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乾崑智能驾驶系统,这名字听着就带着一股子未来感,通常我们是期待它出现在那些静悄悄启动、一路纯电滑行的“新物种”身上。结果呢?它却跑到了上汽奥迪A5L这台实打实的燃油车上,这感觉就像是给一位穿着定制西装、手握机械表的老派绅士,突然配了一副能实时分析路况的AR眼镜,挺有意思的混搭。
为啥奥迪要这么干?或许是眼看着智能化成了新赛道的主流玩法,燃油车也不能干等着被落下。毕竟,燃油车有它根深蒂固的拥趸,那种加油就走、续航无忧的踏实感,是电车暂时替代不了的。
但光有传统优势不够,消费者胃口变了,他们要的不仅是机械性能,还要“聪明”。于是,奥迪可能就想,干脆把最擅长的机械功夫,比如它的底盘调校、发动机和四驱系统,跟现在最热门的智能化大脑结合一下。
这套华为乾崑系统带来的,是L2级的驾驶辅助功能,听起来好像不算顶尖,但想想看,全速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这些,在日常驾驶中是能实实在在减轻负担、提高安全性的。
尤其是在拥堵或者长途高速上,这些功能能让你稍微放松点神经。把这些智能便利植入到奥迪的驾驶底盘上,想想就觉得这个组合可能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不过,尽管头上顶着“华为乾崑”的光环,别忘了,它的心脏跳动声依然是汽油发动机带来的。那台EA888 2.0T发动机,初期的204马力版本,后续还有更带劲儿的200千瓦高功率+48V轻混的版本。
这才是它的根基,是它区别于电车、能提供传统驾驶乐趣的源泉。喜欢听发动机轰鸣、感受油门响应的人,依然能在它身上找到熟悉的感觉。
而且,这台A5L保留了进口A5的经典设计元素,比如那个漂亮的溜背造型和无框车门,这可是俘获不少年轻人的颜值杀手。
国产化后,为了更符合国人对空间的偏好,它的尺寸也拉长了,轴距达到了2922mm,车长也来到了4903mm。虽然牺牲了点原汁原味的紧凑感,但实用性确实提升不少。
外观设计也挺大胆的,那个大尺寸的进气格栅,里面的龙鳞纹理用镀铬装饰,看着挺霸气也挺精致。车头前面藏着不少传感器,就是那些激光雷达和摄像头,它们是华为智驾系统的“眼睛”。
侧面的硬朗腰线从头贯穿到尾,拉伸了视觉效果。半隐藏式门把手也是现在流行的设计,既好看据说又比全隐藏的故障率低,挺实在的小心思。
车顶线条流畅地滑向车尾,配合无框门,运动范儿十足。尾部的贯穿式尾灯点亮后辨识度很高,确实有点奥迪A7那种高级感。
内饰也努力向智能化靠拢,方向盘是运动的双平底造型,握感不错。最吸睛的是那块连在一起的全液晶仪表和中控屏,悬浮式设计,满满的科技感。
中控屏功能挺全的,手机互联、语音控制都有。副驾驶前面那块专属的娱乐屏,看来是要成为奥迪未来的家族特色了,给副驾乘客找点事做,挺好。
用料方面,奥迪还是挺厚道的,车顶用了翻毛皮材质,摸起来手感很好。中控台和座椅都是真皮包裹,双拼色的搭配也让车里显得更豪华,坐进去感觉对得起奥迪的招牌。
所以这台车,它身上既有奥迪传统的机械功底和设计语言,比如EA888发动机、quattro四驱、溜背造型、扎实用料。
同时又努力拥抱未来,塞进了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和数字化的内饰配置。它试图在燃油车和智能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对于那些既看重品牌、喜欢燃油车的驾驶感觉和补能便利,又对智能驾驶和科技配置有一定需求的消费者来说,这台A5L提供了一个不同于纯电动车的选择。
它不是彻底的未来,也不是完全的过去,更像是一个过渡期的产物,一次有趣的尝试。它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最终售价。
如果定价合理,也许能吸引一部分既想要传统驾驶乐趣,又不想错过智能化浪潮的潜在买家。但如果价格过高,面对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同级别甚至更低级别电车,它的竞争力可能会打上问号。
毕竟,现在消费者对“智能”的价值感知越来越强,也越来越愿意为此买单,但前提是整体性价比要到位。这台上汽奥迪A5L,带着华为的“大脑”和奥迪的“身体”,最终会在市场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挺让人好奇的。
它的出现,至少证明了燃油车并没有完全放弃抵抗,还在努力用新的方式来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它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未来的汽车市场可能会出现更多这种跨界融合的产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