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了老铁!2023年,东风日产一把关掉两家工厂,直接砍掉三分之一产能。很多人以为这家老牌合资车企要“瘦身减脂”,结果,反手就是一个大动作——百亿砸向新能源研发。这波操作,看得我是一脸懵圈。按理说,生意都做到“大保健”环节了,大家都想着苟住省钱,日产却像喝了两斤老雪花啤酒,直接冲向风口浪尖。有人说这叫“战略性收缩后发制人”,也有人酸一句“东风日产这是病急乱投医”——但问题来了在新能源车“卷”得飞起的当下,日产这波豪赌,是真放手一搏,还是“斗地主最后一手大王”?底裤都快输光了,还能翻盘?
说实话,这事要搁东北大姨聊天群里,指定有人蹦出来一句“日产这不是掏家底赶大集吗!”关掉才投产两年的新工厂,7个亿贱卖给同行,手头资金紧张得跟“月光族”似的,产量砍到三分之二。结果你一抬头,人家宣布百亿级别的巨额研发投入,目的明确——造自主新能源车。这操作就像刮完光头剃了胡子,然后豪气冲天说“接下来老娘(老子)开服装公司!”你说信也成,不信也罢,悬念倒是被日产自己给造出来了它斩断传统燃油车“臂膀”,是壮士断腕,还是临死前绝地反扑?关键是,这波和以往日系车企一贯的“稳健保守”截然不同——简直像个要上牌桌赌命的狠角色。
仔细扒拉日产的动作,背后的逻辑着实耐人寻味。销量持续下滑,奇骏、艾睿雅上个月加起来连五千都摸不到,老厂子开一天亏一天,还不如赶紧止损。武汉新工厂,才上线两年就当二手货甩给岚图,气质这块跟“萝卜快了不洗泥”有一拼。日产表面上和现实低头,实际心里装着一肚子野望新能源市场可是香饽饽,谁都想咬一口。但降本增效的现实压得人喘不过气,哪怕全球财报第一季度都亏了近8亿,还得死撑着强扭转型。
但讲真,老百姓最怕这种自以为聪明的“新老混杂”——嘴上讲新能源创新,脚底下还踩着老技术的船。艾睿雅那段车主集体维权的闹剧大家记得吧?说白了就是续航虚标,电池性能拉跨,消费者都快练成“盲盒玄学家”了。反观国产友商,隔壁比亚迪随便一款新能源车型一个月就卖出去三十万辆,日产N7两个月卖了一万多台还被夸成转型曙光,简直像小学生作文里的“鼓励奖”。你说,尼玛光拼情怀有用吗?自家的三电系统还全靠外采,电池技术跟国产比差了好几个代,智能化也落后一大截,这玩意咋和卷疯的国产新能源拼耐力?
表面上,这一刀两断式的“战略转型”,一度让部分业界看客信心满满。日产有几十年技术底蕴,合资车企影响力也还迷人。甚至,有经销商在群里开心喊“终于松绑,投入新能源,大象也要起飞了!”但大家都知道,这是假象。你要问一线销售,十个有九个心里打鼓展厅里剩下的都是燃油车库存,就算下半年有新计划,展车也没新花样,连800V超快充的门都没摸到。消费者呢?更是用脚投票,国产品牌早就用“性价比+配置”收割用户,日产还在原地画饼。真要说得好听点,大环境是新旧势力你来我往,群雄逐鹿,大家共舞;难听点,合资品牌还真成了“老胳膊老腿”,网上流传的得好——“国产怼合资,电动干油车,油改电,改得人发慌。”
反对声音也大。有人讽刺日产百亿下注是“押宝空头支票”,冲着新能源热炒一通,实际上没有技术突破,砸多少亿也掀不起浪花。更狠的还在于行业老对手的围猎本田那边挥泪甩掉了讴歌品牌,憋了三年就挤出来个“电动雅阁”,续航勉强能开400公里。大众倒是真金白银砸钱自建电池厂子,结果ID系列车机一样被喷卡顿,颜面无存。反观日产这边,嘴上喊ALL IN,实际靠老架构撑门面,反而让人担心变“电动时代难民”。