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雷克萨斯每年在全球大概卖出70万到80万台车(估算,体感有限),其中中型轿车像IS就算是他们的心理底线存在,虽说市场逐渐被SUV吞噬,但它的份额还能保持个15%左右。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组行业内部的统计,提到雷克萨斯在北美和欧洲的销量中,favors sporty和豪华感的买家占比高,尤其是在运动感这件事上,雷克的设计团队其实拼了命在调他们的年轻化。
刚到一辆车试驾现场,销售同志跟我聊:你看,新的前脸就像武侠小说里那把锐利的剑,要霸气,要敢亮剑。 其实我挺能理解,雷克这个品牌一直就是要用外观冲击快感,用点霸气吸引那些喜欢运动范儿的年轻消费者——不过我心里偷偷偷想,实际驾驶感,隐藏的小细节才是关键。
这次的中期改款,最大的变化其实是外形会更凶。新中网的形状变得更分层,更有层次感,整体氛围更犀利。你是不是觉得那些车标变字母拼音,算是一种青春风啊?我心里一笑:可能日本制造商就是喜欢在细节上偷懒——原版LOGO多贵啊,改个字母也省事。
不能光看外表(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设计师偷拍车的布置也挺巧妙:大灯、格栅配合得更顺眼,但同样也压缩了空气阻力系数(估算,样本少)。外边用的材料、层次,多少在暗示——对手比如说宝马的3系、奥迪A4,也都在争夺运动感这块蛋糕。
让我思考一下,能在中期改款中用一两个看得见差别,尤其在外观和内饰上,是不是厂家在试试看市场反应?新增的双边单出排气其实并不意味着推性能,而是一种视觉优化的表达。
说到排气,我能猜测它们的后排排气管其实是虚拟的(这段猜测不一定准,反正跟实用没啥关系),或者说,排气声音,可能还需要后期调教(调教就像调音一样,喷气机听起来不一定是真实的)。但它成为了霸气外露的一个点。
转到内饰,悬浮式屏幕和新的液晶碎片,搭配不规则的空调出风口,整体营造一种未来感。我特意看看车内空间标注,长宽高4720/1840/1435,轴距2800,看得出设计师利用缩放比例,试图让中控更开阔,也为后排乘客留出点呼吸空间。不过我反问自己:这个空间感是真的提升了,还是只是在视觉上强化了‘运动感’?(这段我其实不太确定,可能只是心理暗示,毕竟设计出这个尺寸的车,越高越难做)
动力方面,曾经我还以为雷克的油电芯片是次要项。但这次新款给出了两个不同的方向——IS 300h和IS 350。重点是,IS 350提供后驱和四驱版本,后驱匹配8速自动,四驱用6速。这让我想到:其实每个细节都像在按需配置——你喜欢驾驶的纯粹感,就得后驱+8速;要稳妥点,四驱也是个选择。
而我对CVT(无级变速箱)在混动里的存在,还真没怎么细想过,会不会实际上丧失了一些动力瞬间反应?不,它们可能更多的是为了节油(大概),而不是运动。
说到节油,左手估算了一下,百公里油耗和成本,油耗估计在5.5-7L之间(样本有限),得看配置和驾驶惯。你见过那种拉到150公里/小时还在跟你说省油的广告词吗?没错。可是实际跑起来,平时上下班开到油箱快空了,那点油费其实占比挺低的。
我想起一个掉链子的问题:这次新款的底盘调校是否更偏硬?我觉得可能,但又怕偏硬反而让人觉得像在拼命硬撑,不够真实的舒适感。也许,车厂在软硬调校上,是在不断拿捏——毕竟,激烈一点的运动感也卖得动,但平顺性更不可忽视。
我还在想,雷克萨斯会不会在未来渐渐把车身变得更硬核一些?这种运动化的打磨,可能在他们的研发路径里,已经有了秘密武器。不过我更关心,那些日常驾驶中的小细节比如:转向的细腻度、刹车的敏感性,是否也随之提升了?
有个问题:你觉得现在的中型车,谁还在拼操控能力?和几年前比,我观察到的市场,大家都开始更偏向既要运动,又要舒适的平衡点。这是不是意味着,未来的雷克萨斯,能不能越走越多面手?
提到这,我头一次想到:其实我好像从没有真正体验过一台雷克的极端运动,可能只是根据点滴改款猜测出它的潜在想法。又觉得,运动感并不等于全能,它更像是一张门票,带你进入门槛更高的竞技场。
最终,我想把这一切都拼在细节上:车门关上的咔哒一声,仿佛告诉我,它还在坚持。 可行驶时,那种轻微的弹跳感和路感传递,又让我觉得——是不是,最打动人心的,永远都是那种站得住脚的细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