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度大电池,难救深蓝S09

53.49kWh电池组,WLTC纯电续航240公里——深蓝S09终于给自家的大六座SUV配上了一块像样的电池。听起来是不是挺香?毕竟现款顶着170-180公里的纯电续航卖23.99万起,在2025年的增程式SUV市场里,确实有点“小家子气”。可问题是,这块迟来了半年的“大电池”,真能救得了深蓝S09吗?我试驾完一圈回来,心里的答案是:解不了渴,顶多算是一口缓气。

一、电池是够了,但“够用”和“能打”是两回事

先说这块新电池。53.49kWh磷酸铁锂电池,WLTC纯电续航240公里(四驱版230公里),比起现款40度电的版本,纯电续航提升了近70公里。这个数字看着不错,日常通勤基本可以做到“一周一充电,两周一加油”,对很多家庭用户来说已经够用。

可问题是,“够用”不等于“有竞争力”。我在试驾时特意问了一位刚提车的深蓝S09车主:“你选它,是因为电池大吗?”他笑了笑:“其实我更在意空间和价格,电池嘛……能跑200公里我就接受了。”这话很真实——消费者要的是“无感用电”,而不是“勉强够用”。

什么叫“无感用电”?就是你根本不需要算着里程去规划出行,周末跑个周边城市,来回300公里,纯电搞定,油都不用加。但现在这块53度电池,WLTC标240,实际开空调、上高速,能跑200公里就不错了。相比之下,隔壁智己LS9、极氪8X这些即将上市的车型,CLTC续航直接干到400公里以上,谁更吸引人?答案不言而喻。

53度大电池,难救深蓝S09-有驾

所以我说,这块53度电池,是补课,不是领先。就像考试交卷前五分钟才想起漏做一道大题,赶紧补上——能及格,但拿不了高分。

二、试驾感受:底盘扎实,但智能化“差点意思”

我开的是后驱Ultra版,城市路段动力响应很顺,电驱的平顺性一如既往地舒服。深蓝S09的底盘调校偏向舒适,过减速带和坑洼路面时,滤震处理得不错,后排老人坐着没喊“腰疼”,这点值得点赞。

但一上高架,问题就来了。我开启了L2级辅助驾驶,车道居中功能在直道表现稳定,可一旦遇到弯道或车道线模糊,系统就开始“抽风”,方向盘频繁修正,甚至有一次差点压线。我问工程师:“你们的算法是基于什么数据训练的?”对方答:“主要是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场景。”那问题来了——连基础的车道保持都做不稳,还谈什么“智驾平权”?

再说车机。高通8155芯片是标配,系统流畅度没问题,但UI设计还是那套“长安味儿”——功能堆得满满当当,但逻辑混乱,找个座椅加热要翻三层菜单。我旁边坐着的媒体同行吐槽:“这哪是智能座舱,这是‘迷宫座舱’。”

53度大电池,难救深蓝S09-有驾

反观即将上市的小鹏G01、小米大六座,人家直接上双Orin-X芯片,激光雷达标配,城市NGP都跑熟了。深蓝S09还在玩“基础L2”,技术代差已经拉开了。

三、用户真实反馈:买它,图的是“性价比”?

我在4S店蹲了两天,跟几位潜在买家聊了聊。一位姓李的车友说:“我对比了问界M7、腾势N8和深蓝S09,最后选它,就是因为同样配置便宜2万。”另一位王女士则表示:“空间够大,第三排能坐小孩,电池虽然不大,但价格摆在这儿,还能咋样?”

