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最近谁在汽车圈混得风生水起,奇瑞绝对得有姓名。
还真不是盲目捧场,人家作为车企,硬是在一众打着“绿色转型”旗号的同行里突围而出,成了2024-2025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榜单里唯一上榜的汽车品牌,咱得承认,这波操作够吸睛。
常有人问一句:那些挂ESG(环境、社会、治理)标签的企业,到底真心实意在搞绿能,还是披着高大上的外衣玩概念?
说白了,这事儿要么只是刷存在感,要么就是“卷王”们拼命往前冲,然后剩下的小伙伴不得不跟上,最后卷成一锅粥。
奇瑞这次,到底给咱们贡献了什么“奇迹”?是不是实打实动了真格?值得其它企业借鉴么?
一兜兜问号,就摆在眼前。
其实想想也简单,现在摆在全人类面前的环保压力,已经大得像大象坐地板似的,想装看不见都费劲。
汽车产业,这个“家里有矿”似的传统大户,从造车到卖车哪一步不得排放、耗能、占地?
“不绿色能拿到碳排指标吗?”、“用户敢不敢买高污染车型?”、“政策补贴还跟不跟得上?”……
这一锅问题,多少车企整得焦头烂额。
大佬们是时候祭出大招了——ESG理念,听着就有点科技感加点情怀buff,不光管自己生产低碳,还管上下游链条,组合拳整套输出。
可是说归说,谁都在喊环保口号,哪个品牌是真刀实枪把事情落地?
这才是关键。
据说,奇瑞咱得追溯到十年前,2015年就搞起一场叫“走进优秀供应商”的活动,连续十八期,逢年过节跟供应商们腻歪在一起交流怎么把产业链锻造成钢筋铁骨。
但你以为只会抱团聊天?
错!
他们每回都把行业牛人拉进来,什么立讯精密、佛瑞亚、德赛西威、博世、科大讯飞……不管你是智能化还是数字化、垂直整合还是AI驱动,一起上桌谈经论道。
结果呢?
不是互吹——是实打实让7家核心供应商拿下碳管理战略目标,把绿色承诺压成KPI。
这动作可真是“逼死”了做表面的同行,至少在供应链管理这事儿上,奇瑞摸到了门道,还当了个“样本户”。
你要说ESG这套,大家表面上说着为地球,为未来,是不是说着说着又变成了大厂们的新名片?
咱们不妨再细扒扒。
去年,奇瑞干脆拉10家核心供应商组了团,发了个“可持续供应链倡议”,九大支柱,说白了就像NBA选秀一样挑靠谱的合作伙伴。
搞到最后,签名落笔的有300多家,别以为这是朋友圈点赞水平——人家包括了原材料、零部件、物流这些关键节点,覆盖面广得跟电商双十一的物流图一样。
跨区域、跨产业联动,往那儿一摆,是不是有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既视感?
而这股浪潮的背后,其实是汽车行业边界全线模糊的信号。
以前,大厂牛气冲天,什么咱都能独立搞定;结果智能网联、电动化、绿色低碳三股浪一叠加,谁也没法关起门来玩单机版。
整车厂、零部件、科技公司、能源厂商、甚至基础设施小伙伴,全都得坐一起,做点正经团体作业,否则一个人真卷不过来这滩深水。
说得直白点,以前“卷”产品现在“卷”生态,干得早干得深才有资格笑到最后。
讲真,市场能看得见的,奇瑞最近几年是真把绿色低碳搞成了信仰式的动作艺术了。
最直观的就是,那五家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的基地——用环保标准做内卷模板。
要做到低碳化,不仅要在设计上脑洞大开,采购得讲排面,制造环节还得罗列一堆绿色技术,最后回收再利用……整个流程不敢有短板。
甚至在出海和海外建厂这块,也不是搞得像“游击队”那样捞一波走人。
他们讲究一个“In Somewhere, For Somewhere”——哪生产哪消费,生态协同、本地共建。
你还别说,这事儿玩得好,做全球闭环能快人一步。
关键是,这个车企不是光国内风生水起。
前脚福布斯榜单刚挂名,后脚就又进了《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
有网友调侃,奇瑞这是“ESG锦鲤体质”,年年上热搜,同行不服都不行。
可一个榜单混不下来了嘛,咱们中国车企玩得风生水起的本事,总得有点拿得上台面的硬货。
扒到这里,其实很多人心里隐隐浮现出一个问题:ESG和绿色发展这东西,真有那么“玄学”吗?
