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有个消息,真是让人有点上头。
你说电车吧,智能是智能,可一到冬天续航打折,充电还得看运气,跑长途心里直打鼓;油车呢,省心是省心,可车机慢得像老年机,语音助手听不懂人话,开起来跟“老咕噜棒子”似的,科技感约等于零。这不,日产天籁直接甩出王炸——官宣要上鸿蒙座舱了! 而且这回不是试水,是正儿八经要深度合作,预计售价16万起,这价格一出,不少合资B级车估计得坐不住了。
等等,你没听错,是那个“舒适大沙发”天籁,要装上华为那套被无数人夸“真香”的鸿蒙智能座舱?油车+鸿蒙,这组合听着就带感。它既不像新势力那样激进,也不像传统油车那样保守,反倒像是在说:“你们的痛点,我全知道,我来支棱起来。”
咱今天就掰扯掰扯,这台“油电双修”的天籁·鸿蒙座舱,到底能不能成为那个“打破次元壁”的存在?
先说外观,天籁这车,向来走的是低调稳重路线,不靠夸张线条吸睛,而是靠那种“走路摇头晃脑”的高级感赢人心。新款估计也不会大改,但细节上可能会更精致,比如前脸镀铬件更少,线条更简洁,配合那套犀利的LED大灯——日产也算是“灯厂”预备役了,晚上点亮,辨识度拉满。风阻系数控制得也不错,0.26Cd左右,这对一台B级轿车来说,顶呱呱了,不仅省油,高速还安静。
坐进车里,变化最明显的,当然是那块大屏。以前的天籁车机,反应慢、功能少,语音识别靠猜,现在换成鸿蒙座舱,直接从“老年机”升级成“旗舰手机”。啥概念?无缝流转、超级桌面、可见即可说,手机一碰传,生态打通,这些华为车主天天用的功能,全来了。你手机上听着歌,上车自动接续;导航到一半,直接甩到车机上;后排乘客也能用手机投屏看剧……这体验,别说16万,就是20万内的电车,也得掂量掂量。
而且鸿蒙的语音助手,那叫一个聪明。你说“我有点冷”,它不光开空调,还会自动调温度、调风向,甚至问你要不要打开座椅加热。这哪是语音助手,简直是贴心管家。相比之下,很多新势力的语音系统,还停留在“打开车窗”这种基础指令,差距明显。
再聊聊驾驶感受。天籁的“大沙发”座椅可不是吹的,长时间开车不累,腰托腿托都给你安排明白,这才是B级车该有的样子。底盘调校偏舒适,过减速带、坑洼路面,滤震很到位,不会让你颠得“气的蹦起来”。车辆悬挂系统是那种柔软中带韧性的风格,动态稳定控制系统介入也很自然,不会突然给你一脚刹车,让你吓一跳。
动力方面,还是那台2.0L自吸+CVT的组合,平顺是真平顺,油耗也低,百公里油耗6L出头,燃油经济性在同级里排得上号。当然,你要说它有多强的驾驶乐趣,那也不是它的强项。它不是“驾驶玩具”,而是“舒适床车”,适合慢悠悠地开,享受旅途。不过,要是未来能上2.0T VC-Turbo可变压缩比发动机+鸿蒙座舱的组合,那才叫一个“王炸”,估计得让隔壁雅阁、凯美瑞“天塌了”。
说到竞品,咱们拉两台出来比比。
先看丰田凯美瑞。凯美瑞也是B级车里的“国民神车”,可靠性没得说,保值率高,毛病少。但问题是,它的车机系统……唉,懂的都懂。反应慢、UI土、功能少,语音识别基本靠缘分。你说它安全吧,T-Pilot辅助驾驶确实有,但体验上还是偏保守,不够智能。凯美瑞像一个老实本分的优等生,哪哪都好,就是不够“上头”。
再看比亚迪汉DM-i。这车可就热闹了,绿牌、低油耗、高配置,纯电续航能到100多公里,日常通勤当电车开都没问题。车机是DiLink系统,也挺智能,应用生态丰富。但问题来了,底盘质感和隔音,跟天籁比还是差了点意思。尤其高速上,风噪胎噪明显,座椅支撑性也没那么到位。汉DM-i是“科技先锋”,天籁·鸿蒙更像是“舒适智能派”。
还有个对手是特斯拉Model 3。这车操控是真好,加速快,品牌也“装逼利器”,但内饰简陋得让人劝退,座椅硬,空间小,完全不考虑后排乘客感受。车机虽然流畅,但生态封闭,用起来没那么顺手。Model 3是“驾驶玩具”,但日常家用,真不如天籁舒服。
所以你看,天籁·鸿蒙座舱这招,妙就妙在“精准打击”。它没去硬刚新势力的极致性能,也没学某些油车死守传统,而是把油车的舒适、可靠、低使用成本,和电车的智能、流畅、生态打通,完美融合。16万起的预售价,如果真能落地,那简直是“价格屠夫”,直接把合资B级车的智能门槛给砸穿了。
更别说,天籁本身就有“零层级”中控设计、HUD抬头显示、L2级辅助驾驶这些舒适性配置拉满。你想啊,开着一台油耗低、坐着舒服、开起来稳、智能还顶呱呱的B级车,去接客户,是不是上桌第一个动筷的排面?
它不炫技,不浮夸,但每一项升级都戳在用户痛点上。你说它老派?它玩起了鸿蒙;你说它激进?它还坚持用自吸发动机。这种“油电融合”的思路,反倒让它在当下这个过渡期,显得特别清醒和聪明。
以前我们总说,买油车还是电车?现在天籁·鸿蒙座舱告诉你:我全都要。
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你会考虑放弃纯电的焦虑,选择一台智能升级的“新油车”吗?或者,你更看好凯美瑞的稳重,还是汉DM-i的节能?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