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级车市场可以用“刺刀见红”来形容。4 月份迈腾终端裸车普遍下探到17.2 万元,5 月份帕萨特也给出了16.9 万元的入门价,可丰田却并没有走激进促销路线,而是主打混动低耗。直到 6 月底,一汽丰田突然把亚洲龙 2.5L 双擎臻选版的成交价拉至 19.28 万元,相当于官方指导价 23.98 万元的直降 4.7 万元,价格已经可以和 2.0T 低功率的帕萨特一较高下了。作为过去站在“2 字头”高台上的 B+ 级日系旗舰,这一步显然是拼尽全力了,也可以说彻底豁出去了!
过去两年,新能源渗透率一路从 31% 拉到 46%,油车的排量和油耗被反复拷问。比如在今年 6 月份,凯美瑞月销 12435 台,帕萨特月销 11702 台,而亚洲龙只有 4578 台,份额被电动化浪潮切割得七零八落。单靠品牌光环显然挡不住价格战的子弹,所以丰田必须先给出一个能够让消费者驻足的数字——19 万。
价格只是敲门砖,真正的战场还是产品力。消费者对 B 级车的核心诉求依旧是尺寸、空间、油耗、安全和舒适。亚洲龙车长 4975 mm、轴距 2870 mm,车身宽度 1850 mm,这些数字放在 30 万以内的合资轿车里依旧排头部;但同价位的新能源轿车动辄 5 秒破百、800 km 续航,让 8.9 秒的零百加速和 218 马力的混动总功率显得不够惊艳,所以丰田必须用真实可感的低油耗与低养护成本来反击。
丰田选择继续深挖混动。WLTC 工况下,2.5L 双擎的综合油耗只有 4.36 L/100 km,市区实测 4.7 L,按照 92 号汽油 7.5 元/升计算,每公里成本 0.35 元;帕萨特 2.0T 高功率工况油耗 6.6 L/100 km,凯美瑞 2.5L 燃油版 7.1 L/100 km,差距清晰可感。再叠加 10 万公里只需更换一次电池冷却液、E-CVT 终身免维护的后期费用,亚洲龙的总用车支出能比同价位涡轮车型低 2 万元 左右。看到这样的账面数据就知道,丰田依旧把握着“省钱”这个杀手锏。
动力方面,亚洲龙一直不走高性能路线,而是主打平顺与高效。178 马力的 A25A 发动机热效率 41%,配合 88 kW 的永磁电机,低速纯电行驶安静,中高速发动机介入后动力衔接没有顿挫,这是同级别涡轮增压难以复制的体验。底盘依旧是 TNGA-K 架构的前麦弗逊+后双叉臂,配合 63% 的高强度钢占比和 32600 N·m/deg 的车身扭转刚度,弯道侧倾抑制可圈可点。
尺寸与空间并非简单的“5 米”噱头。实际测得后排腿部空间 956 mm,横向三人乘坐不拥挤;后备厢进深 1140 mm,常规容积 508 L,放倒座椅后可扩展至 940 L,完全符合商务与家庭通勤双场景。
内饰用料虽不及雷克萨斯 ES 豪奢,但 12.3 英寸中控屏、7 英寸液晶仪表、前排加热通风、双区自动空调全部标配,值得一提的是,全系标配 10 个安全气囊 与 TSS 2.0,在 180-220 km/h 的刹停测试里,制动距离 37.8 m 的成绩放在同级相当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丰田对 NVH 做了升级,双层隔音玻璃覆盖面积提升到 67%,静态怠速车内噪声仅 37.6 dB。在我最近 800 km 的高速体验中,120 km/h 时车内声噪 64 dB,比帕萨特低了 1.5 dB,长途乘坐更从容。
如果说去年 24 万的亚洲龙更多是一种“情怀消费”,那么 19 万的价位让它回到理性战场。它没有大电池带来的绿牌优势,也没有电驱那种瞬时推背感,但是在 5 米车长、4.7 L 油耗、92 号汽油和 10 气囊这些扎实数据面前,帕萨特、凯美瑞乃至同价自主混动都很难在总成本上讨到便宜。不排除未来丰田继续下调 2.0L 入门版到 17 万以内的可能性,那时候这台“美版 Avalon”或许还能重回月销 1 万台俱乐部。
那么,面对已经放低身段、依旧坚持低耗高质的丰田亚洲龙,您有什么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