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的事儿真是热闹得很
其实,八月一到,咱们那些上市公司就像打了鸡血似的,纷纷把半年报给扔出来,看看谁赚得多
说实话,咱也得瞅瞅,这些财报里头啥信息都藏着点儿啥门道,别看表面上那么一回事
== 德国车企的“伤心事”——利润缩水,真是“惨得很” ==
你瞅瞅,大众、宝马、奔驰、保时捷这些老牌德国车子,基本上都在“掉皮”
亏得比平时喝凉水还厉害
大众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缩水了38点多%,这还算挺“得劲”的,毕竟还能剩点底气,但宝马,亏了大概29%
而奔驰就更惨了,足足跌了55.8%,几乎一半都没了
保时捷那个更夸张,直接三条线都在“掉”,下滑66.6%
你说,德国人能剩点儿利润,算是还不错了,毕竟竞争激烈,利润被压缩得厉害
可你瞧那边高卢鸡,法国的车企一败涂地
== 日产雷诺联盟的“兄弟反目”——亏得像个“破铜烂铁” ==
咱们说说那个“爱恨交织”的日产雷诺联盟
尽管雷诺集团还算“堪用”,净利润只有五亿欧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64.3%,算是“还行吧”
今年上半年亏得像“泥巴一样”,亏了1157.6亿日元,折合人民币也差不多五百多亿,得了
实在是在“打铁还需自身硬”
这亏损比去年猛了整整一倍多,直接“掉了个大跟头”
旁边的斯特兰迪斯就更惨了,旗下的标致、雪铁龙、Jeep、玛莎拉蒂,今年上半年亏了2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一百九十多亿,亏得跟“掉进了无底洞”似的
下滑了整整141.1%
股票市场都觉得“刺眼”,都快看得不舒服
兄弟们,这一轮下来,国外车企的股价都变得像“刺猬的背”
尽管咱们这儿的“资本大佬”还喜欢“看热闹”,但你知道,那些资本深厚的老牌子,亏成这样
== 亏损的背后——原因都在这两个“硬核”事情上 ==
咱们总结了一下他们的财报分析,基本上都提到两个“死穴”——一个是中国市场的“冷清”
另一个是美国那边“复杂的关税政策”
你说,真是“老掉牙”的话题
但背后的原因还真得琢磨琢磨
先说欧洲车企在中国的表现
北京的市场,咱们都知道,原本是欧洲豪华车的“金矿”,但今年上半年
奔驰在中国的销量掉得“像掉泥巴”
你瞧瞧,奔驰在北美交付了15.75万辆,尽管比去年少了6%,还能“扛得住”,但在中国市场只交了29.32万辆,减少了19%
中国市场的下滑,绝对是“罪魁祸首”,你说说,这么一大块蛋糕
怎么会让它“缩水”得这么厉害
原因,老生常谈啦——燃油车的“底蕴”变得不再“吃香”
过去那些豪华燃油车,硬件好、科技牛,能撑起一片天,可这阵子新能源车一出来,新能源一片“风光”
燃油车就像“老古董”一样甩在了后头
你看今年的排行榜,前面全都是新能源车
特斯拉、小米、鸿蒙智行们都在“抢占”市场份
别说奔驰了,连奥迪的A6L都排在29名,排个“倒数第二”,但如果你只看“25万以上”的市场,A6L还算“能混”,排到第八,宝马3系在第十
这个变化,说白了,就是“潮水滚滚来”,传统燃油豪车
你想,十多年前宝马的i3、i8,奥迪的E-tron,奔驰的SLS E-Cell,都是“先驱”
早早就开始“试水”电动车
可其实,等特斯拉一验证了纯电的“钱景”
但事情来了,有了“主打产品”之后,怎么去“定位”那新出的纯电车
价格定得太低,自己“吃亏”;要是定得太高
就比如以前的EQC、A6L的插混版本,价格都在“60万、50万”左右
一直到2020年,Model 3在中国“杀入”,一发不可收
才算“把他们的脸打肿了”
奔驰的EQS、EQE,尽管用新平台“做”出了低风阻,但价格太高,再加上“丢失”了商务气质
宝马的i3,也靠“周期性打折”来“苟且”存活,价格比燃油车还“便宜”点
奥迪的E-tron,不好意思,早就“躺平”了
一心一意“转型”新能源
== 美国市场的“风云变幻”——关税、贸易大戏一出就让车企“焦头烂额” ==
说到美国市场,兄弟,你知道
他们的关税政策真是“闹腾得很”
早在今年4月初,咱们就报道过特朗普“挥刀”对进口车加征关税的事儿(你还记得
传送门)那会儿,Model S、X都被“打回原形”
这一刀,影响不仅仅是特斯拉
其实,从以前的2.5%的关税
突然“变脸”成了25%的大关税
这么一搞,进口汽车的“价格”一下子“飙升”
消费者的“荷包”也“缩水”了不少
你猜,兄弟,想在美国卖车,那得交的关税
再加上,美国的关税政策,跟老天爷似的,心情好就“温和一点”
像克莱斯勒、Jeep、道奇这些“美系”,部分工厂在墨西哥、加拿大,关税一涨,直接“撞了南墙”,停工、裁员、关厂
斯特兰蒂斯就这么“折腾”着,工厂开关不停
奔驰、宝马、奥迪的“豪华”车,生产基地都在美国,关税一变,顿时“停产待命”
特朗普又“玩”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的把戏
5月1日,他又“回头”免除了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汽车关税
还给在美国“本土”组装的车“发放”了最高3.75%的“退税”
这下,车企们“开工”了,但工厂还开还关,工人们“上下班”像“坐过山车”一样
你说像这样“折腾”,美国的车市就像“过山车”,一会儿“涨”一会儿“跌”
消费者也变得“犹豫不决”
今年上半年,美国的汽车销量
基本上都日本车“包揽”了
原因很简单,日本车的“国产化”率高,本田、丰田早就自己“造”在美国,关税一降
你想,丰田本田的国产化率都快80%了,价格就像“打了个折”
比欧洲车企“吃香”多了
丰田的价格只涨了270美元,基本保持原价,而欧洲车企的车,涨得“老高”
这个差距,直接让欧洲车企“吃了哑巴亏”
总结一下,欧洲车企这半年在中美“夹击”下
除了大众还“撑得住”,其他品牌都把年底目标“调低”了
以至于都不敢“许诺”未来会怎么样
还好,最近欧盟和美国“握手言和”,关税降到了15%,这帮车企们也打算“加大”在美国的投资
我跟你讲,经过这阵“风浪”之后
我觉得美国车市“还会逐渐平稳下来”
至于BBA那些“高端”品牌,他们还在“押宝”新材料、自动驾驶、超前的技术
奔驰每季度的研发投入都在20亿欧元以上,咱们中国车企还在“摸索盈利”,人家那百亿欧元的“现金储备”
打持久战真是“底气十足”
兄弟,别看这阵子车圈风云变幻,但我相信,等这波“关税风暴”过去
到时候,谁的“牌面”更强,谁就能“笑到到最后嘛”——这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