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的大事儿,是日产疯了。
具体表现是,天籁8月份只卖了4000多台,销量直接膝盖斩,这对于一个曾经的B级车王者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搁以前,这叫战略性调整。放现在,这就是ICU门口的最后一次电击。所以日产不装了,摊牌了,决定把天籁这碗祖传的米饭,倒进微波炉里叮一下,还非要说这是分子料理,起名叫天籁PLUS。
上来就是单点爆破,那个前脸,讲真,三体人看了都想立刻锁死地球科技,属于那种你第一眼以为是哪个新势力又在整活儿了,定睛一看,哦,是日产啊,那没事了,老同志也想学着唱跳rap了,精神可嘉。那个巨大的熏黑中网,像一个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巨兽,张开大嘴,不是为了捕食,而是为了呐喊: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这就是掀桌子式竞争法则的精髓。
以前的B级车市场,大家还讲点体面,大众卖的是德味儿,丰田卖的是省心,本田卖的是发动机,日产卖的是沙发。大家在一家高级餐厅里,各自点菜,互不打扰。现在坏了菜了,日产觉得自己的菜没人点了,最好的手段不是降价促销,是直接把餐厅爆了。你们都别吃了,我请大家一起吃压缩饼干。
这个天籁PLUS,就是日产扔出来的第一块压缩饼干,而且还是加了华为牌“料”的。
他们给这车装上了华为鸿蒙系统,华为音响,连无线充电都是华为的。这操作就很魔幻,典中典。这感觉就像给一个练了三十年金钟罩铁布衫的少林扫地僧,硬塞了一把冒蓝火的加特林,然后告诉他,别扫地了,去打星际争霸。武功路数全变了,就问你怕不怕?
同行看了也得傻,说好的肉搏,你怎么突然掏出高达了?
但这个“高达”真的有用吗?我作为一个被社会毒打多年的中年人,对此深表怀疑。会买天籁的是什么人?是那些追求舒适、省心、不想折腾的叔叔们。他们买车的核心需求是“别给我找麻烦”。你现在给他一个鸿蒙大屏,他可能连蓝牙都不会连。他更关心的是,这新沙发的腰部支撑,比起老款,是硬了还是软了。你跟他聊智能座舱,他跟你聊前列腺健康。
这就是反技术崇拜的现实。所有高大上的技术,在“懒得学”和“用不着”面前,都脆得像张纸。你以为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是马斯克的星链?错,是山东临沂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什么激光雷达、算力芯片,在大爷的人体工学面前,都是土鸡瓦狗。
所以,日产这波操作,我愿称之为“表演性自救”。它不是真的指望靠一个华为车机就能力挽狂澜,它是在演。演给资本看,演给媒体看,演给那些觉得日产已经老了、不行了的人看:你看,我还没死,我还能整活儿,我还能一把子拥抱新时代。
这让我想起了我楼下那家快倒闭的兰州拉面,老板死活不肯加辣,说会破坏汤头。你看,有时候坚持也是一种病。日产算是开窍了,悟了,汤头不重要,先把客人骗进来再说。
那这个车到底值不值得买?这就进入了品牌玄学和用户信仰的领域。
现款天籁终端价已经干到13万了,一个合资B级车,卖得比国产A级车还便宜,这本身就很离谱。新款加上了那套华为全家桶,再加上尺寸加大加大加大,成本上去了,价格肯定也要涨。涨到16万?坏了,这个价位我为什么不看看迈腾君越,甚至去看看比亚迪汉?
但这一切有个屁用啊!
汽车消费,很多时候根本不是逻辑问题。就像奔驰,它最值钱的不是发动机不是底盘,就是那个三叉星标。你开个奔驰,就算堵在路上,你都觉得自己的时间比别人宝贵。就像特斯拉,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但会买的人还是会买,他们买的不是车,是一种“我比你懂未来”的信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日产的问题,就是这种“信仰”正在快速流失。曾经,“移动大沙发”是一种信仰,但现在,人人都是大沙发了,你的信仰就不值钱了。
所以日产病急乱投医,想从华为那里借一点“信仰”过来。把科技的信仰,强行嫁接到沙发的信仰上,试图创造出一个缝合了两种基因的“道诡异仙”。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日产比作一个想飞升的修仙者,可能有点蠢。但市场的荒诞就在于此,你永远不知道哪个不务正业的招数,最后就真的成了。
所以天籁PLUS到底能不能翻身?这不取决于那块屏幕,也不取决于那台能输出243马力的2.0T发动机和那台祖传无级变速面条机,而是取决于一个非常玄学的场景:当第一个买了新款天籁的勇士,把车开进他们公司停车场时,那些开迈腾和凯美瑞的同事们,投来的究竟是“卧槽牛逼”的目光,还是“这哥们疯了”的窃笑。
这,才是决定它命运的唯一标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