说白了,不就是提升品牌含金量、增加海外信用、趁机在政策面前多张几张牌?
有点像高考加分政策,一堆人想冲进去,冲进去的又怕水太深游不上来。
可是,这也挡不住卷王们带头往深水游。
细琢磨,哪怕是个普通车主或者路人甲乙丙,现在看车、买车,能不关心一下环保?
油价一涨,新能源销量就蹭蹭往上飙。
手机APP满天星的车辆碳排统计,各家厂商只能追着数据跑。
消费者就一客观——价格香、配置强、环保智能一个都不能落。
奇瑞品牌能在一片红海里杀出重围,靠的还真不是单纯靠嘴皮子,而是有一套自己的绿色生产、全球运营套路,硬生生跑赢了内行。
其实回头看看,车厂这个行业早就不再是单一的“铁匠铺”。
那套单打独斗的老方法,怎么可能撑得起今天全球产业链那条大动脉?
每一环——不论研发、制造,还是上下游的协作,ESG都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在背后拎着。
老百姓不一定能说出什么是从全生命周期降碳、数字化供应链、智能绿色出海,但真心希望未来路上少点尾气、多点清新,谁不期待生态更美好点?
当然,有些舆论也有疑惑,凭什么奇瑞能成“唯一上榜车企”?
中国懂车的多,敢玩出新的、敢赌未来的还真有限。
也许正是踏踏实实从管理到生产,从理念到落地,把ESG这堆“新词”炼成真金,才是奇瑞崛起的底气。
卷到深处,基础打牢了,外界也不得不服。
再返回头想——这一切看得见的成绩,背后都是行动和协同的积累奇迹。
奇瑞不是凭空造出绿色工厂、智能供应链这些硬通货。
人家把每个细小环节都扒一遍,连同上下游圈里朋友一起“自黑式”挑刺,最后磨砺出来的产业链才能抗住行业地震,哪怕全球化再复杂,也有底气扛得住。
明明可以选择走捷径,奇瑞偏要搞全价值链降碳、低碳、智能一起抓,本土经营和海外合规双管齐下,走上了一条没人抄得来的路。
行业的天花板,不就是靠这些“可持续”的硬指标一天天抬起来的吗?
这谁还忍得住不佩服一句?
当然啦,具体到每个消费者头上,可能也会问:这些跟我买车有多少关系?
其实,你愿花一块钱去为可持续买单,未来出行真的更绿色低碳,就说明这套“值了”。
做企业的,有担当肯做底层治理,给行业正名,给社会留底线,这才叫责任。
一看就是能干大事的品牌对吧?
有一说一,这些年,整个行业谁不打环保牌?
但是真有几个能做到底,把理念种到骨子里,最后变成技术、市场、品牌的杠杆?
奇瑞成了唯一上榜的车企,已经给行业画出了红线,剩下的,就看大家如何赶超。
总而言之,“绿色转型”这事,不是谁克隆谁抄一下就能成。
真刀真枪搞起来,拼的是技术、管理、格局,还得有点企业愿景在里头。
奇瑞用实际行动证明,车企想要立足全球市场,这些基本盘谁都别想落下。
小伙伴们,下一个独角兽,就是你们家吗?
话说回来——你觉得ESG和绿色发展对日常生活、消费选择有没有影响?
你会为一个更环保的品牌买单吗?
评论区见。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