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量产前夜,增程式车型为何成了“烫手山芋”?
如果你最近正打算买一辆新能源车,我劝你三思而后行——特别是对那些看起来很美的增程式电动车。就在我们谈论未来出行的时候,一场由固态电池引发的行业巨变正在悄然临近,而增程式技术,很可能成为这场变革中的首个“牺牲品”。
刚刚过去的10月,增程式电动车市场已经显现出疲态。数据显示,增程式电动车批发销量同比下滑1.9%,零售同比下滑更达到7.7%,这已经是该品类连续第四个月出现同比下滑。与此同时,曾经凭借增程式技术一路高歌猛进的理想汽车,其增程系列车型在10月份全线销量下滑,最高环比下降达21%。
为什么曾经备受追捧的增程式技术突然不香了?答案藏在实验室里。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近日透露,全固态电池预计在2027年实现批量装车,并于2030年大规模量产。这一时间表得到了行业内多家厂商的印证——丰田计划在2027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车,宣称续航达1200公里,充电仅需10分钟;宝马与SolidPower合作,计划在2025年推出测试车;国内的长安汽车也规划在2026年实现装车验证,2027年逐步量产。
固态电池的到来,将直接击中增程式技术的“命门”。一位修车师傅的忠告很直接:“如果5年内不打算换车,宁选纯电,也别碰增程。”原因很现实:纯电动车的问题是“明天会更好”的可逆问题,随着充电设施完善和技术进步,续航和充电焦虑正快速消散。而增程式的缺陷是写在架构里的——它同时拥有两套动力系统,高速工况下热效率普遍低于28%,相当于将汽油转化为电能的效率还不如传统燃油车。
更残酷的是电池衰减的现实。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3年发布报告显示,主流增程式车型在8万公里后,电池健康度普遍跌破80%,而同期的纯电车型平均保持88%以上。由于增程式电池长期处于浅充浅放状态,其日历寿命衰减速度比深度循环的纯电电池快30%。当电池健康值跌至75%临界值时,更换成本可能高达车价的40%。
从用车成本看,增程式也处于尴尬境地。它需要同时维护发动机和电池电机两套系统,保养项目繁多,费用自然比纯电车高出一大截。有车主抱怨道:“一次保养,既要关心电池健康,又要操心发动机的保养项目,费用比朋友的纯电车高出一大截。”
当固态电池在2027年开始装车,增程式的劣势将更加明显。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传统锂离子电池的2-3倍,支持超快充电,充电时间有望缩短至几分钟,且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电池的热失控和起火风险。届时,续航超过1000公里、充电十分钟、绝对安全的纯电动车将成为市场主流,增程式“可油可电”的过渡优势将荡然无存。
那么,现在到底该买什么车?如果你一年内必须买车,可以考虑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过渡车型,如蔚来ET9、智己L6等;如果能等2-3年,不妨直接等待2027年的全固态电池车型;如果实在需要立即购买增程式,务必选择技术实力雄厚、有固态电池规划的品牌,并仔细阅读电池质保条款——某些混动车企的电池质保协议中有多达20余项免责条款,让90%的二手车主难以享受到免费更换服务。
科技的进步从来不会因怀旧而止步。当充电比加油更方便、续航比油车更持久、安全性能全面提升的那一天到来,我们现在关于“纯电还是增程”的争论,或许会像当年讨论“功能机还是智能机”一样,成为一段尘封的历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