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暴跌99%反手就涨价,保时捷这波操作谁看得懂

念叨一句,这世道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保时捷,那个在车迷心里跟印钞机划等号的德国佬,前脚财报刚出来,利润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下冲,跌了99%,四十多亿欧元就剩个零头。

我寻思着这不得打骨折促销,含泪清仓回血?

嘿,人家后脚就给你来个神操作:涨价!

专挑美国市场这颗“软柿子”捏。

这逻辑链条在哪儿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

这不就是那个考试常年倒数的小子,突然回家跟你嚷嚷,说这学期买教辅的钱都打了水漂,所以下学期零花钱必须翻倍吗?

简直不讲道理,耍流氓啊。

先别急着骂,咱们把时间轴往前倒一倒。

想当年,保时捷那叫一个风光,大众集团里最靓的仔,利润率高得吓人。

利润暴跌99%反手就涨价,保时捷这波操作谁看得懂-有驾

一辆911的利润,顶得上大众卖一操场的高尔夫。

可这好日子怎么说没就没了?

还不是被那场轰轰烈烈的“电动车革命”给闹的。

眼瞅着隔壁特斯拉的马斯克都开始琢磨怎么上火星了,咱们国内的新势力更是卷生卷死,把价格战打成了白刃战。

保时捷这位养尊处优的“老钱”,也坐不住了。

焦虑是会传染的,尤其是在这种行业大洗牌的时候。

于是乎,脑子一热,搞起了“大干快上”那一套,又是砸钱自研平台,又是要自建电池厂,那架势,仿佛要一夜之间把斯图加特变成下一个硅谷。

理想很美好,现实一巴掌就把你扇懵了。

利润暴跌99%反手就涨价,保时捷这波操作谁看得懂-有驾

那个吹得天花乱坠的纯电平台,搞了半天是个“半拉子工程”,只能羞答答地宣布“推迟上线”。

而那个更宏伟的电池厂计划,干脆就直接进了故纸堆。

这一通骚操作下来,电动的影子没见着多少,倒是先背上了一屁股债,27亿欧元,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听了个响儿。

利润暴跌,这口大锅,首先得自己背好。

传统豪门转身的姿态总是这么笨拙又悲壮,总觉得自己血统高贵,能包办一切,结果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面前,摔得比谁都惨。

光是“内伤”也就罢了,偏偏还赶上了“外患”。

大洋彼岸的关税大棒一挥,保时捷的出口成本蹭蹭往上涨。

据他们自己那位叫白禹翰的财务大总管透露,一年下来,光关税就得损失掉7亿欧元。

利润暴跌99%反手就涨价,保时捷这波操作谁看得懂-有驾

那这笔钱从哪儿找补呢?

答案显而易见:消费者。

羊毛,还得从羊身上薅。

真是个小机灵鬼。

更让保时捷头疼的,是咱们中国这个曾经的“提款机”,现在也不那么好使了。

曾几何时,国人对那个盾形车标的迷信,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可现在呢?

国产车雄起了,从几万块的代步车到上百万的豪华SUV,要啥有啥。

咱们消费者的眼光也毒了,不再是那个只认牌子的“小白”了。

保时捷突然发现,自己不仅要跟奔驰宝马这些老对手抢饭吃,还得防着一群“不讲武德”的后生们偷家,能不头大吗?

内外交困之下,裁员成了唯一的选择。

刀起刀落,几千个家庭的生计,就变成了财报上冷冰冰的数字。

一面是对外涨价,维护自己那点可怜的“奢侈品”尊严;一面是对内裁员,节衣缩食过冬。

这强烈的对比,真是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

最绝的是,那个天天把“All in电动化”挂在嘴边的保时捷,现在又开始恬不知耻地拥抱内燃机了。

延长燃油车型的销售周期,甚至还要搞什么“经典复刻版”来收割情怀。

这脸皮,怕是比城墙拐角还厚。

但你又不得不佩服它的现实,因为它比谁都清楚,能让车迷们心甘情愿掏钱的,依旧是那台能发出天籁之音的水平对置发动机。

毕竟,数据摆在那儿,超过八成的订单,还是冲着那份最纯粹的驾驶乐趣去的。

所以啊,这整个故事就是一出活生生的“霸道总裁落难记”。

一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巨头,在时代的浪潮面前,因为恐惧和傲慢,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结果摔了个狗啃泥。

然后它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还想着怎么从围观群众兜里讹点医药费。

它赌的,无非就是那个车标的“含金量”。

可它似乎忘了,这个时代的消费者,最不缺的就是选择,最看重的就是“值不值”。

当神话褪去光环,当信仰开始动摇,这出“涨价大戏”,究竟是能让它起死回生,还是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咱们啊,就搬好小板凳,嗑着瓜子,慢慢看吧。

亲眼见证一个时代的落幕,不也挺有意思的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