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车企的股票突然大涨,原因很简单:美国终于松口降低汽车关税。
这个消息让丰田、本田这些日本品牌股价像坐火箭一样往上窜,马自达更是直接暴涨17%。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可能觉得就是股市的事,跟自己买车没关系。
但仔细想想,关税降了,以后买进口车是不是能便宜点?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可能马上又会想:等等,4S店真的会把省下的关税让利给我们吗?
说到关税这事,得从特朗普上台说起。
这位美国前总统向来喜欢用关税当武器,今年3月突然宣布要把进口车关税涨到25%。
这一下可把日本车企急坏了,要知道美国市场对日本车有多重要——去年日本每卖出去100辆车,就有28辆是销往美国的。
更吓人的是,6月份日本对美汽车出口直接暴跌26%,这谁受得了啊。
日本政府也是被逼得没办法。
首相石破茂最近日子不好过,执政党支持率跌得厉害,又赶上关税这事,只能硬着头皮跟美国谈判。
来来回回谈了八次,最后达成协议:关税从25%降到15%。
代价是日本得让美国车更容易进入日本市场,还要投资5500亿美元在美国。
说白了,这就是在交保护费。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特朗普不是一直支持传统燃油车吗?
这对丰田不是好事吗?
确实,丰田章男一直不看好纯电动车,坚持搞混动。
去年丰田RAV4混动版全球卖了118万辆,比特斯拉Model Y还多。
按理说特朗普政策对丰田有利,但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可不管这些,该收的钱一分不能少。
现在问题来了:关税降了,车价会降吗?
丰田之前算过账,每辆进口车成本要增加3200美元。
虽然7月份象征性涨了200美元,但跟成本比就是毛毛雨。
消费者别高兴太早,4S店降价的可能性不大。
想想也是,现在买车的人都知道,官方指导价和实际成交价从来就是两回事,销售总有办法把优惠吃回去。
更让丰田头疼的是,除了关税,还有个大问题——新能源转型。
日本押宝氢能源这么多年,结果中美都去搞电动车了。
现在中国市场日系车份额从23%跌到13%,被国产车打得节节败退。
东南亚市场也被中国电动车占了75%的份额。
美国市场成了丰田最后的堡垒,所以再肉疼也得交这个"过路费"。
说到新能源,就不得不提消费者的纠结。现在买燃油车怕过时,买电动车又担心充电问题。丰田的混动倒是折中方案,去年全球卖的车里将近一半是混动。但长远来看,这种两头押注能撑多久?就像买手机,当年诺基亚也觉得键盘机有市场,结果智能机一来,直接凉凉。
其实丰田自己也清楚,去年虽然赚了4.7万亿日元,但利润已经在下滑。日元贬值帮了大忙,汇率波动就让利润多了500亿日元。但这种靠天吃饭的好事能持续多久?现在关税降了是好事,但中国车企正在全球抢市场,早晚会跟丰田正面硬刚。
说到中国车,最近国内车市内卷严重,车企都在往外跑。这对想买进口车的消费者来说可能是好事,竞争多了选择就多。但也要小心,有些品牌在国内卖得贵,到国外反而便宜。就像某些奢侈品,出口转内销反而降价,你说气人不气人?
现在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关税降了,对普通买车人到底有什么影响?短期看,别指望车价大跳水。长期看,日本车企在美国的压力小了,可能会加大投入。但中国车企正在崛起,未来市场竞争会更激烈。作为消费者,最重要的是别被各种消息忽悠,看清自己需求。是想省油?要面子?还是图新鲜?想明白了再下手。
最后说句实在话,汽车市场就像天气,政策风云变幻,车企各显神通。但不管怎么变,记住一点:买车不是投资,是消费。看着钱包买车,别被销售的话术带跑偏。毕竟再便宜的车,买回家不合适也是浪费。关税降不降的,说到底就是个数字游戏,真正掏钱的时候,还是得自己拿主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