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聊起车市,是不是都感觉有点看不懂了?
特别是说起奔驰,这个以前咱们印象里得加价提车的豪华品牌,现在画风好像完全变了。
朋友圈里的汽车销售天天刷屏,优惠大到让人怀疑是不是看错了小数点。
有人说7月份奔驰销量跌得不成样子,8月份又靠着“挥泪大甩卖”才把数据拉回来一点,搞得现在经销商们都唉声叹气,说卖一台亏一台。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个响当当的百年品牌,怎么会陷入这种又得逼着经销商卖车,经销商又叫苦连天的尴尬境地?
这背后,难道真像有人说的那样,是奔驰厂家在下的一盘大棋,准备来一次经销商网络的大洗牌吗?
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事情的导火索,是今年7月份的一份销售数据。
这份数据出来,估计让不少奔驰内部的人都坐不住了。
单月销量只有两万六千多台,跟6月份比,直接少了四成还多。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可以说,这是奔驰在中国市场这么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低谷,简直是当头一棒。
据说,一开始奔驰高层也知道现在市场不好做,竞争太激烈,特别是咱们国产新能源车势头太猛,所以也想体谅一下经销商,把销售任务定得松一点,让大家能喘口气。
可没想到,这一松,有些经销商好像就彻底“放飞自我”了,觉得既然任务低,那就干脆不费那个劲了,能卖多少算多少,结果就交上来这么一份难看至极的成绩单。
这下可把德国总部的老板们给气坏了,感觉自己的一番好意被辜负了,于是立马下了死命令:接下来第三、第四季度,销售任务一分都不能少,之前欠下的,必须全部补回来!
这一下,压力瞬间就给到了全国的奔驰经销商身上。
这就好比班主任看大家学习辛苦,说期中考试考及格就行,结果全班一大半不及格,班主任火了,说期末考试谁考不到90分,这个年就别想过好。
从8月份开始,为了追赶季度目标,一场轰轰烈烈的奔驰新车“价格战”就打响了。
我们普通消费者看到的是优惠,但对于经销商来说,那就是在“割肉”。
为了完成厂家定下的天文数字般的任务,他们只有一个选择,就是降价促销。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市场上各种让人瞠目结舌的优惠。
奔驰C级,以前落地怎么也得三十好几万,现在优惠个七八万、八九万都成了常态;更高级别的E级,优惠十来万也不稀奇。
这种卖法,在行内有个词叫“价格倒挂”,意思就是经销商卖一台车的价格,比他从厂家进车的价格还要低。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这不就是做亏本买卖吗?
谁会这么傻?
其实,这就是经销商这个行业的无奈之处。
他们亏的是卖单台车的钱,但他们赌的是完成任务后,厂家会返还一笔巨额的奖金和补贴。
这就像一场赌博,赌赢了,用厂家的返点填上卖车的窟窿,或许还能赚点;要是任务完不成,那不仅这笔返点拿不到,之前卖车亏的钱也打了水漂,一年到头白忙活,甚至还要赔上血本。
所以,8月份的奔驰销量数据表面上是好看了,但这份“繁荣”是经销商们用真金白银的亏损换来的,是打肿脸充胖子。
这种靠打折冲上来的销量,就像是给病人打了一针强心剂,看着精神头是足了,但病根一点没好,反而把身体掏空了。
市场上的潜在客户就那么多,8月份优惠力度大,很多人就提前买了,这就等于透支了9月甚至10月的销量。
所以大家普遍预测,9月份的销量数据恐怕又要回落。
那么,事情到这里,我们就要往深了想一层。
奔驰厂家真的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
他们不知道这样会损害品牌形象,会让经销商亏损吗?
他们当然知道。
那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推测:这可能根本就是奔驰总部有意为之的一场“清扫行动”。
大家想想看,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已经不是十年前那个合资品牌、豪华品牌躺着就能赚钱的时代了。
一方面,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特别是新能源车,像比亚迪、蔚来、理想这些,发展得太快了。
它们不光是在价格上更有优势,在技术、智能化体验、服务上,也开始全面挑战甚至超越这些传统豪华品牌。
现在很多年轻人买车,第一选择已经不再是BBA了,他们更看重科技感和用车体验,我们中国消费者也越来越自信,不再盲目迷信外国牌子。
另一方面,奔驰、宝马、奥迪这三家自己也“卷”得厉害。
整个市场的蛋糕就这么大,分蛋糕的人却越来越多,竞争自然就白热化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个过于庞大、效率低下、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经销商网络,对奔驰来说就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那怎么办呢?
最简单粗暴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施加极限压力,来一场“优胜劣汰”的内部淘汰赛。
厂家把销售任务定得高高的,但不给你任何价格上的支持,就看谁能扛得住。
那些资金实力雄厚、内部管理精良、客户基础扎实的大经销商集团,即使在卖车亏损的周期里,也能靠着售后服务、二手车业务等其他利润点,或者靠着雄厚的资本,咬牙挺过去。
而那些前几年趁着市场好光顾着开店扩张,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经营管理比较粗放的4S店,在这种高压环境下,资金链很容易就断掉,成为最先倒下的那一批。
而这些倒下的经销商,它们所占据的市场地盘和客户资源,就会被那些活下来的“强者”顺理成章地接管。
这么一来一回,奔驰就相当于借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甩掉了队伍里的“差生”,筛选出了一批更有实力、更有抗风险能力的合作伙伴。
这听起来很残酷,但完全符合商业竞争的逻辑。
对于那些即将倒闭的经销商和他们的员工来说,这无疑是一场飞来横祸,他们成了品牌战略调整的牺牲品。
但对于奔驰这个品牌未来的长远发展来说,这可能是一场不得不经历的“刮骨疗毒”。
可以预见的是,到今年第四季度,这场“血战”只会更加惨烈。
因为那不仅是季度的冲刺,更是全年的收官之战。
前面欠下的销量,都要在最后关头补上。
到时候,整个奔驰新车的价格体系可能会面临新一轮的冲击。
到那个时候,到底还有多少家经销商能够站着,又有多少家会悄无声息地倒下,我们谁也说不准。
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正在亲眼见证中国汽车市场一场深刻而痛苦的变革,而奔驰经销商的今天,或许只是这场大变革中的一个缩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