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越L登顶销冠,日系加价神话破灭,国产车强势崛起

最近大家聊起买车,是不是感觉风向完全变了?

搁在几年前,你要是说想买辆SUV,亲戚朋友十有八九会推荐你去看看本田的CR-V或者丰田的RAV4。

那时候,这些日系车可是香饽饽,有些热门车型不加个万儿八千的,你都别想按时提到车,那场面,叫一个牛气。

可现在呢?

博越L登顶销冠,日系加价神话破灭,国产车强势崛起-有驾

你要是再去4S店里转转,会发现一个让人吃惊的现象:那些曾经需要加价才能请回家的“神车”,如今在咱们国产车的强势围攻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一夜之间变了天,还是我们自己的汽车工业悄悄地攒了个大招,终于到了亮剑的时刻?

今天咱们就坐下来,像街坊邻居唠嗑一样,好好聊聊这车市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咱们先来看一组刚出炉的销售数据,这可不是瞎编的,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市场成绩单。

就在最近的一周销量排行榜上,拔得头筹的,是咱们的国产品牌吉利。

它旗下的博越L这款车,一个星期就卖出去了4277辆,稳稳地坐上了冠军宝座。

这还不算完,它的兄弟车型星越L,也卖了4020辆,排在第二名。

这哥俩儿联手,直接把榜单的前两名给占了,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吉利防线”。

一周时间,光这两款车就卖了八千多辆,这个势头可以说是相当猛了。

更关键的是,吉利现在是两条腿走路,一边是传统燃油车技术扎实,另一边新能源车也搞得风生水起,这种全面发展的策略,让那些主要还靠燃油车撑场面的合资品牌,感觉压力山大。

说到这儿,就不能不提一下曾经的霸主——哈弗H6。

相信很多家庭的第一辆SUV就是它,连续几十个月的销量冠军,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国民神车”,那份辉煌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

博越L登顶销冠,日系加价神话破灭,国产车强势崛起-有驾

可是,英雄也有迟暮时,在这份新的榜单上,哈弗H6已经滑落到了第26名,一周的销量只有1445辆。

这个数字,跟它巅峰时期相比,萎缩了超过七成。

从万众瞩目的王者,到如今的黯然失色,哈弗H6的经历,其实也折射出了整个汽车市场,尤其是传统燃油车领域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

当然,在咱们自主品牌阵营里,能打的远不止吉利一家。

另一边的比亚迪,简直就是新能源市场里的“常胜将军”。

比亚迪的“宋家族”,包括宋PLUS新能源和宋Pro新能源,虽然在榜单上分别排在第五和第八,看起来没那么靠前,但你要是把它们俩的销量加在一起,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一周接近6000辆!

这兄弟俩合起伙来,战斗力直接爆表。

很多人就会问,为啥大家都这么认比亚迪?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它手里有“王牌”——刀片电池。

这东西可不是光靠宣传吹出来的,它实实在在地解决了老百姓开电动车最担心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安全,另一个是续航。

比亚迪敢直播用钢针去刺穿自己的电池包,结果是不冒烟、不起火,光是这份底气,就给了消费者一颗大大的定心丸。

再加上技术的不断进步,续航里程也越做越长,产品好,大家自然愿意掏钱。

看完了我们自家品牌的扬眉吐气,我们再把目光转向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日系车,会发现它们的处境确实有些尴尬。

丰田的RAV4荣放还算比较顽强,保住了第三名的位置,周销量也超过了3000辆,算是给日系阵营挽回了一些颜面。

博越L登顶销冠,日系加价神话破灭,国产车强势崛起-有驾

但是,再往下看,它的同门兄弟锋兰达排在第四,而它的老对手本田CR-V则排在第六。

你会发现,它们已经被我们的一众国产车型给团团围住了。

特别是CR-V,这款车在很多人印象里,就是“加价”的代名词,当年想买它,不光要等,还得额外加钱。

可现在呢?

它一周的销量,还不到冠军博越L的四分之三。

这种天差地别的变化,无疑是在告诉我们,那个单靠一个品牌标志就能让消费者盲目买单的时代,真的已经过去了。

更不用说日产了,旗下的逍客已经掉到了20名开外,而曾经以硬派形象示人的奇骏,甚至连榜单前列都进不去了,快要被人们淡忘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市场的天平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倾斜呢?

其实这背后,不是什么玄学,而是我们国产车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实实在在的超越。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把核心技术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过去我们造车,很多关键部件,比如发动机、变速箱,还有各种芯片,都得向国外采购,人家高兴了卖给你,不高兴了就可能断供,我们很被动。

现在情况完全反过来了。

就拿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电池、电机、电控这“三大件”来说,中国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两家公司的电池出货量加起来,已经占据了全球市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份额。

博越L登顶销冠,日系加价神话破灭,国产车强势崛起-有驾

现在轮到那些合资品牌,想生产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核心的电池还得从我们这里买。

再加上我们在智能芯片等领域的自主研发,从硬件到软件,我们都建立起了自己的体系。

这样做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成本下来了。

有分析说,实现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让一辆国产车的制造成本降低大约三成。

车子的性能更强了,配置更高了,价格反而更亲民了,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这笔账谁都会算。

其次,是我们造的车,越来越懂中国消费者的心。

你现在去体验一下很多合资品牌的车机系统,感觉就像是几年前的旧款手机,反应慢、功能少,用起来很别扭。

但你再看看我们的国产车,那完全是另一个世界的体验。

比如搭载了华为鸿蒙系统的问界M7,你一上车,它就能根据你的习惯,自动把座椅、后视镜调整到你最舒服的位置,还能播放你常听的歌单;在城市里堵车走走停停,它的智能跟车功能成功率高达98%,能极大地缓解驾驶疲劳。

还有吉利的银河E5,它的车机系统能和你的手机无缝连接,手机上的应用、导航信息可以很顺畅地在车上使用,汽车就像你的一个超大号智能终端。

这种聪明、贴心的体验,是那些还在纠结屏幕尺寸的合资车所无法提供的。

最后,从硬核的性能参数上看,我们也不再是追赶者,而是引领者。

就拿现在很火的混合动力技术来说,我们的国产混动车,随随便便就能做到一千二百公里以上的综合续航,彻底解决了大家的“里程焦虑”。

反观一些合资品牌的插电混动车,比如本田CR-V的新能源版本,一个月才卖出去几十辆,为什么卖不动?

因为它价格定得老高,但纯电续航里程连80公里都不到,日常通勤可能都得频繁充电,实用性大打折扣。

这样的产品,在今天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里,显然已经跟不上节奏了。

无论是在续航能力、智能化水平还是安全技术上,国产车都已经走在了前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