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拿下了进口车销量第一!2025年上半年,雷克萨斯以超8.5万辆的销量稳居中国进口豪华车榜首,是唯一实现同比正增长的品牌——这个消息一出,估计不少人都得愣一下。毕竟这几年,谁没听过“雷克萨斯不行了”“二线豪华扛不住了”这类论调?可它偏偏在国产新能源卷到飞起的战场上,逆势翻盘,重新站上了巅峰。它到底是靠情怀续命,还是真有硬实力? 我最近专门去试驾了卖得最火的雷克萨斯ES 260,也和几位老车主聊了聊,今天就来跟大家掏心窝子说说:那个曾经加价都买不到的雷克萨斯,怎么又行了?
“平平无奇”背后,是日式“克制美学”的胜利
先说外观。雷克萨斯ES这代的设计,说实话,第一眼真不炸。纺锤形格栅虽然辨识度高,但放在满街都是激光大灯、贯穿式尾灯、无框车门的新势力面前,确实显得“太老实”。可你多看两眼,就会发现它的美是往里收的——线条干净,比例协调,没有一处多余的设计。我试驾那天正下着小雨,车身漆面在湿漉漉的路面上泛着柔和的光,像一块温润的玉石。这不就是雷克萨斯一直追求的“YET兼·极”理念吗?运动与优雅兼得,豪华与低调并存。
内饰更是如此。没有大屏堆叠,没有花里胡哨的氛围灯,甚至中控屏还是个“小方块”。但当你坐进去,手摸到那块实木饰板,指尖传来细腻的纹理;座椅的皮质软硬适中,侧向支撑恰到好处;空调出风口的拨片,阻尼感清脆得像高级手表的表冠——这些细节,是花时间、花成本打磨出来的“高级感”。不像某些车,一上车全是“科技感”,开三天就腻了。
我问一位开了五年ES300h的老车主:“你最满意的是什么?”他笑着说:“省心。五年没出过一次故障,4S店保养一次不到800块,油耗常年6L出头。” 这句话,其实就点中了雷克萨斯的命门:它不追求“惊艳”,它追求“可靠”。
动力“弱鸡”?那是你没懂它的“佛系哲学”
说到动力,雷克萨斯ES 260那台2.5L自吸发动机+8AT的组合,纸面数据确实不亮眼:207马力,百公里加速9秒开外。放在今天,连十万级电车都能轻松秒杀它。可我开了一圈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反而觉得这套动力挺“顺”的。
自吸发动机的线性输出,配上调校成熟的8AT,动力衔接如丝般顺滑。你不需要去适应“电车那种一脚窜”的感觉,也不用担心双离合低速顿挫。它就像一个沉稳的中年人,不疾不徐,但每一步都踩在点上。方向盘手感轻盈但不发飘,转向精准度在同级里算上乘。底盘调校偏舒适,过减速带和坑洼路面时,滤震干净利落,车内不会有“乒乓”乱响。
当然,你要是追求推背感、赛道激情,那雷克萨斯确实不是你的菜。但你要的是每天上下班通勤、周末带家人出游的那份从容与安稳,它给得足足的。它不是跑车,它是“移动的客厅”。
反观一些新势力,为了堆配置、拼加速,把底盘调得又硬又颠,中控屏越大越好,结果车机卡顿、小毛病不断。雷克萨斯的“慢”,恰恰是对“快”的一种反叛。
“以价换量”背后的辛酸与清醒
说雷克萨斯回暖,绕不开一个词:降价。
几年前,雷克萨斯ES 260入门版裸车价29万,加价3万,落地34万+,还等车等半年。如今呢?根据车主之家数据,ES全系最高降幅已达9.6万元,入门版裸车价最低20.39万元起。相当于一辆B级车的价格,买一台C级豪华轿车,还是进口的。这价格,别说BBA了,连比亚迪汉、小鹏G6都得掂量掂量。
这背后,是雷克萨斯的清醒。它知道,在电动化浪潮下,燃油车的窗口期越来越短。与其死守“不加价”的傲慢,不如主动让利,用性价比留住那些看重品牌、品质但预算有限的消费者。这不是“崩盘”,是战略转型的前奏。
