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没想过,一场传统车展居然能和艺术展的体验画上等号吧?据最新数据,全球汽车设计行业正呈现美学化趋势,远超一般消费者的预期,这股潮流也悄然席卷中国。湖南长沙万家丽国际商场最近举办了一场打破想象的“名车与美学”联动展览,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市民争相前往。那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车展,甚至可以称之为“城市美学生活的缩影”。走进展场,宾利的温润金属、红旗的国潮元素,比亚迪的科技质感……令人目不暇接。一场关于美与科技融合的体验到底有何神奇之处?为何一场车展能瞬间成为社交媒体狂热讨论的热点?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跨界“必打卡”的奇妙旅程。
一边是传统车展,依旧围绕车速、油耗、配置等技术层面的详细解说;另一边是这场取名为“名车遇美学”的全新展会,把汽车变成了艺术品,甚至还开创了“汽车+家居”的新时代。据一些前去的市民说,这不是一场带任务的车展,而更像是一场豪华的移动艺术盛宴。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也有人提出质疑:这是什么高端“噱头”?一台车卖不出去了,改用美学做噱头揽客?还有人干脆表示,车就是车,无论包装成什么样,消费者买回去的终归是个代步工具。一个车展,有必要花这么多心思搞噱头吗?就在质疑声和赞誉中,展览大门终于敞开,却传出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数字——数万人打卡,部分豪车现场预订量突破几十台。难道,它在用一种颠覆传统的方式改变我们选车的标准?
时间回到那天的展览开幕,涌入的人群从地铁口延伸到展览大堂。为了见证这一备受瞩目的活动,我们在清晨便排起了队。一走进展厅,扑面而来的不是往日车展的工业冰冷感,而像进入了优雅的生活艺术馆。展台布置走的不是传统车展的“冷光硬塑”路线,而是以深色木地板、浅色沙发和原木茶几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动态的“生活场景”。比如在一处展区,你能看到一辆红旗轿车停在模仿家庭车库的空间内,周围是不失设计感的装饰、绿植和书架。而另一处,经典豪车宾利与高级家居并排陈列,仿佛直接把“高端生活方式”摆到了你的眼前。不少参展者也直接坐下打卡,有人干脆拿起咖啡杯拍照发微博,火速刷爆朋友圈。
展览还精致到连车内的每一个元素都考虑到了装饰和美学的搭配,比如搭配刺绣靠垫、香薰蜡烛等,甚至连比亚迪的中控屏都搞起了让人惊叹的光影互动。你会发现,连以家用车见长的品牌,也在试图凸显自己对美学生活的诠释。不少围观者发出了感慨:“买车不再单是买一个代步工具,而是给家换了件‘行走的家居’。”这也让“汽车如何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变得更具体、更鲜明。
一场展览真的能把车推销得更好吗?但也有人开始不以为然。“不就是换了个包装在推销吗?”一位接连看过几个展台的观众嘀咕道。确实,对于那些关注油耗、动力、性价比的消费者来说,这么花大力气做美学可能显得有点“喧宾夺主”。大家依然更关心性价比,实用和长久耐用才是评判汽车的首要条件。即便展览现场的红火背后,也可以看到不少人拿着手机,边刷各种优惠信息,边用刻板印象考量车的技术参数。
还有人提出,虽然“汽车+美学”的跨界是个创新,却未必能长久。毕竟艺术是一时的流行,而汽车走进广大家庭,靠的仍然是科技的升级,消费者也不可能仅凭一场“高大上”展览就打开钱包。更何况,一旦消费者回归现实,这些精致展台设计所带来的“深度代入感”终究会消失。有人甚至调侃:“你看它展台摆得再漂亮,开回去的不还是得找个小区停车位?最多,买个靠垫回家,‘豪车梦’也算了了。”
眼看事情似乎在走向冷淡,这场展览却又突然丢出一个“大招”,引发全场尖叫——国潮元素强势“进军”展区,成为打卡体验的新高峰。在众多品牌中,红旗展区的设计尤其,不仅手绘传统的云纹图案覆盖整个展区墙面,车身装饰上的纹样也进行了高度匹配。更有意思的是,现场的工作人员还特地讲解这些纹样的设计意义:这些纹样不仅延续了中国千年的传统符号,也通过现代化设计与流线型车身“融合”为一体,甚至还能起到降低风阻的作用。
这里还有丰富的观众可以参与的互动环节,比如“国潮纹样拓印”活动。年轻人、父母带孩子的家庭等纷纷参与其中,用特制的工具亲手把这些纹样拓刻在宣纸或定制明信片上。一些评论甚至尖锐“不就是蹭了文化热度?”但现场反响显示,这番“国潮融合汽车”的展示,成功打破了大众对汽车设计的经典印象,赋予汽车美学更深的文化根基。
正当大家对这场展览好评如潮时,也不可避免有一些让人头疼的问题浮现出来。不少人发现在展览接近尾声时,原本高昂的热情似乎逐渐冷却下来了。为什么?因为展览初期轰轰烈烈的特色展示,到后来渐渐让观众对“美学”感到疲劳。虽然美学很好,可是挑车这件事并非单靠看着“精美设计”就能拍板,最终都必须回归到需求与经济考量。
另还要考虑到美学的“落地问题”。很多人感慨,这些名车设计虽然惊艳,但放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场景中,未免显得过于“高冷”。毕竟不是每个人家里的车库,都有拍照级别的装饰条件。而当展台的华丽外衣被褪去,汽车还是普罗大众用来代步的工具。有人嘲讽说:“某些品牌搞美学卖车,就像超市在奶粉上附赠一个玩具杯子,你拿到家里能用两天心情好点,再多就想搬走了。”
如果单从美学的角度万家丽“名车遇美学”展览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中国汽车文化的升级。但这是不是就说明,汽车行业的未来方向真的在“美学”上?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多打一把问号。诚然,设计和美学能提高品牌的调性,但所有的包装都掩盖不了技术的不足,最终买车的人还是要把关注点放在价格、性能甚至售后服务这些实打实的指标上。汽车美学背后涉及到的工艺及科技实力,归根到底还需要企业的大量投入和创新,而非单纯以“美”增加消费者的心理负担。
买车究竟是在买它能带给你的生活美学,还是它本身的实用价值?您觉得为了这些美学设计,花高出市面近万元的价格值得吗?有的朋友说,拥有一辆为美学买单的车,路上行驶就如同和艺术同行;也有人觉得,再美学的车,到头来也敌不过油耗低、维修便宜。不知屏幕前的你怎么看?你愿意在“开得实在”和“视觉享受”之间,选择后者吗?留言聊聊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