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SUV市场现断崖式下滑,9月首周仅两款车型销量破千,领克06排第5,XR-V惨列第22,合资车普遍低迷

小型SUV市场这阵子确实有点凉凉。9月第一周的数据一看,只有两款车销量破千,这比例真稀罕——元UP卖了个4028辆,缤越也超过了2000辆,其他全都尴尬得很。别看数据摆这儿,我刚开店那会儿,销售跟我聊起劲客,说:这车现在卖不动了,跟去年差太远,打了多次折还勉强卖点儿。话没说完,我翻了翻笔记,发现劲客这次居然只卖了不到百辆,确实尴尬(样本有限,不确定性高)。

你说为啥会变成这样?同价位的缤越和XR-V比起来,怎么一个火一个冰?我倒觉得,弄清楚供应链的出货节奏和厂家的补贴策略,能帮部分说明。用个生活比喻,咱们买菜,有些卖家愿意把价格降到底,货源充足,顾客排队抢;有些卖家虽然菜好,但价格硬,剩下的菜被冷掉了。XR-V这边,供应链还算稳,但价格调校不灵,渠道自主优惠空间小,出货速度慢,导致库存高企,观望的人多。再看缤越,厂家能配合,比如季节性优惠多,从研发到生产环节很流畅,生产线调度及时,出货迅速,导致市场活跃度自然高很多。

小型SUV市场现断崖式下滑,9月首周仅两款车型销量破千,领克06排第5,XR-V惨列第22,合资车普遍低迷-有驾

这个研发到供应链调度的关系,其实不复杂,想象你做一桌饭,材料配齐了但时间没安排好,就算调味料再好,饭菜上桌也晚,人自然少了。车企这点挺像厨房管理,效率直接决定销量的热乎程度。

不过刚才说了劲客销量少,好像有点大一概而论。毕竟不同区域表现差异明显,东南沿海可能卖得还凑合,内陆就没这面子。我收回刚才那个话:合资车普遍低迷但并非全然死透,地区行情差别还是挺大的。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我们是不是该多维度看销量,别光盯着全国总盘子?

顺便聊聊XR-V吧,我问过维修师傅,他那口气很无奈:这车电子架构老旧,保养和修理都比新款难搞,年轻人转投新能源早就不是新闻了。话说回来,新能源确实搅乱了市场格局。现在买小型SUV,价格甚至赶上了紧凑型,有人会搞混,反正我观察,头部车型开始挤占那些原本属于小型市场的用户。

小型SUV市场现断崖式下滑,9月首周仅两款车型销量破千,领克06排第5,XR-V惨列第22,合资车普遍低迷-有驾

你有没有注意到销量比较悬殊的车型和品牌?传祺GS3,销量已不到千辆——看数字很直观,但我跟4S店老车主聊了聊,他说:传祺这车没啥大毛病,就是品牌认知度没拉起来,买的人担心保值率。我这里临场算了笔账,按现在的行情,传祺小型SUV三年保值率大约只有45%左右(且体感值,样本有限),你换车成本明显高于同级别的日系车。

交个朋友,这种买车的心理你遇到过吗?我觉着很多消费者其实挺看中保值率,尤其买车算入家庭预算很紧的时候。虽然我之前说了合资车整体低迷,但换个视角,价格策略、用户信任感、品牌力这几条线一起拉扯,市场表现才真实。

各位有没有发现,头部车型集中了上半壁江山的销量?元UP和缤越两者加起来,销量占比超过了55%。这意味着,其他三十几款车型的市场份额被严重压缩,显然是一种典型的头重脚轻现象,市场可能正在快速洗牌。我拿这个数据跟身边朋友聊天,他说这种大头效应像淘汰赛,挺残酷。

小型SUV市场现断崖式下滑,9月首周仅两款车型销量破千,领克06排第5,XR-V惨列第22,合资车普遍低迷-有驾

我个人对下一个市场趋势还有些没细想过的猜测:是不是未来新势力品牌或者混动技术会更有优势?毕竟合资品牌这次表现一般,纯电和混动车型可能借助新技术和补贴重塑市场格局(不确定)。

顺便提一句,MG4的保养周期挺长,费用也低,养起来省心多了。相比传统燃油小型SUV,电动车后期成本优势浮现,我也没早想这么明显。

小型SUV市场现断崖式下滑,9月首周仅两款车型销量破千,领克06排第5,XR-V惨列第22,合资车普遍低迷-有驾

说到尺寸,途岳新锐比缤智小却不纳入小型SUV行列,我有点费解。是不是厂家定位策略差异太大?或者是票圈里有人用这个差异说市场趋势,但具体逻辑没对上?(这段先按下不表)

如果你还在考虑买小型SUV,我忍不住得问,咱们到底是在买车还是买情怀?车到底是代步工具还是身份象征?在这销量断崖式下滑的市场,挑一台合适的,到底该怎么选?

最后想说,我在4S店看到某款车尾灯上的细节——灯珠位置设计得挺用心的,夜晚辨识度极强。你有没有注意过,这些车灯的细节设计,其实无声地告诉你厂家的用心程度,而不少消费者可能根本没放眼去看。

小型SUV市场现断崖式下滑,9月首周仅两款车型销量破千,领克06排第5,XR-V惨列第22,合资车普遍低迷-有驾

这个小细节,不知道会不会成为未来品牌生死的分水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