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买辆车,选择比以前难太多了?以前要是有钱,想一辆大气点的中大型车,不就是那几个选择嘛,奥迪A6L、奔驰E级、宝马5系,三足鼎立,谁家门口又不是都见过?可现在呢,榜单一出来,我一看,心都碎了——奥迪A6L被小米SU7挤下去了,奔驰E级也被蓝牙耳机造汽车给反超了。
说实话,这场面在五年前,我敢和你打赌,谁信国产能压得住德系这几个老大?不是说德系挺不住,而是小米、比亚迪、还有奇瑞这些自主品牌,原来不是偷偷摸摸造便宜小车的嘛,怎么一下子就搅局大场面了?难道汽车行业真就到了“谁不创新谁就等死”的地步了吗?
小米SU7的火爆,你说它凭啥?品牌?可能还差点意思。但你看看它卖点,智能化体验,价格还打了个骨折,媒体舆论铺天盖地,“遥控、自动驾驶、全场景语音助手”这些词会说不会用的人都能背。还有个啥?连车主圈子都像这里多了个“新势力部落”,拍视频、刷朋友圈、体验分享,整得特别有网感。这你说,年轻人怎么不心动?
有朋友问我:“你觉得这波能持续吗?小米SU7是不是昙花一现?”我告诉他,这不是个别产品的事,这是整个中国汽车工业态势的变化。就像“高级”两个字,原来在中国人心里只认德系豪华,现在小米SU7这一代产品告诉你:“智能+科技才是新高级。”谁家车上没有点高逼格功能,都不好意思和年轻人聊天了。
再看看风云A9L、银河星耀8 PHEV,这些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自主品牌居然也能稳居前十。凭的是啥?说白了,一个“技术站起来了”,另一个“消费观念也起来了”。以往咱们买车特别怂,怕质量不靠谱,怕二手不保值,现在年轻人压根不信这个邪,玩智能、看续航、拼空间、重体验,谁家车玩出花来就跟谁玩。
反过来看奥迪、奔驰和宝马,销量没落太快是没有,但是长势一下子被卡住了,稳是稳住了,但怎么都透出点“吃老本”的味道。你要说他们产品不行,还真不是,底盘质感、品牌气场、售后服务啥的依然在线。但现在人讲究“燃油好开电动更香,智能辅助随叫随到,体验要酷还得能讲故事”。那些“热爱驾驶”和“身份象征”的核心用户还在,问题是新用户越来越不吃你那一套。
你说传统品牌为啥搞不赢新能源?归根到底,还是创新思路和决心,没转过弯来。人家新势力是“0到1”敢冒险,见啥试啥,自己折腾着做OTA,搞生态联动,跑通数据闭环,还抢了“科技生活”的头衔。老牌的呢?还在讨论内饰缝线、搪塑工艺、百年传承。这就像智能手机时代,谁家还盯着按键电话不放手?
其实,仔细琢磨现在的销量榜单,能发现中国车市其实大变样不仅仅是“国产超过了合资”那么简单,关键是一整套造车逻辑和买车逻辑彻底逆转了。比如以前,大家都是冲着老司机“口碑”,看四儿子店的服务态度,担心开几年质量掉渣;如今,哪个不玩个智能座舱,不能远程升级?小米SU7热卖,不就典型的新消费观。“我愿意为功能买单,为体验买单,为场景买单,不是为logo买单”,这句悄悄流行起来的话,实际上已经把很多品牌谋划多年的定位打了个稀巴烂。
让我觉得有趣的是,榜单后半段还是能看见比亚迪汉家族、智己L6、岚图追光PHEV这些老面孔。你看这些车,都是“左右开弓”:价格上可以和BBA拼技术、玩混动;配置上甚至都能卷天花板了。每次看懂车帝那个销量表,我都觉得,这哪像是在卖车,简直就是互联网公司在卷功能、卷体验。
有没有朋友在纠结,接下来买什么车?我猜,很多人现在选中大型车其实不是奔着“开出去有面子”,而是想要智能、舒适、空间大,最好科技感强还得能实现想象力。以前有套西装就是“人上人”了,现在穿潮牌、轮滑上班都不新鲜,汽车作为“科技生活的延展”,用来表达自己的最大兴趣——就是得有够多新鲜和炫酷。
我就问一句,传统豪华品牌看到自己位置被撬松,心里真的不慌吗?不是说品牌力、底蕴、工业水准不存在了,而是这场“新时代人与车的关系”重构以后,光靠这些就没法续命了。哪怕你GTI、M power、AMG铭牌再亮,90后00后可能只会“啊,这不就前辈们买菜通勤的老神车吗?”时代变了,有些标签真就成了历史。
说到这,其实题外话也值得一提。最近自主品牌和新势力们,研发节奏、产业链协作乃至营销思路,完全跑在以往跨国巨头的风口浪尖。中国市场本身需求量大,用户体验反应速度快,把这片土地熬成了全球技术内卷的“超级炼丹炉”。德系品牌就算再牛,要是一年半载内不上点像样的智能方向盘、不搞点像样的数字生态系统,迟早还会被新玩家连根拔起。
那我们消费者怎么选?很简单,认清自己真的需要啥。“给家里人一个舒服、安全、有面的乘坐环境?还是说,让自己体验人生新科技,把车当第二个手机、第二个客厅?”你答对了问题,其实选什么牌子已经不重要了。再说句大实话,现在中国车市,中大型车厮杀最激烈的不是价格,而是体验、创新和速度。
你看,过去我们总觉得,好的中大型车应该是身份象征,是社会认同,是“家里招待亲戚朋友”用得上的一张底牌。可转眼之间,体验、智能、可玩性才是市场关注焦点。汽车被重新定义后,各家新选手不断下场试图称王。而咱们买车,仿佛也在参加一次技术革命的投票,每选一次,都是市场风向的变革者。
说实话,这个榜单的变化,绝不是偶然,是整个行业、消费和思维方式的集合体现。回头想想,咱们到底是喜欢“德系信仰”,还是更期待“国产智造”?是愿再为一块LOGO买单,还是乐意在独特体验里自我定义?
最后,谁能笑到最后,谁能当头部,还真不好说。未来大概率还会新王出道,也会有人跌下神坛。到时候不论是哪家笑到最后,咱老百姓买车的幸福选择权肯定只会越来越多。你说,这场“混战”是不是挺有意思?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