我跟一位经销商聊,他说:“现在提车不用加价,还能送保养、送延保,但订单反而比去年多了。” 为什么?因为价格打下来了,门槛低了,原来觉得“买不起”的人,现在觉得“真香”。
对比竞品:雷克萨斯ES vs 宝马3系 vs 比亚迪汉
我们拿三款车来横向对比:
宝马3系(320Li):操控是强项,后驱+采埃孚8AT,驾驶乐趣拉满。内饰用料也不错,但后期养护成本高,小毛病相对多,保值率逐年下滑。适合追求驾驶感的年轻人。
比亚迪汉EV:三电技术强,续航扎实,智能化配置拉满,L2级辅助驾驶好用。但底盘质感、隔音、内饰豪华感与雷克萨斯仍有差距。适合科技控、电车刚需用户。
雷克萨斯ES 260:进口身份、高保值率、低故障率、低使用成本是核心优势。动力平顺,舒适性好,适合家庭用户。缺点是车机系统老旧,智能化落后,加速慢。
如果你看重长期持有成本、省心程度和品牌口碑,雷克萨斯ES依然是最优解之一。毕竟,一辆车开五年,省下的油钱和维修费,可能就够再买一辆代步车了。
电动化困局:未来靠什么破局?
当然,雷克萨斯的问题也很明显。它的电动化转型太慢了。目前在售的UX 300e,续航不到400公里,充电慢,产品力完全无法和国产电车竞争。RZ 450e稍好,但也难成爆款。
好在,雷克萨斯已经决定在上海建厂,未来会推出更多本土化电动车型。这是个积极信号。如果它能把燃油车的可靠性、舒适性优势,嫁接到电动车上,同时补足智能化短板,未必没有翻盘机会。
但留给它的时间不多了。新势力已经卷到“城市NOA”“800V快充”“固态电池”,而雷克萨斯还在讲“匠心”“静谧”“省心”。情怀能撑一时,不能撑一世。
老车主怎么说?真实声音最可信
我采访了两位雷克萨斯ES车主:
张姐,42岁,企业HR:“我2020年买的ES300h,当时加价2.8万,等了三个月。现在看,那钱花得值。五年跑了12万公里,除了正常保养,一个大件没换过。油耗6.3L,比同事的奥迪A6L省一半。现在降价了,我觉得挺好,说明品牌更接地气了。”
小李,30岁,程序员:“我去年买的ES260,原价提的,还送了两次保养。我就是冲着‘开不坏的雷克萨斯’来的。虽然车机不如我的手机,但安全、稳定,接送父母孩子放心。”
他们的共同点是:不追求极致性能,但极度厌恶麻烦。雷克萨斯,恰恰满足了这种“反焦虑”需求。
总结:雷克萨斯为何能“活”下来?
所以,雷克萨斯为什么能在2025年逆势上涨?不是它突然变强了,而是它一直坚持的东西,在这个“快”时代反而成了稀缺品:
进口身份+高保值率=品牌信任
省油省心+低故障率=使用成本低
大幅优惠+终端让利=性价比提升
它用“以价换量”的方式,换来了销量回暖。但这背后,也是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化冲击下的无奈与挣扎。
问题是:这种靠燃油车“续命”的模式,还能撑多久? 当95后、00后成为购车主力,他们还会为“省心”买单,还是更看重“智能”和“体验”?
雷克萨斯的未来,不在于它卖了多少辆ES,而在于它能不能造出一台让年轻人说“真香”的电动车。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呢?你会为了“开十年不出大毛病”选择雷克萨斯,还是为了“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拥抱新势力?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顺便说一句,我最近听说雷克萨斯上海工厂已经在选址了,如果有机会,我一定第一时间去探厂,带大家看看“匠人精神”是怎么造电动车的。到时候,咱们现场直播!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