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车企巨亏背后是战略还是迷失

最近,小米汽车的一个新车选配闹得沸沸扬扬。4万2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吸引了不少订单,但交付潮刚开始,就引得部分车主“后悔得想退定”。有人说,这项选配只是个“心情件”,没啥实质作用;也有人觉得,这件事反映的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都存在的问题——花大价钱买噱头,产品却未必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其实,这种争议远不止小米一家,从选配“花里胡哨”到部分车企“越卖越亏”,汽车行业里确实有不少让人看着“挺离谱”的现象。

但今天,我们不谈4万2的炫酷挖孔盖,而是聊点更吓人的事:这些新势力车企,到底亏了多少?

新势力车企巨亏背后是战略还是迷失-有驾

先抛个数据,理一下背景。2022年,国内某头部造车新势力(名字先不说)年报显示,全年亏损超过140亿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每天亏掉3800多万。同年,另一家车企的财报也很“硬核”,全年亏损112亿。更离谱的是,有些车企卖一辆车,毛利竟然是负的——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你是不是已经忍不住想问:“这些公司是怎么活下来的?”

新势力车企巨亏背后是战略还是迷失-有驾

别急,我们先从账面上的几个关键数字拆开聊。亏损这个东西,光看绝对数是没啥意义的。要搞清楚问题在哪,得看它怎么亏的。

亏损主要分两块:一块是运营亏损,另一块是研发投入。新势力车企的特点就是,研发这块账特别“沉”,少则几十亿,多则上百亿。理想、小鹏、蔚来这些头部玩家,每年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都在20%左右,有些时候甚至更高。这种比例,放在传统车企(国内外都算)里,算是非常“激进”了。比如,丰田、大众这种巨头,研发占营收比大概在5%-6%,高一点的特斯拉,也才10%多一点。

新势力车企巨亏背后是战略还是迷失-有驾

为啥新势力车企的研发支出看着“吓人”?原因其实挺简单。造车这个事,本质上是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尤其是造电动车。传统车企有几十年的积累,底盘、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技术早就沉淀下来了,可以边卖车边优化。但新势力不行,一切得从0开始。比如电动车的“三电系统”(电池、电驱、电控),要做到能跟特斯拉这种头部玩家掰掰手腕,没个百亿研发预算根本别想。再比如自动驾驶,这是未来的关键战场,谁也输不起,不管能不能马上变现,钱得砸下去。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新势力车企的亏损大头,其实是“战略性投资”。它不是因为经营不善,而是因为行业门槛太高,要想活下去,短期内只能拼命花钱。这里还得补一句:电动车的研发周期本来就长,一款车从设计到量产,至少三四年。投出去的钱,往往得几年后才能开始回本。

新势力车企巨亏背后是战略还是迷失-有驾

那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他们亏得合情合理?也不能这么说。因为新势力亏损的另一块“大头”,是运营亏损。这部分就有点复杂了。

运营亏损主要来自两个地方:一是销售网络的扩张,二是营销和品牌推广。新势力车企为了抢市场,普遍会选择自建销售网络。这跟传统车企的4S店加盟模式完全不同,所有门店、售后服务中心,几乎都得公司自己掏钱建。结果就是,前期烧钱特别狠。但问题是,这种模式虽然成本高,但对品牌上的掌控力也更强。特斯拉当年也是这么干的,从成本上看很不划算,但长期来看,这帮它在全球建立了非常高的品牌认知度。

新势力车企巨亏背后是战略还是迷失-有驾

营销这块就更有得聊了。很多人吐槽,一些新势力车企“卖车不靠产品,靠营销”。比如,某品牌的车主俱乐部搞得风风火火,一些车主甚至调侃“买车送社交”。这种打法确实能拉新用户,口碑效应也不错。但关键问题在于,营销和品牌推广的投入,短期内是看不到直接回报的。如果产品本身不够硬,靠营销砸出的热度,也很容易“凉得快”。

新势力车企巨亏背后是战略还是迷失-有驾

顺便说一句,这其实也是传统车企和新势力车企的一个主要区别。传统车企靠的是长期积累的品牌效应和渠道优势,营销投入相对理性;而新势力车企“起步晚、底子薄”,只能靠高密度营销来提升知名度。

OK,现在我们回到那个问题:这些亏损看着很吓人,但真有那么危险吗?

新势力车企巨亏背后是战略还是迷失-有驾

答案是:得分情况。战略性亏损,其实并不可怕。只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储备,能撑到产品成熟、市场份额稳定,亏损是可以逐步收窄的。比如特斯拉,当年也有过连续十几年的巨额亏损,但现在已经实现了盈利,市值还一度冲到全球车企第一。相反,如果亏损主要来自运营管理上的问题,那就麻烦了。比如库存积压、成本失控,或者产品力跟不上市场需求,这些才是真正的“危险信号”。

但话说回来,新势力车企的亏损问题,不能单看它们自己。整个行业都在经历一场“技术革新+市场洗牌”的巨变,包括传统车企、外资品牌,其实也都被卷进来了。比如大众集团和丰田,最近几年都在拼命砸钱研发电动车技术,利润率一降再降;再比如福特、通用这种美系公司,为了转型,甚至开始大裁员,削减传统燃油车部门的预算。

新势力车企巨亏背后是战略还是迷失-有驾

所以总的来说,汽车行业的亏损问题,是时代性的。尤其对新势力来说,亏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方向。如果它们能抓住技术突破和品牌建设的机会,未来大概率是有回报的;但如果一味地烧钱、错过窗口期,那亏得再多,也只是打水漂。

最后总结一下,看这些吓人的亏损数字,不要被表面现象吓到。亏损背后,才是企业真正的战略。这个行业正在洗牌,但牌局还没定下来。重点不是它们亏了多少,而是它们接下来要怎么打这场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