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续航虚标排行榜出炉!某品牌实测达成率仅50%!
各位车友,今天咱们来聊一个扎心的话题——新能源车续航虚标。
根据2024年中消协数据,全年新能源车投诉量高达15.6万件,其中42%的投诉直指续航虚标,部分车型冬季实际续航达成率甚至“腰斩”。
更离谱的是,某品牌标称500公里的车,实测只能跑200多公里,直接“劝退”不少消费者。
这到底是技术问题,还是行业“潜规则”?跟着学姐一起扒开真相!
---
一、数据触目惊心:标称续航“水分”有多大?
根据懂车帝2023年冬季测试,17款纯电轿车平均续航达成率仅44.59%,比亚迪海豹、极狐阿尔法S等国产车勉强撑过50%及格线,而合资品牌普遍“拉胯”。
最狠的是特斯拉,美国Edmunds测试显示,其旗下5款车型8个版本全部未达标称续航,官方解释“安全缓冲区”的借口也被第三方实测打脸。
学姐划重点:
- CLTC工况测试成“遮羞布”:国内续航测试普遍采用CLTC标准,实验室恒温、低风阻等理想条件,与实际驾驶场景(低温、空调耗电、复杂路况)差异巨大,数据虚高20%-43%。
车企甚至通过软件优化“钻漏洞”,进一步美化数据。
- 消费者认知鸿沟:多数人不懂CLTC与WLTC的区别,以为标称值就是实际续航。
例如,某平台测试发现,两款标称CLTC 500公里和WLTC 400公里的车,实际表现却相近,直接误导购车决策。
典型案例:上海张先生购买的某品牌电车,标称560公里续航,冬季满电只能跑200公里,厂商竟称“打五折属正常”。
这波操作,学姐听了都气得蹦起来!
---
二、技术真相:为什么续航总“缩水”?
新能源车续航虚标的本质,是技术、标准与消费者权益的失衡。
1. 电池低温性能硬伤:
三元锂电池在-10℃以下,活性大幅下降,续航达成率普遍打6-8折;
磷酸铁锂更惨,低温直接“骨折”。
例如,奇瑞iCAR 03T冬季续航从501公里骤降至不足200公里,车主被迫频繁充电。
2. 车企“美化”策略:
部分车企通过锁电(远程限制电池容量)、调整动能回收逻辑等手段,让测试数据“更漂亮”。
例如,特斯拉被曝利用美国环保署测试规则“薅羊毛”,实际用户体验却大打折扣。
3. 轻量化与热管理技术差距:
续航表现优秀的车型,如极狐阿尔法S,靠的是93.6kWh大电池+钢铝车身减重+智能温控系统。
反观某些合资品牌,技术迭代慢,续航“裸奔”也不足为奇。
学姐锐评:技术不行可以慢慢追,但把消费者当“韭菜”割,这车就有点东西——不过不是好东西!
---
三、横向对比:谁在裸泳,谁是真牛?
根据懂车帝冬季测试,国产车表现碾压合资:
- 比亚迪海豹:标称650公里,实测327.3公里(达成率50.34%),电控技术稳居第一梯队。
- 极狐阿尔法S:标称735公里,实测368.8公里(达成率50.18%),续航里程全场最长,低温下仍能保持高能效。
- 合资品牌:多数车型达成率不足40%,某德系豪华品牌标称600公里,实测仅200公里出头,跌冒烟了!
特斯拉争议:虽然品牌号召力强,但续航虚标问题突出。
Edmunds实测其多款车型未达标,连“安全缓冲区”解释都被推翻。
这车,学姐只能说“有点意思”——但劝你三思!
---
四、避坑指南:如何选一辆“老实车”?
1. 看实测,别信标称:
参考懂车帝、汽车之家等第三方冬/夏测数据,重点关注低温续航达成率和电池类型(三元锂抗低温更好)。
2. 算笔明白账:
电池容量÷百公里电耗≈真实续航。
例如,70kWh电池,电耗15kWh/百公里,实际续航约460公里(比厂商数据更靠谱)。
3. 合同细节要“较真”:
要求销售将“续航承诺”写入合同,并演示城区复杂路况表现。
湖北省推行的“购车七日无理由退订”政策,就值得全国推广!
4. 维权别怂:
遇锁电、续航严重不符等问题,直接拨打12315或使用“智慧315”平台投诉,最高可主张三倍赔偿。
---
五、行业反思:从“数据游戏”到“信任重建”
续航虚标问题,暴露了新能源行业“重销量、轻口碑”的短视思维。
政策层面,国务院已要求车企公开不同环境下的续航折扣系数,湖北省更是用“真金白银”的退订机制倒逼规范宣传。
学姐展望:未来,行业必须推动测试标准与真实场景接轨,比如增加低温、高速等测试项;
同时强化第三方监督,让数据透明化。
唯有如此,新能源车才能从“销量神话”迈向“口碑时代”。
---
结尾灵魂拷问:
你遇到过续航虚标的问题吗?如果实测续航打五折,你还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吗?评论区聊聊!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本文数据来源:国务院政策文件、中消协报告、懂车帝冬季测试、Edmunds续航评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