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把手被叫停!事故上涨47%,监管动手,网友拍手叫好

东北的冬天,车主拿着锤子砸向车门的场景登上过热搜,不是车窗结冰,是隐藏式门把手被冻得死死的,按半天没反应。

更惊险的是去年浙江的一起事故,追尾后电子门把手失灵,后座乘客被困了十分钟才获救。

这些糟心事可能快要成为历史了——监管部门最近明确,全隐藏式门把手将在2027年7月全面禁用,新车必须保留机械开启方式。

这个被车企吹了十年的“科技配置”,怎么突然就不香了?

隐藏式把手被叫停!事故上涨47%,监管动手,网友拍手叫好-有驾

好看不好用?车主的真实体验太扎心

停车场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尴尬场面:有人围着新车转半天,对着车门一顿乱摸,就是找不到开门的按钮。

特斯拉Model3要先按后面再扳前面,丰田bZ3得往里按再翻下来,到了小米YU7又变成往上推——三十万的车,开门方式能整出三十种花样。

冬天的北方更惨,隐藏式门把手冻住是家常便饭,这种时候,传统门把手随便一拉就开门的优势太明显了。

比麻烦更可怕的是安全隐患,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的数据显示,2024年因车门把手故障引发的交通事故同比涨了47%,其中82%都出在隐藏式门把手上。

中保研的碰撞测试更直观:侧面碰撞后,电子门把手的弹出成功率只有67%,而机械门把手能达到98%,这意味着关键时刻,三分之一的电子门把手可能掉链子。

去年问界M7的一起追尾事故里,就出现了电动门把手卡死后无法弹出的情况,虽然最终乘客安全撤离,但救援人员破拆车门花了额外时间。

这种设计有个致命问题:一旦碰撞导致断电或机械卡滞,没有备用开启方式,就可能把人锁在危险里。

隐藏式把手被叫停!事故上涨47%,监管动手,网友拍手叫好-有驾

降风阻是幌子,玩噱头才是真

车企当初力推隐藏式门把手,最常挂在嘴边的理由是“降低风阻”,说什么能减少空气阻力,提升续航,但真实数据可能让你大跌眼镜。

2014年有篇专业论文研究过,四个隐藏式门把手全用上,风阻系数最多降低0.012Cd,换算成实际效果,电动车百公里续航也就多跑5公里。

但给车轮装个整流罩,或者优化下后视镜形状,降风阻的效果是这玩意儿的几十倍,说白了,靠这东西提升续航,纯属杯水车薪。

更不划算的是维修成本,10到20万的燃油车,换个机械门把手材料加人工最多300块。

但比亚迪、蔚来这些新能源车的隐藏式门把手,光材料费就敢要400到1000块,还得算上复杂的工时费,有车主换过一次,账单金额够买十个传统门把手。

消费者不傻,花里胡哨的设计不如扎实耐用来得实在。

隐藏式把手被叫停!事故上涨47%,监管动手,网友拍手叫好-有驾

新规来了!2027年起买车要注意这一点

监管部门这次动真格了,根据消息,本月就会完成门把手强标草案讨论,全隐藏式设计可能直接一刀切禁止。

给车企的过渡期不到两年,到2027年7月,市面上的新车都得带上机械冗余结构——意思就是就算电动系统坏了,也能靠物理方式把门拉开。

其实早有征兆,今年5月工信部征求意见时,就明确指出隐藏式门把手存在安全隐患。

聪明的车企已经开始行动,新款问界M7悄悄换成了半隐藏设计,极氪即将上市的9X干脆用回了传统门机械式把手。

这个变化对消费者来说绝对是好事,以后买车不用再担心冬天冻住、碰撞卡壳这些问题了。

但要注意,过渡期内市面上可能还有老款车型在售,选购时一定要问清楚:有没有机械开启装置?紧急情况下能不能从外面手动开门?

汽车设计创新是好事,但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门把手这东西,核心功能是让人安全方便地上下车。

这些年我们见过太多华而不实的配置:触摸式空调面板开车时盲操容易误触,复杂的车机系统让老人望而却步,现在轮到隐藏式门把手被整改了。

隐藏式把手被叫停!事故上涨47%,监管动手,网友拍手叫好-有驾

汽车设计该回归本质了

从初代特斯拉ModelS用上隐藏式门把手到现在,刚好十年,这十年里,车主们的吐槽从没断过,媒体也多次呼吁车企改进,这次监管出手,本质上是用规则倒逼行业回归理性。

对车企来说,这不是限制创新,而是引导创新走向正确的方向,真正的技术进步,应该是让车子更安全、更好用,而不是制造麻烦。

花心思优化电池安全、提升隔音效果、完善辅助驾驶,这些比搞花里胡哨的门把手有意义多了。

对消费者而言,买车时要擦亮眼睛,别被“科技感”、“未来设计”这些词忽悠了,多想想日常使用场景:冬天好不好开门?维修贵不贵?紧急情况靠谱不靠谱?

毕竟汽车是天天要开的交通工具,实用性和安全性永远排在第一位。

隐藏式把手被叫停!事故上涨47%,监管动手,网友拍手叫好-有驾

2027年禁用全隐藏式门把手的新规,更像是给整个行业提了个醒:汽车设计的初心,应该是让出行更美好,而不是为了差异化牺牲用户体验。

当所有车企都在比拼谁的门把手更隐蔽时,其实大家都跑偏了,希望这次整改能让汽车设计回归本质,少点没用的创新,多点实在的进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