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利润分化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赚钱能力”差距在最新的车企财报中彻底暴露出来了。比亚迪以155.1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稳居第一,几乎占到了主要车企净利润总和的三分之一,真是赚得盆满钵满。反观上汽、吉利这些传统大厂,利润压力明显,日子过得有点紧。蔚来依旧亏损百亿,还在挣扎。不过零跑和赛力斯这些新势力,靠着自己独特的路线,反而实现了盈利突破,整个市场的发展格局越来越明显了。
比亚迪营收与技术优势
从营收来看,比亚迪今年上半年赚了3712.81亿,稳居第一,比去年增长了23.3%。这个数字不仅遥遥领先于其他自主品牌,甚至比第二名上汽集团(2995.88亿)多了700多亿。这种领先不只是数字上的,更体现在产品线的全面性上——从10万左右的秦PLUS、宋PLUS,到30万级的汉EV、仰望系列,比亚迪几乎覆盖了所有主流车型市场。而且2025年上半年销量已经突破15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0%。这么大的规模,也让成本被摊得更薄,进一步支撑了净利润的稳定增长。
对比亚迪来说,能赚钱的关键还在于它自己掌控的产业链。比如自家研发的刀片电池、DM-i混动系统、e平台3.0这些核心技术,不仅减少了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还能通过技术输出(比如给丰田、特斯拉供货)来增加收入。财报显示,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保持在22%左右,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5到8个百分点。这种“技术+规模”的双重优势,让它在价格战中也能保持盈利的韧性。
传统车企分化加剧
传统车企这边,情况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上汽集团虽然以2995.88亿元的营收排在比亚迪之后,但利润却有点儿下滑,归母净利润只有60.18亿元,比去年少了9.21%。这主要是因为合资品牌的销量不太给力,再加上他们在新能源转型上投入了不少钱。
吉利汽车倒是营收增长了不少,达到1502.85亿元,同比增长了27%,但利润却下降了13.9%,只有92.9亿元。这说明他们在做高端品牌(比如极氪)和拓展海外市场的时候,成本还是挺高的,还没完全见到成效。
最不好过的要数长安汽车了,营收只有726.91亿元,同比下降了5.25%,利润也跌到了22.91亿元,降幅达19.09%。新能源车虽然卖得不错,但还抵不过燃油车销量下滑带来的压力。
新势力车企盈利分化明显
新势力车企之间的盈利情况分化得特别明显。比如说,蔚来上半年的营收是310.43亿元,虽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49%,但归母净亏损却扩大到了117.45亿元,成了亏损最严重的车企。主要原因是为了冲刺四季度的盈利目标,他们在换电站建设以及新车型(比如乐道、萤火虫)的研发上投入了不少钱。
小鹏汽车的表现稍微好一点,营收达到了340.9亿元,同比大增132.51%,亏损也缩小到了11.42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6.95%。这主要是因为G6和X9这些车型卖得不错,带动了整体营收增长,同时智能化方面的成本分摊也开始见效。
而理想汽车则表现得比较稳,营收达到561.7亿元,净利润有17.43亿元,同比增长了2.82%,是唯一一家保持稳定盈利的新势力品牌。他们的L系列车型主打“家庭定位”,精准地抓住了市场的需求,单车毛利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非常可观。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一些原本属于“第二梯队”的车企,现在也开始实现突破性盈利了。比如赛力斯,虽然上半年营收624.02亿元,同比下降了4.06%,但净利润却大幅增长了81.03%,达到29.41亿元。这主要得益于他们和华为合作的问界M7、M9等车型卖得非常好,走高端路线也让利润有了明显提升。
还有零跑汽车,以前一直是亏损的,但现在终于扭亏为盈了。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了174.15%,归母净利润也有0.33亿元。他们主打的是“性价比+智能化”策略,在10万到15万元这个价格区间站稳了脚跟,随着规模逐渐扩大,效益也开始显现出来。
车企转型困境与淘汰
不过,榜单上也有一些“落马”的选手:比如广汽集团,上半年营收只有421.66亿元,比去年同期还少了7.95%,净利润更是亏了25.38亿元,比去年多亏了267.39%。主要原因就是新能源车卖得不如预期,再加上和丰田、本田这些合资品牌相比,电动化转型速度太慢了。
再看看一汽解放,营收280.79亿元,同比下降了23%,净利润才0.2亿元,暴跌了96.12%。这主要是因为商用车市场整体不好,加上他们在新能源方面的布局也跟不上。
还有北汽蓝谷,虽然营收同比暴涨了15438%,但主要是基数太低,实际还是亏了23.08亿元。问题在于极狐这个品牌没能在市场上打开局面。
从整个行业的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车企的盈利格局有三个明显趋势:第一是“强者恒强”,比亚迪靠着技术和规模优势,成了行业里的“定海神针”;第二是“新能源决定生死”,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新能源车卖得多、利润高,才能赚到钱;第三是“差异化生存”,像赛力斯(跟华为合作)、零跑(主打性价比)、理想(主打家庭用户)这些品牌,靠着精准定位找到了赚钱的路子,而那些战略不清晰、方向模糊的车企,慢慢就被淘汰了。
新能源汽车市场分化
对消费者来说,现在车企赚不赚钱不一样,买车的选择也更丰富了:如果你想要技术靠谱、价格又实惠,比亚迪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想买高端一点的智能车,体验又稳定,那理想和问界就比较适合你;如果预算有限,零跑这些主打性价比的品牌也值得考虑。
对整个行业来说,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市场也会慢慢洗牌,资源会越来越集中在那些有核心技术、能赚钱的企业手里。最终,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会从以前只拼规模,慢慢转向更注重质量和发展水平的阶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