏电油耗仅4.5L/百公里,比燃油SUV平均6.8L的油耗优势明显。某大众4S店经理坦言,单车利润已不足百元,但如果不降价,“库存车占用的资金和场地成本只会更高”。
此外,政策红利也在加速清仓,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最高2万元,叠加地方消费券后,锋兰达等车型落地价仅8万元。
消费者两极分化:捡漏党狂欢,保守派观望
成都车展上,有消费者用18.98万元买下原价23.58万元的大众途观L顶配,直呼“比买二手车还划算”。但另一部分人则担心,降价车型可能存在减配陷阱:例如本田CR-V丐版砍掉了倒车影像,大众途观L低配改用织物座椅,甚至部分车型阉割了座椅通风和全景影像。更现实的问题是,一些品牌退出中国市场后,售后体系面临崩溃,广汽菲克车主保养需跨省奔波。
行业恶性循环:经销商利润压至5%,二手车市场瘫痪
价格战让经销商利润空间被压缩到5%以下,部分门店已支撑不住关闭,连带售后网点减少。二手车市场更陷入混乱:车商拒收频繁降价车型,某仓库积压的汉兰达三个月未售出。而消费者“今天买明天降”的恐慌心理,进一步抑制了购车意愿。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即使降价,也很难拉动销量增长,有经销商反馈,“特斯拉Model Y一降就抢光,但燃油SUV降了还是没人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