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年起,这些车真不免税了!132.6%的续航门槛,直接“打脸”一批插混车!
你还在盯着那3万元购置税优惠算账?醒醒!国家已经悄悄把门槛拉高到“地狱级”——纯电续航不到100km的插混车,明年元旦起直接劝退免税资格! 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的红头文件。别以为只是续航数字翻倍那么简单,这次政策调整,堪称新能源车市的“分水岭”,谁技术真硬,谁在混日子,一测就现原形。
🔧 插混车的“真香”门槛,这次支棱起来了
以前买插混车,55km纯电续航也能叫“新能源”?不好意思,明年起,这叫“半吊子”。新政策把插电混动(含增程)的纯电续航门槛从43km直接干到100km,增幅132.6%,这波操作简直是“天塌了”式打击。你以为车企随便加块小电池就行?没那么简单。
这背后是国家在下一盘大棋:别再玩“伪新能源”了,要么真能纯电通勤,要么就别占着免税名额。100km续航意味着什么?日常上下班一周充一次电基本搞定,真正实现“油电双省”。像比亚迪秦PLUS DM-i 55km版本、吉利银河A7 70km版本,现在看着便宜,但明年买就得自己掏1.5万购置税——省下的油钱,还不够补这个税差。这波操作,直接让一批“低配割韭菜”车型原地“气的蹦起来”。
更狠的是,油耗和电耗也同步收紧。虽然以比亚迪、理想、问界的现有技术,达标不难,但这也逼着车企不能再“躺赢”。比如秦PLUS,燃油限值5.3L/100km左右,电耗限值17.9kWh/100km,现在车型基本都能压线过关。但未来想拿免税,轻量化、热管理、能量回收都得再抠细节,谁家技术不过硬,谁就被甩下车。
⚡ 纯电动车:全员“顶呱呱”,但能耗是隐形门槛
别以为纯电动车就高枕无忧了。虽然政策看起来对纯电更友好,但电耗限值才是真正的“隐形杀手”。新规要求百公里电耗必须低于国标GB 36980.1—2025的对应限值,而且按整备质量分档,越重的车,能耗要求越严。
拿蔚来ES6举例,整备质量2.3吨,四驱车型,电耗限值是17.53kWh/100km,而它官方电耗才16.1kWh——轻松达标,支棱得明明白白。再看特斯拉Model Y、小米SU7、比亚迪元UP这些主流车型,电耗控制都“顶呱呱”,根本不怕新政策。五菱宏光MINIEV这种小车更不用说,轻巧省电,妥妥的“国民神车”待遇。
但问题来了:那些“床车”级别的大块头呢? 比如某些堆料堆到3吨以上的“豪华电动SUV”,如果电耗控制不行,哪怕续航800km,也可能因为能耗超标被踢出免税名单。所以别以为电池大就万事大吉,能耗效率才是真本事。这波调整,等于告诉车企:别光堆参数,省电才是王道。
🎯 政策背后的逻辑:从“撒钱”到“挑尖子”
以前新能源政策是“普惠制”,只要你是新能源,上来就给3万免税,目的就一个:快速铺市场。但现在市场起来了,国家要开始“提质”了。2026年起,免税额度砍半到1.5万,门槛却拉高,明显是“扶优汰劣”。
这就像考试:以前及格就行,现在不仅要及格,还得考进前50%。国家不再养“混子”车企,谁技术扎实、谁真能降低碳排放,谁才有资格拿补贴。你看这次政策,不仅看续航,还看油耗、电耗、整备质量,全方位考核“综合素养”。
而且政策设计很精准:3500kg以上的大车单独划线,非汽柴油动力豁免,说明不是一刀切,而是鼓励技术进步,不是鼓励“堆料内卷”。未来,轻量化车身、高效电驱、低风阻设计,都会成为车企的“必修课”。谁还在用老套路造车,等着被“打脸”吧。
📉 消费者怎么选?别当“冤大头”,要当“明白人”
现在问题来了:你明年还敢买低续航插混车吗?
如果你今年年底买车,建议直接避开55km、70km这类低续航版本。哪怕便宜1万,但明年得多交1.5万税,等于白送钱给4S店。而且一旦政策落地,这类车的二手价必然“跌冒烟了”,保值率直接崩盘。
真正“下手就对了”的,是那些纯电续航100km以上的插混/增程车。比如理想L系列、问界M7、比亚迪唐L这些,纯电通勤+长途无焦虑,油耗还低,属于“真香定律”典范。开出去不仅是“装逼利器”,更是“出片利器”,老婆孩子满意,钱包也满意。
至于纯电动车,只要不是那种“老咕噜棒子”车型,基本都能免税。但建议优先选电耗低的,养车成本更低,冬天续航更稳。别光看宣传的CLTC续航,实测电耗才是“上头”的关键。
这样的政策调整,你是觉得更公平了,还是门槛太高了?你心仪的那款车,明年还能免税吗?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