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被比亚迪的“降价王炸”彻底点燃!
先是宋Pro DM - i混动SUV补贴后价格直接杀到7.6万,比同级燃油车还便宜,紧接着海豚、秦PLUS等热门车型也加入“甩卖”行列,最高降幅超2万元。
网友直呼:“迪子这是要卷死对手,还是逼疯自己?”
据财报显示,比亚迪一季度净利润暴涨100%,但今年550万辆的销量目标仍像悬在头上的刀——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要卖出1.5万辆车,压力山大!
而吉利、丰田等品牌也没闲着,一边推新车(比如吉利银河L7降价1.8万),一边跟着降价,车市彻底进入“贴身肉搏战”。
这波价格战看似疯狂,实则藏着比亚迪的“阳谋”。
第一,技术底气足,降价不慌。
比亚迪敢这么玩,靠的是刀片电池成本降了30%、全栈自研的混动系统,再加上年销300万辆的规模效应,每辆车多卖一台,研发成本就被摊得更薄。
反观某些合资品牌,发动机变速箱全靠外购,降价?
怕是割肉都跟不起!
第二,抢的不是对手,而是时间。
在补贴退坡、消费疲软的大环境下,比亚迪这波降价相当于提前“收割”消费者钱包。
就像网友说的:“现在7万买混动,谁还看燃油车?”
日系SUV锋兰达、逍客的销量已被逼到墙角,而比亚迪市占率冲到33.2%,相当于每3台新能源车就有1台是比亚迪。
这一招既清库存,又立品牌。
第三, 普通人赚到了吗?
当然!
但别高兴太早。
眼下抄底确实香,但也要警惕“降价后遗症”——二手车贬值快、后续服务缩水等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当比亚迪把混动SUV打到7万区间,也倒逼整个行业技术升级, 最终受益的还是老百姓。
就像吉利CEO说的:“混动成本每降1%,车价就能再砍5000元!”
这场价格战,本质是逼着车企把压箱底的技术都掏出来。
比亚迪的降价风暴吹响了行业洗牌号角。
有的人看到的是“车企赔本赚吆喝”,但我看到的是中国制造硬实力——从跟跑者变成规则制定者。
这场大战没有输家,因为消费者用更低价格开上了更好的车;但赢家一定是那些手握核心技术、敢把利润摊到极致品牌。
所以,你准备趁这波降价换个新车吗?
还是再等等更大的“雷”?
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点赞过千,下期咱们深扒:7万买混动, 3年后亏多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