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就在所有人以为日产铁了心“断臂求生”,行业洗牌风暴里踩稳新赛道的时候,结果一查底子,全是老酒装新瓶。N7号称全新研发,实际上核心技术还是十年前那一套旧瓶子。智能化这块,就别想了——光是车机卡顿那档子事,足以让月薪五千的员工颤抖三回。你知道“智能化”这词,在国产新势力里,已经成了鄙视链核心。比亚迪、特斯拉人家早在自研电池、矿产垂直整合了,日产还在给外面供应商送钱。新能源车主圈有句梗“买日产=买一辆十年前的电动车。” 你说,这不就是一边割肉,一边还拿着炖锅煲汤?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日产还放出豪言“到2027年,我们要推出十款新能源车!”我一听,直接乐了。你看现在市场节奏,三年能生几茬孩子出来,新能源技术早就是狗年变猫年,产品节奏慢一秒就被拍在沙滩上。当日产新车刚登场,国产品牌黄花菜都凉了,还搁那儿念“大古兰经”(东北话说法,意思是念叨没用的东西)。行业好手比亚迪的月销量轻轻松松三十万,日产准备玩到2027,届时用户连“分享停车位”都不认识N7长啥样了。
手里有点钱,撒给研发,不如老老实实先把基础体验做好——车机系统、充电网络、售后服务,这三板斧就是赢新用户的“真功夫”。看看五菱宏光MINI,就靠一百多公里的续航,定位精准照样月销三万,这性价比思路甩日产十条街不止。日产这会儿还端着合资牌子的架子,啥都想躺着赚,错过了新能源最好的弯道。悄咪咪说一句,后台经销商比总部都慌,展厅只能靠奇骏逍客撑场子,销量数据简直不堪入目。新能源汽车时代,没有人能靠老情怀混饭吃。
眼看风浪越卷越大,日产似乎还没明白苗头。新闻稿和高管讲话会上,一副“武林高手归来”的自信,实地一走访——多的是隐忧。去年关厂裁员动作以为是刀锋见血,实际上暗流涌动。研发百亿看着豪迈,具体操作还是老一套流程、外包三电、采购零件。行业口号响得震天响,真正底层供应链整合,连隔壁二线新造车企都不如。此消彼长下,高层转型压力大,基层销售更是“前景难卜”,客服热线天天接“为啥日产没高压快充、为啥车机那么卡”的投诉电话。团队士气低落,经销商库存眼瞅就压成“史前遗迹”——这些表面平静的余波,早晚还得翻新花样。
社交平台上,车主讨论也在分化。部分忠粉安慰自己日产历史悠久,合资品牌还没到“药丸”地步;更多新生代只认性价比、智能化,合资“光环”早就褪色。你要说还有啥希望,只能寄望日产真整出个像样的新品打个翻身仗,不然就得看老天爷降临奇迹了。更大的危机还在于新能源技术变革速度前所未有,行业头部玩家卡位已经完成,日产能否靠“百亿翻身”,一切成疑。
实话实说,现在这种情形,日产这波“豪赌创新”真有点儿像贼船上的大哥,信誓旦旦说要带弟兄们银两翻倍,结果船破水进,全靠大伙拼命排水续命。这样搞法,按网上爆笑段子来说,就是“伪转型,真抽风”,看似轰轰烈烈,实则病由内起。难怪有人夸日产敢砸钱搞研发,我却更想替员工和老用户喊句你要真心搞未来,行,别玩虚的,别端着合资老爷车的那股劲头,先把基本面干明白了,别等到真退市了再悔青肠子!自嘲一句,要是日产真能靠百亿翻身,那我都信狗熊会爬树!
合资品牌跌落神坛,是因“战略创新不够快”还是“底子太老装新瓶”?日产的百亿研发,是“绝地反击”还是新的豪赌?您怎么看日产正式“下重注”冲刺新能源,是老树开新花还是自娱自乐?反正,小编替经销商和车主都捏把汗你是支持日产勇敢转型,还是觉得这波操作后劲不足?欢迎留言,上车开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