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二手车时,部分车况极好的车可能藏着猫腻,曾是事故车,翻新后变样。外观新,结构性损伤无法根除,后续使用隐患大。所以购车前一定要查出险记录,很多消费者不会查,四种方法助你放心购车。怎样查询车辆出险记录?有这四种查询方法,快速查询出险明细
一、车管所及交通管理部门查询
携带车辆行驶证、车主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前往当地的车管所或交通管理部门。
二、第三方车辆信息查询平台
目前,查询车况比较方便的是借助第三方车辆信息查询平台,比如:“后车可鉴”微信小程序或者公众号,用户只需输入车辆的VIN码(车辆识别码)或上传行驶证照片,即可获取相关报告。
具体步骤如下:打开微信,搜索:后车可鉴,并进入该小程序或者公众号,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对应的查询项目。
(后车可鉴,提供车辆事故出险记录、维修保养记录,交强险详情、交强险日期、商业险详情、抵押状态、车五项、改表分析、新能源电池报告等各项车辆信息查询服务。)
三、保险公司查询
保险公司官网查询登录所投保的保险公司官方网站进行查询。
四、4S店及维修厂查询
若车辆长期在同一家4S店维修保养,可携带身份证、车辆所有权证明前往查询。 但仅限本店维修记录,若车辆未在4S店维修则无法查询。
隧道驾驶时如何调整灯光和车速?
隧道内光线骤变、空间封闭,需通过灯光和车速调整适应环境,确保安全。
1. 灯光使用规范
入隧道前100米:开启近光灯:隧道内禁止使用远光灯(光线反射会导致眩目),近光灯可提供足够照明且不干扰他人。关闭雾灯:雾灯穿透力强,在隧道内可能干扰前车视线。
隧道内行驶:保持近光灯常亮,避免频繁开关灯光。若隧道内有应急照明或反光标识,仍需开启近光灯辅助观察。
出隧道后:及时关闭近光灯(若外界光线充足),避免对向车辆眩目。
2. 车速控制要点
提前减速:隧道入口通常设有限速标志(如80km/h、60km/h),需在入隧道前完成减速。避免在隧道口急刹,防止后车追尾。
保持匀速:隧道内路面摩擦力可能变化(如潮湿、渗水),需保持稳定车速,避免频繁加减挡。与前车保持至少100米以上距离(隧道内视线差,制动距离变长)。
特殊隧道调整:长隧道:开启内循环空调,防止尾气进入车内。弯道隧道:提前减速,避免因离心力导致失控。施工隧道:严格遵循限速和导向标志,注意避让施工车辆。
3. 其他注意事项
禁止变道:多数隧道内为实线车道线,严禁变道或超车。
注意力集中:隧道内环境单调,易产生视觉疲劳,需保持专注。
应急处理:若车辆故障,立即开启双闪灯,尽量驶入紧急停车带,并在车后150米外放置警示牌。
涉水路段驾驶时如何判断水深?
涉水驾驶需谨慎评估水深和路况,避免发动机进水或车辆失控。
1. 观察法判断水深
参考周围物体:若水深超过轮胎1/3高度(约20-30厘米),需谨慎通过;若水深超过轮胎1/2高度(约40厘米),禁止强行通过(可能浸入排气管或电气系统)。
观察其他车辆:等待与自身车型相似的车辆安全通过后,再尝试涉水。避免跟随大型车涉水(其掀起的水浪可能超过车辆安全深度)。
利用地形线索:观察路边石阶、路肩或护栏被淹没的高度,估算水深。若水流湍急(流速超过0.5米/秒),即使水浅也可能冲走车辆,需绕行。
2. 涉水前准备
关闭自动启停:防止车辆在水中熄火后自动重启,导致发动机进水。
低挡位高转速:手动挡车型挂1挡或2挡,自动挡车型切换至L挡或手动模式1挡,保持发动机高转速(约2000-3000转/分钟),利用排气压力防止水倒灌。
保持车距:与前车保持至少10米距离,避免前车溅起的水浪进入发动机舱。
3. 涉水驾驶技巧
匀速通过:保持车速稳定(建议3-5km/h),避免急加速或急刹导致车辆失控。
直线行驶:尽量沿道路中间行驶(通常此处水深较浅),避免靠近路边或坑洼。
避免停车:涉水过程中严禁停车、换挡或转向,防止水进入进气口或差速器。
4. 涉水后检查
轻踩刹车:通过后轻踩刹车数次,蒸发刹车盘上的水分,恢复制动性能。
检查车辆:检查发动机舱、底盘是否有积水;倾听发动机声音是否异常(如进水会导致连杆弯曲,发出“咔嗒”声);检查电气系统(如车灯、仪表盘)是否正常。
及时保养:涉水后建议到4S店检查差速器、变速箱油是否进水,必要时更换。
⚠️ 涉水驾驶禁忌
禁止二次启动:若车辆在水中熄火,切勿尝试重启发动机(否则保险公司可能拒赔)。
避免深夜涉水:夜间视线差,难以判断水深和路况。
不盲目自信:SUV或越野车并非“潜水艇”,其涉水深度通常仅40-50厘米,需严格评估。
总结:高速超车需“快、准、稳”,隧道驾驶要“暗中求明、慢中求安”,涉水路段需“量水而行、缓中求胜”。安全驾驶的核心是预判风险、控制车速、保持专注,任何时候都不要心存侥幸。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