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Pro DM-i,老实人也能选到的省心家用SUV
小时候跟着爸妈去菜市场买肉,常听他们说“哪家人多去哪儿”,这习惯其实一直延续到后来买车。身边表哥、邻居老李头都说:销量高的车八成差不了,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但肉吃坏了顶多拉肚子,车要是没挑对,可得折腾好几年。
前阵子我陪同事小王去看宋Pro DM-i,他纠结半天,说还是想看看为啥这款卖得火。销售小姑娘一边倒水一边笑:“你们这些年轻人啊,总怕撞衫,其实开宋Pro撞上了也不丢脸。”她还补一句,“去年我们店里就有个客户连着换两台,一台自己开,一台给丈母娘。”
真要说,这车外观没什么花活,不像有些新出的SUV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大灯和溜背造型。龙颜前脸在本地不少街坊眼里算耐看型,不抢戏,也不会显得土气。我爸第一次见,还以为是隔壁谁家的新汉兰达(他眼神不太行)。不过销售悄悄告诉我,新款比起上一代尾灯做细致点,有朋友专门研究过后杠缝隙,说装配工艺比早两年紧凑不少。
内饰那块,我坐进去第一感觉就是顺手——中控上的中文字体挺亲切,虽然有人觉得土,但用起来反正方便。水晶档把摸着冰凉,小王还拍照发群里炫耀,被老司机调侃“晚上别打滑”。旋转大屏刷视频确实舒服,上次等媳妇逛超市,我直接在副驾追剧,那体验可比手机强多了。
至于DiLink系统,这回升级后语音识别快了一截,有一次下雨天临时找加油站,用普通话喊它导航,还真没掉链子。不过群友阿伟反馈过一次死机,据他说长按电源键重启就行——技术总归会有点小毛病,比起几年前卡顿已经好多了。
今年新加的那个智能驾驶辅助(天神之眼),虽说只给低配C套餐,但拨杆变道试下来挺灵敏。有次堵三环路口,我偷懒开自适应巡航,它还能帮忙轻微修正方向盘。不过师傅张叔提醒过,“自动变道你信不过,全靠传感器,要是真遇上骑电瓶车横穿马路还是得盯紧点。”安全嘛,再智能也不能全甩手。
空间部分,每回带家人出去玩才知道宽敞重要性。我1米8坐后排腿还有富余,上周搬东西,把座椅放倒塞进个洗衣机外包装箱,也勉强合住。有人吐槽407升行李厢一般,不过实际生活中够用了,小件杂物随便扔。这事儿我特意问维修厂老刘,他打趣:“以前GL8能拉棺材,现在年轻人搬冰箱沙发,都靠SUV拼空间。”
动力方面,不少同龄朋友关心提速和油耗。我试驾那会感觉DM-i混动模式下,加速不突兀但响应很快,在市区红绿灯跟脚走毫无压力。有段时间天气热,北京30度以上空调全程开着,同事自测纯电续航跑到70公里出头。他老婆嫌弃发动机声音大,其实只有高速深踩才明显,大多数时候安静得很。底盘软一点,对付减速带不像日系那么跳,也没有德系那种硬邦邦的弹跳感,更适合老人孩子一起坐。
养护这一块,比亚迪现在主推三电终身质保,本地4S店工时费还算厚道,就是偶尔约保养要排队。同城微信群有位女司机分享,她半年跑8000公里只换了一次空滤和刹车油,还问技师是不是亏本赚吆喝?技师憨笑:“混动车平时故障率低,你再省点钱直接拿去吃火锅吧!”
当然啦,也不是所有配置都让人满意,比如入门版没有座椅通风、主驾驶只有6向调节;夏天屁股烫的时候只能忍忍或者垫个竹席。这些都是生活里的琐碎,但习惯之后也无伤大雅。而且听二手商贩讲,这类热销车型流通快、折价慢,到时候换新不用愁没人接盘,比冷门品牌踏实多了。
最后插句题外话,有传言早期批量生产版本某批次玻璃胶条容易脱落,好在厂家后来召回免费更换。本地论坛偶尔还有网友晒出来维权经历,不过近一年基本没人再提这个问题,看样子改进力度还可以——至少目前我们圈子里的几辆宋Pro DM-i都相安无事,该上下班上下班,该遛娃遛娃,各自安心用自己的方式消磨岁月罢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