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还是得从现场说起——泰国曼谷的空气里混杂着汽油味和咖啡香,45名技术服务精英正在进行某种类似仪式感的较量。他们聚精会神地拆解着一台布满贴纸的发动机,手套上的机油几乎能反射出会场灯光,技术裁判时不时走过,低声用英语交流审核要点。台下的观众一边在手机上做笔记,一边试图通过这些机械的“肌理”体会中国汽车的下一个长路。这场景,有点像盗梦空间里不断切换的赛局——只是,这里的赢家不是那一秒的技术高低,而是谁能把服务这档事玩到全球标准。
有些人可能会问:同质化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接近白热化竞争,是不是出海就意味着高质量?如果汽车厂商一头扎入海外市场,会不会又是一场“换个赛道继续卷”的拆解戏码?在这些问题还没被问出口时,新央企 新长安已经给出了他们自己的答案——以一场全球服务技能大赛,打响了“高质量全球化竞争”的战役。
这场由长安汽车举办的首届全球服务技能大赛,以“技能无国界,服务无止境”为主题,聚集了东南亚、欧洲、中南美、中东非、欧亚五大区域,共计19个国家的45名技术专家。别看这数字不大,实际上是从全球80个国家、5000多名参赛选手中层层筛选而出,这群人可以说是在汽车售后服务领域拼到关节磨损的“技能玩家”。大赛内容也并非为了走流程,实打实地将发动机机械维修、整车电器故障维修、服务流程标准等全链路纳入考核——从理论考试到动手实操,这才叫全球一流的专业味儿。
回望过去,长安汽车已经连续在国内举办了17届服务技能大赛。所谓本土经验不是全靠嘴上说说的“我们懂国情”,而是每一届都气定神闲地攒出了服务标准、人才储备和一号工程服务生态这样的“硬实力”。而这次大赛,实际上是一种全球化服务质量“跳级”。正巧,也就在长安汽车被新央企“官宣”之后一个月,他们就借“服务技能大赛”将“全球标准·本地关怀”推上了国际舞台——这不是普通的出海,而是“服务价值链国际化”的宣言。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服务,向来是中国汽车出海“最后一公里”里最难啃的骨头。在国内,不管是200块保养还是两万块维修,客户对服务满意度的预期已经“幸福得像花儿一样”。而走到海外,服务体系不像卖货那样进个口岸就能解决。你需要本地化人才、本国法律、当地运营体系同步,更需要随时能扛住“奇葩灵魂拷问”的服务团队。所以,很多企业一提海外就笑得有点虚,如果拍脑袋决策,最多只能拼到“东南亚市场体验套餐”。
再次翻翻那些数据——今年中国汽车出口达308万台,同比增长10.4%,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数字这东西,好看,但是基数足够大之后,“护城河”就得靠服务铺设,不能光靠产品自信、技术自信“嘴炮开道”,最终还是要拉开体验差异化。服务标准的全球化,应该说,是中国汽车完成从“走出去”到“走进去”、最后“走上去”这三步跨越的必由之路。
长安汽车对此的应对不止是比赛,更是“系统性攻坚”。早在2019年,本地市场大多数同行还在拼配置和零售“自由泳”时,长安已经把服务驱动当头等大事,提出了“诚信服务 五大承诺”,还上了“服务未达标即赔付”机制。别说,在这个行业,敢拿真金白银做服务承诺不是装样子,而是得有底气。到2020年,“一号工程”上线——把客户经营提到公司战略高度。到2022年,搞出服务品牌“伙伴+”;2024年,全球用户品牌“withU”落地。表面看是一堆商标、背后其实是用本地化队伍和打通全球服务平台,扛起服务品质真的兑现的责任。
对于“赔付承诺”,数据也很“冷静”:今年已有1.5万名客户主动获赔付,总金额325万元。在专业榜单上,J.D.Power 2024年中国销售服务满意度研究,长安汽车已从第五梯队升到第五名,实现六年连跳,第一次超过了主流品牌平均值。不过这个“跳”,如同我们刑侦案子里的证据链,每一个节点都能找到产品、渠道、服务、客户之间深度互动的痕迹。
当然,别拿这些“漂亮话”当教科书式的完美案例,行业里也有“内卷天花板”企业到处拉副标题,把服务喊成剧本杀。长安汽车的打法,更像是把早年的刑侦“脚踏实地”带入汽车服务领域,比如全球“152”产业基地布局,9家海外工厂同步建设投产,泰国罗勇工厂成首个新能源整车基地,100余国渠道网点、每年3000万全球公益投入——看着像有点豪横,其实都是“水到渠成”,跟咱们见惯的案子里不留线索一样,布局得够深,最终是让对手“无案可破”。
但——行业永远没有绝对的终局,“世界一流汽车集团”是一种长期主义。新央企成立后,长安喊要到2030年实现总销量500万辆、海外销量120万辆;未来五年要推出50款新能源车型,还要有全球化大单品。你说这有没有野心?有,但更像是搞专业侦查时的“长期追踪调查”,不是一味喊口号,也不是用短期绩效冲刺。长期主义本地布局,人才本地化、服务本地化、供应本地化,底层逻辑是“最后一公里服务”,而非一蹴而就的“流量出海”。
回到曼谷会场那些技术人员脸上的汗珠——他们不是在拼“谁快点拆发动机”,而是在演绎着制度和流程的全球对接。这种投入,才是长安汽车能把全球服务品质“推上新高度”的底层答案。行业里,大家都在谈卷技术、卷产品,卷到关键时刻还是得卷服务,卷到客户心里才算卷进去了。
话里话外,做这个行业多少有种“侦查员的职业病”,每看一个新举措,都习惯性地用“证据先行、推理递进”的视角解剖。长安汽车这次全球服务技能大赛,是用“能现场剖解发动机”来剖解全球服务体系。但行业的未来,是不是只有“服务出海”才是高质量晋级?是不是有了新央企新长安,就能保证中国汽车高质量全球化?这些都不是绝对答案。或许,更值得深挖的问题,是行业还能用什么“底层变量”去提升全球竞争力,让高质量、不浮躁成为中国汽车真正的“主旋律”?
就像我们找案子的真相一样,留给你的,是思考空间。中国车企出海的终极护城河,到底会是什么?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