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ep这次动作真挺让人迷惑的。2026款的价格一放出来,马上就看到CompassSport版没了,Latitude成了新的入门,这起售价一上来就是30,990美元,比2025款直接涨了好几百,就别说老美现在和通胀那么美妙的态势了,买个入门级SUV都得掂量掂量钱包。说实话,我一开始还以为Compass会继续保持那个相对亲民的Sport版本,毕竟对很多年轻消费者来说,这车价格和配置刚刚好。可是事实是,它被砍掉了,有点像是品牌在调结构,也可能是供应链成本越拉越紧,低配版本不划算。
隔壁Grand Wagoneer倒是反套路,起价直接降了大概2.3万美元,跌到64,740美元,价位往下调,对比去年那次喊涨价,突然降这么一波,听销售小张说,他们算是冲销量冲着来的,毕竟大块头的定位还是挺有市场的。可惜普通的Wagoneer也就此停产,主攻豪华大尺寸SUV。像我自己翻相册翻到去年秋天那辆Grand Wagoneer,朋友拍照说这车,路上开着气场太冲,但现在价格一变,感觉Jeep有点分两头烧了——小型入门涨价,豪车回头降价。
你就看Wrangler,比如两门版开价到36,390美元,估计比我上次回访经销商谈价格涨了个5%。Gladiator Sport更是涨到41,825美元,虽然它本来就定位硬派皮卡,但是这么涨,也不免让人质疑买单意愿。修理店的小刘还说,这车材料涨,上游供应商又拉价,厂里这成本回不去了。他倒是没杠价格,还算实在。这里面供应链的博弈简单来讲,就像你做烧烤串,羊肉涨价了,老板没法不涨价卖,顾客能接受多少就是问题。
我之前说Jeep整体都在涨价,这个判断有点大。仔细看下来,中大型豪华SUV那边其实做了价格调整,甚至有降价趋势,估计是想把高端市场做厚一点,抢点市场份额,但入门和中低配车型的价格压力却实实在在显现。尤其Compass改版后,取消Sport这一档,反倒让那批预算有限、更看重性价比的买家有点尴尬。
不过让我感兴趣的是全新回归的Cherokee混合动力版本,起售价是36,995美元,比老款略低,算是给节油党投了颗糖。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法规压力大,让这套混动系统务必上身。和品牌同价位的福特Escape或者丰田RAV4混动相比较,Jeep这回确实有点诚意,虽然我还没开过这新车,不确定它的混动系统可靠性怎么样(这个没细想过),只能等待更多市场反馈和用户评价了。
新款Trailhawk高配车型加入了更多舒适性配置,不仅仅是越野党,连家用用户可能也会感到惊喜。那天和一个熟悉车内饰设计的小伙伴聊,他说Jeep这回配置上面有点追赶主流了,甚至有了些豪华味,可对价格敏感的用户估计又要犹豫了。的确,买车时一直要权衡配置和价格,提升配置自然成本也上去了。想想供应链里那条复杂的链条——从芯片到座椅按钮坪,环环相扣,任何一个部件涨价,整体设计成本都得递减地往上加。
电动Recon和全新Grand Cherokee的价格还没出,这更像是留了点想象空间。市场很期待,但Jeep似乎很谨慎,我甚至怀疑这回电动车的定价会不会扎心——毕竟电池成本没怎么降,而且高配电动车又得配各种感应装置,估计价格会高于传统车型不少。朋友开玩笑说:买了电动车,可能保养省了点,但你得先掏出钱包膨胀费。
简单算了一下,Compass的起售价30,990美元,折合成我们这边的购置成本,光车价再加税费和保险,差不多要上36,000美元了,相当于20多万元人民币(估算),对于入门级买家来说压力不小。相比同级别的本田CR-V或者丰田RAV4,Jeep的这波涨价显然让竞争压力更大了。买家会怎么取舍呢?这其实直接决定了Jeep后续的销量表现。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去年底在一线4S店听到一位销售说,Jeep客户的忠诚度挺高,但每次涨价都会有一批潜在用户被拦在门外。这话现在听起来更像警告了。供应链涨价没完没了,但品牌做出选择,并不全是为了利润最大化,也是在保证某些车型生命力和市场位置。
(这段先按下不表)你有没有想过,Jeep卖的除了车,卖的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身份认同感?这个入门Latitude取消了Sport,变成更规矩了,难道是想让客户更沉稳一点?又或者是舍弃了某些冒险因素,专注于供应链和利润?这背后到底是谁的决定呢?
现在问题来了,Jeep下一步会怎么走?是继续在高端车型挖潜力,还是会在中低端市场做细分,重新布局?买家会不会因为价格涨了选择转向别的品牌?这些问题值得盯紧。你觉得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