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看到吉利银河 V900 MPV申报信息,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问题是:“这么大的车,真的有必要搞到5米3长吗?”是不是所有家庭都需要这么大的空间,还是说这就是中国MPV市场的新方向?汽车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智能,可我们真的想要一辆“巨无霸”MPV吗?这个问题值得琢磨。
激光雷达放车顶上,这事儿其实几年前大家还在议论:顶着半个保温杯似的玩意儿到底是不是刚需,还是个噱头。现在看这辆银河 V900直接就上了,还把它搞得特别显眼,那就意味着厂家觉得这是顺应潮流。可是,激光雷达给谁带来了安全感?用户有多少是真的理解它技术上的“门道”?是不是买车就关注主动安全,还是说安全配置已经变成人车之间互相“卷”的一场比拼?有意思的是,现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智能辅助驾驶,但现实里真正用激光雷达的场景到底多不多,大多时候还是个未知数。
拉回到银河 V900这辆车身上。5360毫米的车长,将近两米宽,两米高,3200毫米的轴距,这尺寸数据拿出来确实唬人。大空间固然好,但老百姓真的每家每户都需要8座、6座的庞然大物吗?城市里停车位越来越紧张,路上的车越来越多,这么大个车开出去,驾驶员有点心理压力不?可能MPV的车主真的更在乎“空间为王”,但也许只是市场“教”我们要买大,而不是我们的刚需。车越大,意味着成本越高、油耗越大、养护也更麻烦,这是不是跟“环保节能”趋势唱反调?
再说回外观。双色车身、贯穿式的灯带、大尺寸中网、波浪形格栅这些词几乎成了新车的标配。这些年的国产车,尤其是像吉利这样的头部品牌,外观已经往“潮”方向发展了。每辆新车出来,主打辨识度、科幻感,争着做科技和时尚的结合。我不禁想问一句,汽车工业到底是要卷技术,还是要卷外观?有时候一个尾灯、一块屏幕、一个雷达都能决定新车到底“洋气”多少。可实际对车主来说,买回家到底是用来看的还是用来开的?
还有动力。1.5T增程动力系统+ 三元锂电池。意思是电驱为主,油为辅。纯电大家不敢买,增程正好。这里的逻辑是,既能满足电车的绿色环保和动力响应,又不用担心续航焦虑。但现实里,油混电的技术自己才刚成熟,市场其实还扑朔迷离。190公里/小时极速,这数据挺好,但大多数时候城区开车,能不能发挥出来还真不一定。而且增程动力是不是以后就能完美解决新能源痛点,这事儿还是个问号。
聊回用户角度。中国市场这几年MPV突然火了。以前谁开MPV?要么公司老板、要么二孩大家庭。但现在,家用都开始讲究“出行要宽敞”,全家出游成为刚需,出国旅游受限了,国内自驾成为热潮。厂家自然也就瞄上了这个“家庭大空间”。6座、8座的选择,其实更多是为了满足所谓的“全家人一次出行”。但现实里,谁家真能一车坐满八个人?大多数MPV,还是在三四口用,偶尔有老人孩子。坐满人,反而是一种“极限工况”。所以,把空间做大,是不是也该让空间配置更人性化,比如第三排坐着舒服,座椅变形多样,储物空间合理,比单纯拉长拉宽更实在?
看看这些年汽车市场,新能源、智能化已经成为主旋律。厂家在智能驾驶和安全辅助系统上花了不少钱,经常互相攀比,看谁的雷达多,摄像头多,屏幕大。银河 V900这次直接上激光雷达,是不是又一轮技术“军备竞赛”?消费者真的会因为这个买单吗?有多少车主肯真的相信自家车“能自动驾驶”?再退一步讲,数据在商量,实际在体验。很多高科技玩意儿最后都成了宣传的噱头,真用起来才发现跟手动操作其实差不了多少。“科技”成了新车销售的话术,反而实际体验被放到后面了。
吉利这个品牌,这么多年拼到了今天,其实离不开不断创新和不断“卷”自己。这回银河 V900上市,明显是想冲击MPV市场的新高地。激光雷达、增程动力、大号尺寸,基本每一个都是行业热点。但我还是想问一句:厂家做MPV,是不是该多考虑一下普通人的实际需求?比如停车难,油费高,几年后的车辆残值,还有家里真正坐满人次数有多少。空间大是好,但空间该怎么用,用户想要什么样的智能科技,是不是能再听听用车人的声音?
现如今买车,很多人其实已经不再关心“品牌加持”,而是越来越注重自己实际体验。一个大车,空间宽敞,外观拉风,这些都是表象,最核心还是日常使用场景。像银河 V900这么大的MPV,在一线城市大概率还是公司用车、商务接待或者“别墅区家庭”在用。普通家庭要不要投入几十万,去买一辆大车,付出高养护成本和停车焦虑,真的值得深思。是不是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紧凑型MPV或者更节能的SUV,反而更符合实际?
车市进步是好事,厂家推出新技术也是好事,但要让技术真正落地,提升实际体验,别光在数据噱头上下功夫。要不然,最后真的变成“买的是科技,开的是心理压力”。你说5米3多长的车,马路上各种限高限宽,地下停车场能进吗?孩子上下车方便吗?家里老人能适应吗?这些“细节问题”,往往才是决定消费者最终购买的关键。科技感,不是单纯让车“更像机器人”,而应该让驾驶者更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空间大,不是单纯能多坐两个人,而是每个人都能舒舒服服坐着。
吉利银河 V900这一步,明显是想既拿下科技高地,又饱和空间需求。可是这么个“巨无霸”,将来能否在市场里真正成为“MVP”,还得看市场和消费者的实际反馈。不妨多点现实点的研发思路,听听车主的吐槽,别让行业一直在自娱自乐。
最后还是回到那个老问题:“我们买车,究竟买的是什么?”是家人的舒适,是技术的保障,是日常出行的便利,是买一份体面还是买她的实用?每个人心里都有底。厂家造车,不妨也和用户一起多问几个“为什么”,别让科技和空间一味扩大,最后变成别人的困扰。像银河 V900这样的大车,激光雷达也好,增程动力也好,漂亮外观也好,都是加分项,但不会是全部。用户最终买单,还是得看这台车,给你生活带来了多少方便和温度。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