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高速驿站里最叫嚷的,除了人头攒动,恐怕就是那些嗷嗷待哺的新能源车了。湖北交投楚天高速联袂易事特,在驿站摆弄了个“定点+游击”补电方案,听着挺赛博朋克,又是金刚又是光伏魔方,似乎一剂猛药治好了电车车主的续航焦虑。可咱们也得抻着点儿,这玩意儿真是灵丹妙药?
先侃侃这“游击充电宝”——智能移动储充金刚。这物件儿确乎吸睛,APP一键召唤,金刚自个儿溜过来喂电,省了“车撵桩”的费劲。可掰着指头算算,这不就是把充电桩搞成了共享单车PLUS吗?方便是真方便,可共享单车也一地鸡毛啊。比方,金刚数量够不够呛?尖峰时段会不会也得排队“摇号上牌”?电量见底前能不能及时回巢补给?这些个门道,怕是只有亲身体验过的老铁才能门儿清。
再聊聊这“光伏魔方一体化”。听着忒环保,捣鼓驿站顶棚和路肩空间来发电,然后攒着劲儿给电车续命。可问题来了,光伏发电那可是老天爷赏饭吃,阴雨绵绵咋整?储能装备的开销又得几何?这些个账,末了会不会还是让咱老百姓买单?毕竟,世上哪有免费的午餐,这道理谁都懂。
说句公道话,楚天高速和易事特的鼓捣还是值得点赞的。好歹,人家想辙儿解决新能源车主“补电难”的窘境,让绿色出行更顺溜。但是,当咱们的眼珠子都黏在这些“高精尖”的方案上时,是不是冷落了一些更要紧的当口?
一个扎心窝子的问题是,补电基建的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新能源座驾的膨胀速度。单凭这一瓢数据,就够咱掂量掂量的。明摆着,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一路狂飙,可充电桩的数量却蜗牛爬坡。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电车车主,要硬着头皮面对“粥少僧多”的窘况。
再一个问题,补电桩的分布那叫一个参差不齐。在闹市区,补电桩还算星罗棋布,可到了高速公路、犄角旮旯,补电桩的数量就寒碜得可怜。这就逼得不少电车车主不敢撒欢跑长途,只能在城里头“溜达”。
当我们一门心思地把缘由归结为“技术壁垒”、“烧钱太猛”时,是不是没瞅见更深层次的体制梗阻?比方,补电基建的操盘手是谁?是衙门、企业还是个体户?他们的算盘又是什么?政策扶持给力不给力?这些个环节,直接掣肘着补电基建的攻城略地速度和水准。
再往里扒拉扒拉,新能源汽车的走红,可不是单单的技术活儿,更是社会课题。它牵扯到能源结构转型、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等。要真想实现绿色出行,需要全社会搭把手,而不是光靠几个“黑科技”方案来撑场面。
所以,再回到“五一”高速驿站排队充电的画面。咱们既要瞧见楚天高速和易事特的作为,也要瞧见问题的复杂和长期性。化解新能源汽车“补电难”的困局,需要更多的奇思妙想,更需要更精细的政策给养和社会参与。
兴许,往后哪一天,咱真能实现“补电像加油一样洒脱”,可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咱还得蹚过不少河。这条道,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精进,更是观念上的换挡和社会章程的完善。说到底,真正的绿色出行,不该只是少数人的福利,而应该是每个人的权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