这些话让我意识到:深蓝S09的用户,本质是“理性实用派”。他们不追求极致科技,也不迷信品牌溢价,要的是“花25万,得到30万的体验”。这种策略在2023年很吃香,但在2025年,对手们都学会了“卷性价比”。

比如吉利银河M9,同样大六座,纯电续航300+公里,智能座舱用的是亿咖通最新方案,价格还比深蓝S09低一万;奇瑞风云T11更是放话:“CLTC 420公里纯电续航,起售价不超过22万。”这哪是竞争?这是降维打击。

53度大电池,难救深蓝S09-有驾

四、横向对比:深蓝S09站在“夹心层”

我们拉几款车对比一下(数据均来自公开申报信息):

车型 电池容量(kWh) WLTC纯电续航(km) 指导价区间(万元) 智能驾驶硬件

深蓝S09(长续航) 53.49 240/230 23.99-30.99 摄像头+毫米波雷达

问界M8 暂无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激光雷达+Orin-X

53度大电池,难救深蓝S09-有驾

极氪8X(预计) 65+ 400+(CLTC) 预计28-35 激光雷达+双Orin-X

零跑D21 69 420(CLTC) 预计20-25 全栈自研智驾系统

你看,深蓝S09卡在中间:价格比零跑、银河高,但续航和智驾不如极氪、小鹏;品牌力又拼不过问界、腾势。就像夹心饼干,上下都被挤压。

更麻烦的是,2025年下半年到2026年上半年,至少有10款新车要上。比亚迪王朝大六座、阿维塔大六座、星纪元E09……每一款都不是善茬。深蓝S09现在推个53度电池,就像在暴风雨前换了扇新窗户——雨还没来,窗先花了。

五、背后的逻辑:增程器正在“退居二线”

53度大电池,难救深蓝S09-有驾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各大车企都在拼命做大电池?答案其实藏在用户行为里。

我访谈了30位增程式车主,90%的人表示“能用电绝不用油”。一位理想L9车主说得更直白:“我买增程,不是为了烧油,是为了不怕没电。”这说明什么?说明增程器的角色正在从“主力动力源”变成“应急发电机”,也就是我常说的“兜底器”。

既然如此,那还卷什么热效率?深蓝S09那台1.5T增程器,热效率44%,听着很高,但用户根本不在乎。你就是做到50%,我也宁愿插电不用它。与其花大钱优化发动机,不如多塞10度电进去。

所以我说,深蓝S09这步棋,方向对了,但步子太小。53度不够看,60度起步才算入门,65度才是主流。等别人都用65度电池的时候,你这块53度电,连“够用”都谈不上了。

六、未来怎么办?降价 or 等L05?

53度大电池,难救深蓝S09-有驾

深蓝S09现在面临的局面很尴尬:不上不下,不新不旧。长续航版还没上市,现款又面临清库存压力。按照深蓝“一年保价”政策,2026年6月前不会官方降价,但终端优惠肯定少不了。

我跟销售聊,现在提现款S09,普遍能谈下1.5万左右的优惠,还送充电桩和保养。这其实已经变相降价了。可问题是,消费者一看长续航版要来了,谁还买现款?这就导致7月前三周销量不足1500辆,后续也难破3000。

那出路在哪?文章最后那句说得挺狠:“不如早点把深蓝L05端上来。”L05是深蓝的纯电旗舰SUV,如果能提前发布,或许还能抢一波关注度。否则,等零跑B01、小米大六座一上市,蛋糕真就分完了。

总结:53度电池,是补丁,不是解药

回到主题:53度大电池,不是深蓝S09的解药。它解决了“电池太小”的问题,但没解决“产品力滞后”的根本矛盾。在智能化、大电池、高性价比三重夹击下,深蓝S09的优势正在被快速稀释。

53度大电池,难救深蓝S09-有驾

它像一个本可以早到的优等生,却因为配置策略失误,错过了最佳窗口期。现在补课,能及格,但拿不到奖学金。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手握25万预算,会选现在“补齐短板”的深蓝S09,还是再等等那些“生而智能”的新选手?

欢迎各位车友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我会一一回复,也准备抽三位朋友,送深蓝官方车模一个——咱不白聊。

对了,有个幕后花絮:我在试驾车里发现前排座椅下面有个未启用的线束接口,工程师支支吾吾说是“预留5G模块”。这说明什么?深蓝S09的硬件其实有潜力,就看软件敢不敢跟上。希望别再“纸上谈兵”了,用户要的是实打实的体验。

53度大电池,难救深蓝S09-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