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加达,每天的清晨和傍晚,乌莉萨里·埃斯莉塔的时间都有一大块被“捐”给了马路。作为一名小学校长,她那30公里的通勤路,就是这座城市交通状况最真实的写照。以前,她开一辆三菱燃油车,在走走停停的车流里,眼角的余光总是不自觉地瞟向油耗表,心也跟着那个跳动的数字一紧一紧的。现在,她换了辆上汽通用五菱的Air ev,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这个决定,她现在越想越觉得对。“你根本不知道养车的开销能差多少,”聊起新座驾,她脸上是一种卸下重担的轻松,“每年的车税便宜得让人想笑。更关键的是,在雅加达那些让人头疼的主干道上,再也不用算着单双号出门了。”价格划算,用着省心,这就是她放弃开了多年的日系车,转而选择中国电动车的理由,简单又实在。
乌莉萨里的选择,就像往东南亚这片看似平静的汽车市场里扔下的一颗石子,涟漪正在一圈圈荡开,搅动着这片曾被日系品牌看作自家“后花园”的地盘。
尤其是在印尼这个东盟最大的经济体,风向变得快得有些让人意外。今年第三季度,印尼车市整体不算景气,销量同比缩水了17%。这股寒意,让常年霸占九成以上市场的日系品牌感觉最清楚。丰田虽然还是老大,但销量实实在在地跌了26%,它旗下的兄弟品牌大发也不好过。就连印尼最大的经销商阿斯特拉国际,都感觉到了市场份额被蚕食的压力。
但十月份的销量榜单,却讲了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很长一段时间里,丰田的Innova和Avanza几乎是印尼街头的“标配”,但这个月,一个陌生的名字第一次冲到了榜首——比亚迪Atto 1,也就是国内的“海鸥”。这辆小巧的电动车,一个月卖了近万台。这意味着,在印尼普通人心里,那个关于“什么车卖得最好”的固有印象,第一次被一个中国品牌给打破了。
如果说印尼市场是在“寒流”中杀出重围,那马来西亚上演的,则是一场在“暖风”中重塑格局的戏。
得益于稳健的经济增长,马来西亚车市一片火热,销量连续两个季度超过了印尼。这里本是本土品牌第二国产车(Perodua)和宝腾(Proton)的天下,但中国车企的势头,已经强劲到谁也无法假装看不见。
今年46岁的黄灵峰(Ng Ling Fong)是马来西亚一家新闻门户网站的主编。不久前,他把开了多年的本田轿车,换成了一辆奇瑞旗下的混动SUV——Jaecoo J7。这款车在当地定位不低,瞄准的是豪华SUV市场,可价格却比同级别的日系对手们客气得多。
“我一直开本田,对车的品质还是有点要求的。”他拍了拍自己的新车,评价道,“但这辆Jaecoo J7开起来感觉很扎实,做工和细节的处理,说真的,不太像这个价位的车,有点超出我的预期了。”这种“捡到宝”的惊喜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马来西亚车主换车时的共同体验。
奇瑞的崛起轨迹尤其清晰。今年以来,它在马来西亚的销量已超过2.56万辆,同比激增了惊人的78.2%,一举超越了三菱和马自达。在八打灵再也的一家奇瑞展厅里,销售顾问Tom Wong忙得脚不沾地,他说话很直接:“说白了,我们的价格就是最大优势。”
他指着展厅里的几款SUV补充道:“现在的人都爱开SUV,视野好,空间也够用。很多以前预算只够买丰田威驰或者本田锋范这些日系小轿车的客户,现在都转头来看我们的中端SUV了。”
从雅加达女校长的省心省钱,到吉隆坡主编的意外之喜,这已经不只是几张销量图表上的曲线起伏。这更像是一场围绕着性价比、用车成本和出行观念的消费变革,正在东南亚的街头巷尾真实地发生着。那堵日系车曾经引以为傲的品牌壁垒,就在这些鲜活而务实的选择面前,正被一点点地撬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