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开得少,不必过度保养!年行驶不到一万,这样养护恰到好处
下班拐进小区时,正好撞见楼下李姐蹲在她那辆白色轿车旁边叹气,手里捏着张皱巴巴的保养单。我凑过去问咋了,她苦笑着说:“去年一年就开了七千多公里,4S店催着做了两次保养,又是换机油又是洗节气门,花了一千八,感觉钱都白花了。”其实不少朋友都有这困扰——车开得少,总怕放坏、怕出问题,觉得多保养准没错,可实际上真不用这么“折腾”。年行驶不到一万公里的车,养护讲究“不浪费、不遗漏”,找对路子才不白扔钱。
先搞懂“保养周期”:别被“半年必保”绑架,看手册才靠谱
很多人保养时都被一句话绕住:“半年或5000公里,先到为准”。但这话得结合实际看——现在多数车企的官方手册里,早就更新了“全合成机油”的保养建议,比如丰田、本田的部分车型,明确写着“全合成机油可1万公里/1年更换”;大众、别克的不少车型,也把机油更换周期放宽到“1万公里或1年”。
简单说,要是你车加的是全合成机油,一年开不到一万公里,就按“1年”这个时间来换机油就行,不用盯着“半年”瞎紧张。比如我邻居老周,去年开春换的机油,年底才开了六千公里,4S店让他中途再换一次,他翻了手册发现写着“1年周期”,就没换,今年开春检查机油状态还很好,省了五百多。
记住:车企官方手册才是“金标准”,不是4S店说“该保养了”就必须去。开得少的车,只要没到手册里的时间或里程上限,完全不用提前保养。
这3项养护“省不得”:再少开也得盯着,别等出问题才后悔
虽说不用过度保养,但有些关键部位,哪怕一年开五千公里,也得按时检查、更换,不然小问题会变大事。
第一个是刹车油。刹车油有个毛病——吸潮气,时间长了会变质,影响刹车效果。不管你开多开少,多数车企都建议“2年换一次刹车油”,比如福特、日产的手册里都写得很清楚。我同事去年没换刹车油,结果冬天踩刹车时感觉“软乎乎”的,去检查发现油里全是水,花了三百多换油,还差点出危险。
第二个是轮胎。轮胎是“橡胶件”,哪怕你停着不开,橡胶也会慢慢老化。米其林、固特异这些品牌都建议“轮胎用满5年,不管里程多少都得换”;另外,每月得查一次胎压——车停久了胎压容易降,亏气时间长了,轮胎侧面会变形,再开就容易鼓包。我之前有次一个月没开车,再开时感觉方向盘沉,一查胎压只剩1.8,赶紧补气,才没伤着轮胎。
第三个是汽车电瓶。开得少最伤电瓶——车启动时靠电瓶供电,开得少的话,电瓶没机会充分充电,容易“亏电”。建议每周启动一次车,怠速10分钟给电瓶补电;要是电瓶用了3-4年,哪怕还能启动,也最好换了,免得冬天早上打不着火。我爸的车去年冬天就因为电瓶老了,停了一周就打不着,最后花了四百多换电瓶,还耽误了事。
别踩这些“坑”:过度保养不仅费钱,还可能伤车
有些商家会推荐“额外保养项目”,说“开得少更需要做”,其实很多都是“智商税”,不仅费钱,还可能伤车。
第一个坑是频繁换机油。有人觉得“机油放久了会坏”,没到周期就换,其实全合成机油在发动机里放一年,状态还是稳定的。要是提前换,新机油还没形成稳定的“油膜”就被放掉,反而会让发动机磨损增加。我表哥之前三个月就换一次机油,结果开了两年,发动机噪音反而变大了,去检查发现是机油换太勤,没形成油膜保护。
第二个坑是频繁清洗积碳、节气门。开得少的车,发动机跑的里程少,积碳其实不多,没必要每次保养都洗。多数车企建议“2-3万公里洗一次节气门”,比如雪佛兰、现代的手册里都这么写。要是不到里程就洗,清洗剂可能会腐蚀节气门的密封件,反而让怠速变不稳。我朋友去年洗了两次节气门,结果怠速时方向盘总抖,花了两百多修才好。
第三个坑是半年换一次空调滤芯。空调滤芯是“过滤空气的”,要是你不怎么开空调,一年换一次就行。比如夏天开得多,冬天基本不开,那秋天换一次就够了,没必要半年一换。我之前听4S店的建议,半年换了一次,拆开旧滤芯一看,里面就一点灰,纯属浪费钱。
其实开得少的车,养护没那么复杂——别被“过度建议”忽悠,照着官方手册来,盯着刹车油、轮胎、电瓶这三个“关键部位”,避开那些没必要的项目,既省钱又能让车好好跑。毕竟车是“工具”,养对了才省心,不是养得越勤越好~
全部评论 (0)