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西安摩托车审验检测站搞了一圈,对于那些规定真是啼笑皆非。你知道的,不论你是新手还是老司机,万一被卡个细节,就得折腾一阵子。比如手机支架的事,官方说:都得拆!除了后备箱。听着合理?其实我还挺纳闷的。拆了支架就方便检查,但手机用的频率挺高,找个地方放还挺麻烦。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去年的车辆审验,手机支架基本都得拆掉,家里朋友刚修完那套LED灯泡,也说:远光灯亮度不够,估计得还原,才能过检。这点我估算:换回原厂的灯泡,能省点神。
但奇怪的是,后备箱就不用动。这个倒挺出乎意料的。车检的人还问我:你那箱子摔烂了?我说:摔了几年,塑料差不多烂了,再用就转手。他们说:换个箱子也行。看来后备箱这个,规则里似乎比手机架宽松点。
这让我回想起去年那个车检。都说一定要拆掉后加装的东西,比如风挡、保险杠。还有一句:不能超出车身30公分(射灯除外)。我这车带个尾箱,根本没拆。其实我觉得,那些限制就是死板的规矩,不然干嘛那么倡导原车状态?可实际操作起来,真是挺麻烦。别提了,有时候就觉得,政策为了规范有点过度。
顺便说一下。我记得去年检测站的规矩挺细。前两天我也为轮胎规格发愁,原配是195/55R15,但我换成的208/50R16,结果就是不行。还得回去再买两条,换上才行。对比之下,我就琢磨:这些标准是不是有点死板?不然,简单点行不行?而且我还发现,尾气排放检测也不例外。有个朋友说:只要油门踩到底,油耗高得吓人,就算过不了。
再说回来,保险杠的事。有个人说:真是死板的规定。你想啊,现在很多改装件都知道要拆掉,而保险杠真是个麻烦。非得拆掉,才符合规范。其实我觉得,拆拆装装也挺折腾,尤其是像我这种,拆来拆去也没什么太大意义。只是为了这个合格标志,还得折腾好几天。
对,我还想到去年那次检查。当时检测员对我说:前轮型号不对,是不是改过?我心里想:这点小变化也成问题?最后还得我特意重新换了原厂轮胎。感觉搞得我像走钢丝一样。我觉得:这些都是中国车检的套路。一切都得符合标准,但标准有时太死板,总让人觉得很受限制。
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问题?比如手机支架要拆掉,但自己觉得没那么重要;尾箱不用拆,可是别的地方又很严格。我一直在想:这政策是不是太统一了?其实不同地区、不同岗位,规定还会有差异。比如我们那边的顺运检测站就不一样,装个尾箱什么也不用拆,车检还挺顺利。
还真得提醒一句:如果去别的站,可能就会遇到不同的标准。有次我带了个运动包放车内,结果他们说:不能装后加设备。我就说:放在车内不算加装吧?咋一看,这其实也就是个私家自用的小惯而已。没想到一点点的偏差就得再跑一趟。
讲个笑话:我朋友买台新车,回来准备审验。结果被说尾气不达标,实际上他那车油门一直很大,怠速时还冒黑烟。检测员说:你要不要调节一下?他一下就懵了。不能只怪检测站,也怪自己没提前调好。其实要是能提前问问车厂,哪些改装会影响检验,可能省得我变赔钱货或白忙活。
心理上,我总觉得这些规定像是教条。明明自己用车多几年,没有出现问题,偏偏政策要死盯那些细节。尤其是我们这帮用车人,尤其是改装族,感觉就是在跟规矩较劲。
说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去年修车的照片。对,就是那次因为后坐垫被嫌太厚,必须拆掉一半,否则觉得不合规。一开始我还想:这是车还是工程机械?拆掉装还装不平衡,结果最后留了点缝隙,也算妥协。其实我猜测:或许,这些规范实际上对安全的影响很有限,但大多规则似乎是惯成自然。
你觉得,车检的标准还能不能更人性一些?毕竟,车辆改装、生活惯都在变化。像我这个人,平时最怕的就是规定严格到离谱,一不小心就卡死在细节里。你身边朋友都遇到过吗?是不是都觉得:只要不违法,不影响驾驶安全,规矩是不是可以再活一点?
哎,说了这么多,反正我都惯了,车辆也能正常通检。只心里总觉得:这些冷冰冰的规矩,什么时候能更灵活点?比如手机支架那块,能不能让车主自己决定——只要不妨碍安全,不影响行车,就行?而不是一刀切,非得拆得一干二净。
你说,整车未来会不会更智能?到那时候,或许车检也得智能化,自动识别创新装置,自动决定合规与否?哈哈,小跑题了,不过这个想法也许不全是梦。
我打算下次带车去检,偷偷留点原始的东西,看看规矩会不会变?谁知道呢,也许明年会放宽点?也许只有等待我们这些被规矩限制的人,自己能找到一点自由的空间。你还会遇到什么奇葩的规定?不如告诉我,把这段时间的尴尬都说说吧。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