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六排放让中国人失去了什么?

国六排放标准下的无奈 - 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台车

国六排放让中国人失去了什么?-有驾

最近在4S店看车,一位老车主跟我感慨:"现在想买台性能车太难了,要么动力被阉割得不像样,要么干脆停产不卖了。"这话虽然略显夸张,但确实道出了国六时代的尴尬。

记得去年底,一位改装店的老板给我算了笔账:为了达到国六标准,光是排气系统就要增加2-3万的成本。还不算软件重新标定的费用。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国六标准究竟"杀死"了多少经典车型?数据显示,仅2022年就有超过50款性能车因无法达标而退出中国市场。其中不乏保时捷GT3、奔驰AMG等深受车迷喜爱的车型。

国六排放让中国人失去了什么?-有驾

更要命的是动力阉割。拿宝马M3举例,国五版本的动力输出能达到431匹,而为了适应国六排放,不得不降至420匹。表面上看只差11匹,但实际驾驶感受却天差地别。

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更惨,为了达标不得不降低增压值,牺牲了中低转速的扭矩表现。一位工程师私下告诉我:"现在的发动机就像被戴上了口罩,憋得难受。"

平行进口车市场更是一地鸡毛。以前能买到各种稀有车型,现在基本断货。一位平行进口商无奈地说:"利润再高也没用,车进不来就是进不来。"

但最令人遗憾的是那些独具特色的小众车型。比如前不久刚宣布停产的奥迪S3,这台被誉为"小钢炮"的性能车,因为无法在保持原有性能的前提下满足国六标准,索性选择退市。

国六排放让中国人失去了什么?-有驾

不过换个角度想,这些"牺牲"似乎也并非毫无意义。根据环保部门的数据,相比国五,国六标准下机动车的氮氧化物排放能降低40%-50%,颗粒物更是能降低60%-80%。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为了这些数字,我们失去了太多充满激情与个性的车型。它们中有些可能永远不会回来了。

在追求环保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给汽车文化留条活路?毕竟,汽车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热爱。

一位老车评人说得好:"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局限,关键是我们如何在这些局限中寻找平衡。"或许,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